分享

中国古代史(隋唐)(六十四:李锜之乱、南诏入寇)

 梦想童年594 2022-03-22

公元807年

李锜之乱:皇室子孙的妄想

公元807年,唐镇海节度使、割据自雄的李锜起兵造反,但最被朝廷镇压,史称李锜之乱。

此时在位的唐朝皇帝是唐宪宗,镇海节度使李锜起兵造反,而造反很快又被镇压下去,那么李锜为何造反,又为何会被迅速镇压呢?一切要从李锜这个人说起。李锜是淄川王李孝同的五世孙,而李孝同又是唐高祖李渊堂弟李神通之子,所以李锜算是个李唐皇室的远戚。由于身上流着宗室血脉,李锜家里相当有钱,而且善于经营。早在唐德宗时,李锜就设法交结德宗身边的宠臣李齐运,给对方送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去贿赂,李齐运收下李锜的贿赂后,向德宗大力举荐李锜,李锜得以身居要职,出任浙西观察使。

浙西地区是江南富得流油的地方,浙西观察使无疑是个肥缺。李锜还兼任了盐铁转运使,这个职位就更厉害了,盐铁转运使设立于唐肃宗年间,朝廷对盐铁生产实行专卖,以增加政府收入,盐利一度约占到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李锜当了转运使,相当于拿到了国家的钱袋子。李锜出任后,在自己管理的地盘上桀骜专权,聚敛财宝后再贿赂朝中权贵,以巩固自己的地位。李锜还组建了两支亲兵队伍,一支是由善骑者组成的“挽硬随身”,一支是由胡奚等异族长须者组成的“蕃落健儿”。这些人都认称李锜为义父,李锜在浙西权势更大。

李锜的这些行为逐渐被朝廷知晓,顺宗即位后,免去了李锜盐铁转运使,不过为了表示安抚,朝廷将李锜的浙西观察使一职升为浙西节度使,主要掌控的军队是镇海军。

安史之乱以来,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力越来越弱,唐宪宗即位以后,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平定了四川江南的藩镇势力,使得朝廷势力增长,一时之间各地节度使纷纷要求来朝。就在这时,李锜也主动提出入朝做官。李锜的做法让宪宗很意外。李锜自被顺宗免去盐铁转运使职务后,一直企图重领盐铁转运使,但是好几次请求都被宪宗拒绝,现在突然要求来长安做官,和之前的行径大不相同。宪宗知李锜心怀鬼胎,遣使征其入朝,看李锜有什么把戏。

对宪宗心存不满的李锜,为何突然主动提出要入朝?这是李锜对宪宗的试探。安史之乱后,只要方镇大臣能得到朝廷信任,朝廷往往会免除他们入朝,让他们镇守一方。李锜想看看,唐宪宗对自己到底是否信任。此时的宪宗却遣使召李锜入朝,说明对李锜有猜疑之心,加之此前李锜几次申请盐铁转运使的差事都被拒绝,说明皇帝早就对他不满了。李锜任命朝廷大臣镇海军判官王澹担任镇海留后,也就是代理镇海军节度使,以自己身体有病为由,上表宪宗请求推迟入朝的时间。没想到宪宗根本不吃这一套,他发布诏令,征李锜入朝任尚书左仆射。诏令一下,李锜见唐宪宗如此着急,摆明了是想对自己开刀。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李锜就打算起兵反抗。

李锜策划了一场兵变,他借亲兵之手杀死王澹。然后以此为由上书宪宗,说润州发生兵变,自己如果离开,局面难以收拾,对朝廷统治大大不利。另一方面,他派心腹将领各率数千士兵,分赴苏、常、湖、杭、睦等五州,杀掉各州刺史,夺取军政大权。本来一切都按计划进行的话还不错,但是谁知,李锜信错了人,自家城门失火了。李锜起兵后,决定先攻占宣州,并派将领张子良等出兵。张子良等人并不支持李锜谋反。他们认为李锜麾下都是鸡鸣狗盗之辈,没办法与朝廷正规军对抗,且宪宗继位以来屡次平定藩镇势力,现在造反更是不可能成功的。此时唐宪宗派来的围剿军队,纷纷向润州合围。张子良联合李锜的外甥裴行立,对李锜来了个反戈一击。他们带兵杀进润州城,很快把李锜抓了起来,献给了朝廷。李锜被押到京师后,唐宪宗对其亲自审问。李锜企图将谋反责任推卸给张子良等人,说是张子良教他谋反的。但唐宪宗毫不留情地揭穿了李锜的谎言,问他身为宗室,为什么不能杀了张氏等人,然后回到长安?李锜无言以对。唐宪宗最后下令,将李锜和他的儿子李师回腰斩处死,李锜叛乱结束了。

