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懂,是对这个世界的温情告白》

 萱草的时光 2022-03-24

作者是我认识的大学同系同学,因为与我班男生同屋,所以算认识。不过只打过几回照面,知道他的名字,对他有个总体的外在印象:腼腆,个子不高,脸上有两个红扑扑的红脸蛋,见到人总会微笑着打个招呼。此外别无深交。

得知他的近况是偶然,有同学告知他的微信才知道他有新书发布。书名,看起来挺鸡汤,不过我觉得挺好,喜欢那种温情的感觉。看过书的封面也觉得不错,于是自己入手买了一本。

收到书既感慨又羡慕。是一本硬皮精装书,内页纸张摸起来感觉很好,排版也挺用心,还有茅盾文学奖获奖作者阿来作序推荐。一看就是一本制作精良的书,这让拿到书的我都不敢轻易亵慢。虽然现在出书并不难,甚至只要花钱就能出一本,但毕竟不是谁都能随随便便出一本有人愿意用心制作的书。而且看完书后,我觉得作品的内里配得上外在的用心良苦。

书一共分五个部分。读第一章时,以为全书都会围绕着作者的家乡和自身经历来写。没想到后面四章涉及的话题从社会生活的各种感悟,到名人评述,到动物生灵,再到精神信仰。内容不但丰富,而且常有思想的灵光乍现,很多地方还让我心有戚戚焉。其中最让我觉得亲切的部分是作者谈家乡和自己的章节,这些内容最与他血肉相连,也让我更觉真诚和真实。

很理解作者年少时想迫切独立和远离家乡的想法,我小时也曾无数次有过这样强烈的念头。他是因为家里父亲的冷酷与暴政,我是因为感觉不到爱和温暖。其实缘由是差不多的。我们那一代的父母多是简单粗暴的,或许是因为当时生活与工作皆苦,孩子又多,他们根本无暇考虑太多,只是忙着简单的生存而已。

虽然如此,家乡毕竟是作者成长的地方,多年后回忆起来,家乡的山川风物仍倍感亲切,对于逐渐凋敝的乡村也有着无可奈何的伤怀。我有些羡慕,原来他与贾平凹都出自商洛,这个地方共同孕育了他们丰富的认知和想象。想想我自己,从小生长的环境就是戈壁荒滩,连绿色的植物都没多见过几样。另外爸妈也是远离家乡的人,所以自小我就没有亲戚概念,也没见过电视里那些看上去好亲切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所以上大学前,我对世界的认识实在太过有限。作者在描述自己童年时提到的许多有趣事物,像乡间的欢乐之河,像清明节时的祭祖,像长在山林间的柿子……这些都是我未曾有过的经历。

虽说如此,我们还是有不少相同或类似的感受。就例如父亲这个话题,作者特别坦诚,他说在他的记忆中父亲就是一个冷酷的家庭暴君。但是一张照片让他有些困惑,那个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到底是不是自己的父亲?

作为同龄人,我了解我们的父辈与我们的相处模式。少有温柔陪伴,耐心交流,多是疏于管理,简单粗暴。我们与父母虽有最亲密的血缘关系,但其实我们却是最不了解对方的人。长大后我们可能想象到他们当初的不易,选择和解和谅解。可对于当时并不能洞悉一切的我们而言,有些伤害注定会烙印在我们的性格缺陷中伴随我们一辈子。没办法人生就是这样,我们总是后知后觉,在每一个阶段都会因无知而犯下错误、留下遗憾,包括我们的父母。


以下算是读书笔记(蓝色字为作者原话,文章摘录

第一章 故乡上流淌的童年与青春

  • 风烟漫漫,无惧飘零

“原来方言指代的更多的是生活,而不是身份”。

作为一个只会说普通话的我真的很羡慕会讲方言的人。我总觉得方言是一种文化底蕴的体现,是一种你来自哪里的标记,是语言的色彩。而普通话就少了这些况味,它虽然听上去可能更字正腔圆,但却毫无特色,千篇一律。

关于此,记忆深刻的是读大学时,宿舍一个西安本地的同学平时都说普通话。可她一讲起陕西话时,我立即觉得她变了一个人。语言自带妙趣横生的魅力,再加上声情并茂的动作什么的,简直可以让我笑到肚痛。

“我不忍见昔日意气风发的'无差别’同学变成世俗男女。见多了吹捧与仰望,彼此相隔十年,还要拜读类似的表情,我讨厌这样的场景。”

关于同学聚会,我觉得作者说出了部分或隐或现的真实。虽说大多时候同学聚会往往相谈甚欢,忆往昔峥嵘岁月,想当年风华正茂,大家倍感同学情谊的珍贵纯洁。可一旦回归现实,我们难免会在心中暗自思忖比较。有人失落,就有人得意;有人吹捧,就有人附和。过去的时光再美,我们毕竟回不去了。我不反对聚会,有时也喜欢这样的聚会,但某些特殊状况也许真的相见不如怀念。

第二章:没有同情,我们都是异乡人

  • 被磨损的美好

“一时用废,并非此词用废,当此词回归常态,不被人们同时段大规模地使用,就是它恢复美好的时日。对这种过度磨损的刺的自觉性抵制,是自我尊重的一种表现,他拒绝了一种思维的霸权,躲避了一种路径依赖”。

特别同意作者的观点。现在网络非常发达,一些热词很快就会全国流行,就像“内心是崩溃的”“也是醉了”“宝宝心里苦”……又或者前几年流行的“雷”“囧”等词语。这些用语最一开始出来的时候自然相当新鲜有趣。可一旦跟风者太多,这些词未免就堕入流俗,从而乏善可陈。

