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希恕医案116

 本能学堂a昨年 2022-03-24

『医案』(慢性肠炎)刘某,男,38岁,病案号178894。

初诊日期1965年11月1日:腹泻四十余日,日行6~7次,泻前腹痛、肠鸣,常胃脘痞满,饮水则心下悸,时口苦、咽干、头昏、耳鸣,舌苔白,脉沉细。与生姜泻心汤:
生姜四钱,半夏四钱,党参三钱,黄芩三钱,黄柏三钱,干姜一钱,大枣四枚,炙甘草二钱。
二诊11月4日:上药服三剂,腹泻已,上方隔日服一剂调理。


『分析』
一诊时病家的脉证表现:腹泻,日行6~7次,泻前腹痛、肠鸣,常胃脘痞满,饮水则心下悸,时口苦、咽干、头昏、耳鸣,舌苔白,脉沉细。

1、别六经
1)腹泻、腹痛、肠鸣、胃脘痞满、心下悸、舌苔白、脉沉细——太阴病;
2)口苦、咽干、耳鸣——乍看是少阳病,但在太阴病的基础上,这归属于阳明问题,也就是内里火热引起的。

2、辨八纲
太阴为寒,阳明为热。

3、定方证
病家是太阴阳明问题,并且“常胃脘痞满”,因此定为泻心汤证,腹泻又很明显,因此就选择生姜泻心汤。

胡老此时选择的是生姜泻心汤,并且易黄连为黄柏,单纯看脉证表现是不明所以的,原书的按语揭示了原因——“方中黄柏是代黄连,因当时黄连无货不得已代用”。

这个医案如果没有肠鸣、胃脘痞满、心下悸,也就是没有太阴问题,而口苦、咽干、耳鸣又明显一些,那就是少阳病了,此时的腹泻是少阳郁热下迫导致的,治疗上应该考虑使用黄芩汤或柴胡类方剂。


4、药物的常用剂量及煎服方法

生姜泻心汤:生姜6片  清半夏9克  黄芩9克  黄连3克  干姜3克  党参9克  炙甘草9克  大枣4枚(掰),十碗水泡四十分钟,煎至六碗,去渣,再煎至三碗,分三次温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