结论:李锜之乱被迅速平定,成为唐宪宗时期治理藩镇割据地又一大重要成就,为唐朝赢得和平稳定的政治局面,推动了唐宪宗时期“元和中兴”的形成。

中国古代史(隋唐)(六十四:李锜之乱、南诏入寇)
中国古代史(隋唐)(六十四:李锜之乱、南诏入寇)

公元808年

南诏入寇:报仇还是野心

公元808年,新任南诏国王丰祐即位,带兵入侵唐朝西南边境,在唐将郭钊的坚决抵抗下,双方达成和平协议,南诏暂时退兵。

丰祐有机会带兵入侵唐朝,除了他有开疆拓土的壮志,还和南诏的内部局势有关系,丰祐本来没有机会继承王位,他最终成为南诏国王,故事要从老国王异牟寻身上说起。

不久前,南诏前国王异牟寻因病去世。异牟寻早在唐德宗在位时,就被封为南诏国王,也因此和唐朝缔结下友好关系,可异牟寻一死,新国王即位,唐朝和南诏之间的关系开始变了。

异牟寻病逝前,将王位传给儿子劝龙晟,可劝龙晟难以服众,随即被南诏部落酋长嵯颠杀害,嵯颠拥立龙晟的弟弟劝利成为新的南诏王,可劝利不愿意当国王,将王位传给了弟弟丰祐。南造频繁的权力交接,使其内部变得动荡不安。新国王丰祐是个胸怀抱负的人,他成为国王后,听说唐西川节度使杜元颖经常让士兵来南诏掠夺财物,准备对唐朝用兵。继位不久后的新国王丰祐,很快就宣布攻打唐朝西南边境,也因为丰祐的王位是巧合得来,想要赢得国内各方势力的认可,他必须树立起自己能够维护南诏人利益的明君形象。

丰祐入侵的消息,很快就被剑南西川节度使杜元颖得知。杜元颖向朝廷慌忙奏报,说南诏大军侵入大唐边境。杜元颖曾经当过几年宰相,但他不懂军事,面对敌人的入侵束手无策。不过,杜元颖没告诉朝廷全部实情,他说南诏新国王狼子野心,可没说自己带兵无方的事情。杜元颖镇守的西南边境财政困乏,边防将士的衣食经常短缺,由于物资供应不充足,杜元颖手下的士兵,经常去南诏国边境掳掠抢夺,这激发起南诏的极大不满,成为其入侵借口。其实在丰祐入侵前,南诏大权在握的酋长嵯颠,就已密谋向唐朝发动进攻。西南各州多次向杜元颖报告南诏军事动向,可杜元颖就是不信。如今南诏大举入侵,杜元颖几乎毫无准备。

杜元颖派兵和南诏军队交战,西川的军队不堪一击,很快就被准备充分的南诏军队击败。唐朝廷得知消息后,立刻派将军郭钊率兵前去救援。此时的西川战斗局势紧张,南诏军队在部落酋长嵯颠带领下,领兵直达成都城下。杜元颖抵挡不住,多次想放弃成都逃跑。唐文宗得知后,指责杜元颖抵抗不力,下令将他贬黜。郭钊到达成都后坐镇指挥,可和南诏军队相比,他带来的兵将也不多,于是郭钊写信给南诏部落酋长嵯颠,斥责对方背弃盟约入侵,嵯颠回信说,是杜元颖多次骚扰南诏,所以我们才发兵报仇,既然唐朝皇帝已经撤销了他的职务,任命你为节度使,那我可以退兵。

于是,新任节度使郭钊和南诏重新订立盟约,规定今后两国互不侵犯,南诏和唐朝又恢复了友好的关系。战争得到和平解决,来到成都附近的南诏军队,在成都附近驻扎休整。可郭钊没想到,丰祐和嵯颠带来的南诏兵,没有完全信守盟约规定。南诏撤军时,大肆掠夺成都附近的人口、工匠和金银财宝,西川百姓非常害怕,很多人不想被掳走,干脆投江自杀。南诏酋长嵯颠亲自殿后,阻止唐军追击,南诏军走到大渡河时,嵯颠对被俘虏的唐朝子民说,再往南走就到了南诏国境内,你们不可能再回来了,现在我允许你们哭,和你们的家乡告别。

南诏和大唐的战斗没有就此结束。为了加强西南防御,抵御南诏的再次入侵,唐文宗任命李德裕担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唐和南诏在西南边境的斗争形势,变得更加紧张了。

结论:南诏入侵,导致唐朝和南诏之间友好和平关系的结束,南诏成为中晚唐时期边境上最为强大的外部敌人,唐朝在边境地区的危机开始增长,也为李德裕治蜀提供了契机。

中国古代史(隋唐)(六十四:李锜之乱、南诏入寇)

反映南诏的壁画

中国古代史(隋唐)(六十四:李锜之乱、南诏入寇)

南诏国

中国古代史(隋唐)(六十四:李锜之乱、南诏入寇)

南诏和唐朝的战争

中国古代史(隋唐)(六十四:李锜之乱、南诏入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