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举鼎盛阶段:明清科举5明代科举得失之舞弊

 青梅煮茶 2022-03-23

科举鼎盛阶段:明清科举5——科举偶谈之六我楚狂人一、明代的科举5(四)明代科举的得失探讨2. 科场种种舞弊越来越严重清朝人以为,明朝的科场是及其腐败的,甚至责怪,清代科场频发大案都是因为明朝的坏风气的

科举鼎盛阶段:明清科举5

——科举偶谈之六

我楚狂人

一、明代的科举5

(四)明代科举的得失探讨

2. 科场种种舞弊越来越严重

清朝人以为,明朝的科场是及其腐败的,甚至责怪,清代科场频发大案都是因为明朝的坏风气的延续。

冒籍

明代,各地之间乡试、会试的录取名率不一样。因此,许多考生就会利用关系更改考籍,到录取率高的地方参加考试,即便在府州县的入学考试中也有此情形。如明代末年,吴江的叶燮就是到嘉兴参加了县考,还拿了第一名。当时大家还是很认可的。尽管朝廷三令五申不许冒籍考试,但成效甚微。

猜题泄题

其中有一件事被后人称为“程敏政泄题案”,说的是程敏政在科举考试中将试题泄露给了某些考生。其中最受影响的是才子唐寅,收到影响的还有王阳明。

唐伯虎参加了南京乡试,成为了一名解元。那场考试的主考官是梁渚,看着唐寅的答卷,梁渚异常欣喜,深感此人乃不可多得的才子。1499年,唐寅跟随友人徐经一起进京赶考。

科举考试结束后,阅卷结束之后,李东阳激动地对程敏政说:“程大人出题可真够难的,只有一人答对了《退斋记》的作者是刘静修。”说罢便将试卷拿给程敏政看。

程敏政接过试卷,一口断定这是唐寅的试卷。李东阳很纳闷,试卷上没有名字,程敏政又怎么知道这是谁的试卷的。程敏政见自己说的话不合适,好忙解释道是因为唐寅的文采高,他是根据试卷内容猜出来的。

虽然程敏政这样说了,但李东阳并不一定信。没过多久,这件事就传出去了。很多考生埋怨此次科举考试不公,纷纷在坊间传言程敏政泄题。后来,言官华昶向朝廷状告程敏政泄题。弘治皇帝非常愤怒,暂停了程敏政阅卷的资格,并下令彻查此事。

程敏政被暂时剥夺阅卷权利之余,徐经和唐寅也被政府抓起来问罪了。后来,李东阳经过反复审核后,认为此事并无泄题之说。只是那边的言官却步步紧逼,始终不肯善罢甘休。在言官看来,他们的嫌疑太大了。

考试之前,唐寅随徐经一起去拜访了一位大人——程敏政。由于徐经也出身富裕,所以他们在拜访程敏政的时候准备了丰厚礼品。

比较有趣的是,两人拜访程敏政的时候对方还未被任命为考试的主考官。徐经不知道从哪里得到的内部消息,听说了程敏政将被任命为主考官的风声,便斥重金前来拜访。

那这次拜访到底有没有猫腻呢?历史没有记载。不管过程如何,结果就是没有查出任何问题,还以“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结案。

说来也可笑,都没有查到任何证据,皇帝也治了三人的罪:程敏政被勒令退休,唐寅和徐经因贿赂考官而被取消举人资格,终生不能再考。

这场考试风波让唐寅彻底失去科考入仕的梦想,也让很多考生无故遭受牵连。因为考试泄题案,与这场考试有关的很多考生都被降级了,才华横溢的王阳明就在被降级行列,考中了二级进士。

这桩事情虽然查无实据,但是说明当时泄题的事情还是有可能发生的。

夹带抄袭

“万历庚辰,有田吉者,会试取中,殿试怀挟。——《识小录》”

夹带抄袭是最常见的作弊,也是最“传统”的作弊。我在博物馆就见到过缩微的《四书》和抄满文字的长衫,这些作弊工具。

枪手代考

“正统二年,考试明经儒士,兵科给事中金昭伯,擅入午门,欲代所亲为文……未几,给事中吴绘又犯此禁……近日有举人代考者,正无足怪也。——《代笔》”

连官员也做枪手,可见一斑。

请托

“督学试士已不免竿牍纷沓,若郡邑之试,请嘱公然,更不复略为讳忌。——《寒夜录》”

更过分的是,一些不学无术之徒,借请托“通关”而博取功名,历史记载:

“倪进贤,婺源人,素不读书,以房术进万安。安大喜,适成化戊戌科,安嘱考官刘吉、彭华取之,遂登进士,选庶吉士。后安以房术进上,上曰:止岂大臣所为耶!——《制义科琐记》”

试卷记号

“关节”,即考生与考官约定,在试卷中某一处使用某一个字,或在试卷中连续使用几个不同的词语,或在试卷上做特定的符号。比如天启元年,钱谦益任浙江乡试主考官,以“一朝平步上青天”为关节,录取钱千秋。

拉帮结派的现象,我们放在下一段一起说。

明代科场的腐败与科考的功利性直接相关。

江南贡院,下同。图片均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