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蹭饭遭遇“饭后钟”

 煮字疗饥燃湿柴 2022-03-24


    唐朝贫困的读书人,多有到寺庙蹭饭的事。《鉴戒录》里记载了庐州人罗向,“常投福泉寺僧房寄足,每旦随僧一食”。二十年后他持节荣归故里时,首先想到的就是重游福泉寺。并在寺壁提了一首诗:“二十年前此布衣,鹿鸣西上虎符归,行时宾从过前事,到处杉松长旧围,野老共遮官路拜,沙鸥遥认隼旟飞。春风一宿琉璃殿,惟有泉声惬素机。”这个罗向就是《新唐书》中的罗珦, 因为他在当地方官时注重“修学宫,政教简易”,以及有“请减平籴半,以常赋充之,人赖其利”等善政,受到了地方上的欢迎。唐宰相权德舆和诗人杨凭,分别为他书写了墓志铭和德政碑。

     《龙文鞭影》中,紧接着“罗珦持节”介绍的是“王播笼纱”。王播也是因为年轻时贫困,在寺庙蹭饭的读书人。《唐摭言》记载,王播少时寄居扬州惠照寺木兰院,每当寺里打钟开斋,他就跟着去斋堂吃饭,时间久了,和尚们讨厌他,故意吃过饭再打钟。二十年后,他「自重位出镇是邦」,也到木兰院故地重游,发现当年自己写在墙上的手迹上,已被和尚匆匆笼罩上了碧纱!于是他也题诗道:“上堂已了各西东,渐愧阇黎饭后钟。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然而,王播却和罗珦不同,《旧唐书》说他:“专以承迎为事,而安危启沃,不措一言”, 在淮南任上时,弄得那里,“属岁旱俭,人相啖食,课最不充,设法掊敛,比屋嗟怨”。他还“广求珍异,令腹心吏内结(王)守澄,以为之助”。

     虽然他“随势沉浮,不存士行;奸邪进取,君子耻之”,却因为“巧为赋敛,以事月进”,官运一直亨通。所以苏轼《石塔寺》调侃他说:“饥眼眩东西,诗肠忘早晏。虽知灯是火,不悟钟非饭。山僧异漂母,但可供一莞。何为三百年,记忆作此讪。斋厨养若人,无益只遗患。”扬州的惠照寺木兰院,后来改名为石塔寺,其残塔现在仍然存在于扬州石塔路的街心绿地内,塔侧还有一棵古银杏树。似乎仍然在向人诉说着他这个令人深思的故事。

    在寺庙蹭饭同样被和尚们讨厌的,还有丞相段文昌。《唐语林》载:“段相文昌,少寓江陵,甚贫窭。每听曾口寺斋钟动,诣寺求食,寺僧厌之,乃斋后扣钟,冀其来不逮食。后登台辅,出镇荆南,题诗曰: '曾遇阇梨饭后钟。’”其遭遇居然和王播如此相同!段文昌身为丞相,却没有什么可称道的的政绩,倒是成了一个美食家。《清异录》载:“段文昌丞相尤精馔事,第中庖所榜曰:'錬珍堂’,在涂号:'行珍馆’。家有老婢,掌修脔之法,指授女仆。老婢名膳祖,四十年阅百婢,独九者可嗣法。文昌自编《食经》五十章,时称《邹平公食宪章》”。除了吃,就是一味的奢侈享乐,《唐语林》说:“文昌晚贵,以金莲花盆盛水濯足,徐相商以书规之。文昌曰: '人生几何,要酬平生不足也!’”;“在中书厅事,地衣皆锦绣,诸公多撤去,而文昌每令整饬。方践履。同列或劝之,文昌曰: '吾非不知,常恨少贫太甚,聊以自慰尔。’”

    罗珦“不事田产”蹭饭读书,是因为“慕大名”,想有所作为。而王播与段文昌,却不是收刮民脂民膏以升官保位为人生的宗旨,就是以享乐为第一要务,甚至以口腹之娱为宪章,如此腐败的原因,不是他们丢失了原来的信念,就是其信念本来就是很鄙下。《左传》中有句这样的话:“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僚集团由王播、段文昌这样的人组成,这个国家也就危险了。

                                         原载香港《文汇报》2009年8月29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