就像作者在第五章里“爱的辛苦,只因吞下刀锋”一文中所再次提到的这个话题:

“我们怕'我爱你’流于世俗,于是我们选择沉默的行动或是其他的说法——'我喜欢你’”。

“语言磨损一方面表现在语言的多次使用,使语言缘由的情感色彩、表意功能不得彰显;另一方面表现为纯洁语言的领地的丢失,这种磨损的趋势不可阻挡,这是语言的尴尬,更是人类的尴尬。”

  • 没有同情,我们都是异乡人

“有教养的人必定明白人的限制和自由,他目光笃厚地与众心接触,不因你是富家而自矮三分,不因你是权贵而百般溜须。他貌似中庸的姿态平缓着愤怒者的嘶喊,减少疯狂者的仇恨,削弱强者的贪婪。他以超越和悲悯的态度面对不义与丑恶、仇恨与正义。他像一道能吸纳无穷力量的橡皮厚墙,谁对他也无奈。”

不卑不亢,甚至无痴无嗔,这样的人仿佛能看淡一切。“他像一道能吸纳无穷力量的橡皮厚墙,谁对他也无奈”感觉好形象。

第五章:说出隔膜,是最真挚的坦白

  • 暗夜何其短,白昼何其长

大众对人的心灵事件的关注甚少于外在的物质的倾心。社会的舆论重心从来重压着那些内在生活丰富的人,让他们在人间不得安生,遭受物质的遗弃。

在白昼,我们生活于他人的目光下,生活于父母兄妹、妻子儿女的血亲中;我们被责任和规则约束,我们必须行动于约定的圈子,于是我不全是我,不全是那个姓甚名谁的我,有姓名的我与全部的我只有交集。

全部的我,只有在亲友和爱人的目光之外,才生机勃勃。准确地说,在黑夜中,在孤独中才与姓名的我重合,魂魄归位,不再拘谨,不再慌张,不再胆战心惊。

这个“我”因其无比自由而比白昼的“我”自私,因其远离亲朋妻儿而无人分担悲伤与苦难,因其真诚的忏悔剥离白昼的我的伪饰和矫情。暗夜中的真实,是上帝留给信者的一次朝圣的机会。

暗夜何其短,白昼何其长。于是群居的我们,感受更多的是他人的伪善,人心的莫测。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永恒的隔膜。这世上有几个完全不戴面具生活的人?人性如此复杂,强硬的外壳下可能是一颗脆弱敏感的心,而柔弱的表面却有可能拥有一颗强大的心脏。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只有我们在暗夜叩问自己时我们才知道,甚或连我们都无法弄清我们自己的内心。

  • 不离不弃残山剩水

“当写字变成创作时,笔墨已开始飘离作者的内心,他或她想得更多的是别人的目光与欲望,他或她的名与利忽然系于文字,文字的价值开始突破自身完善的藩篱,向意想不到的目标飞升。作者开始被文字牵制,摇身变为文字的奴隶;文字似乎挣脱了作者的束缚,成了君临天下的暴君,心灵书写变成了努力书写。”

这段描写我觉得太好了。真的是这样。完全不在意他人评价的人,完全活得自我的人毕竟是少数。文字既然已经付诸笔端,必然会期待他人的认真阅读,盼望有人能够从中读出自己的心曲,了解自己的灵魂内在,甚而有人能欣赏赞叹。以我个人理解,我觉得这是所有写作者会欣喜的部分,总之不会反感抗拒吧。公之于众的越多,过程中被欲望牵扯得可能就更多,于是在某时某刻写作者会变得有所顾忌,更甚者会变成文字的奴隶。

  • 看得见文章,看不见游魂

“没有比写字更简单的活计让我置换忧伤和悲愤了。一无他长,于是祈求在白纸黑字间寻找宁静和关于勇气的箴言,如果谁真要赋予写作以博大仁慈的使命,那我要像真正的哲学家一样扭头就走,老死不相往来。

……写字是私人的活,我愿意怎样拼装汉字,就怎样拼装汉字,不必听从他人的指使,我就是我的'王’,没有什么能比我心魄自由更重要的事。如果我听从别人的召唤,那我就失去了和心灵沟通的重要渠道,所以写字根本就不需要过分地与学问攀亲,学问的规范和技艺只能伤害写者的虔诚。

所以,写字是一种自救行为。”

关于文字和写作的解读很有意思。只是完全旁无杂念的只为自己而写也是一种理想状态(除非是那种永远不要出版、不需他人阅读的内心私密日记,那种文字完全可以只是情感的宣泄)。如要出版,写作者或者出版者就会考虑哪种写作题材和风格更受欢迎,取什么样的标题更好,封面包装等若干问题。有时你想随心而写,随性而写,但现实总会要你做出一些妥协。其实适当的妥协也并没有什么,如何在各种平衡中更好的表达自己也是一门学问。做到便会赚到!

  • 深刻的自卑

“有人说,人有两个根本的属性:自卑和俗念,一为“怕”,一为“要”。要而不得,怕愈深重,自卑油然而生。

自卑是一种特殊的自卫,不想得到更大伤害时的一种情绪的本能收缩。

自卑未必全是坏事,隔膜未必只能制造斗争。隔膜永恒而普遍存在。正视之,方能克服其中之魔障。而自卑者,也无须绝望,学着信任与爱,则能远离魔鬼的手掌。”

自卑是一种自卫,看到后很是认同。所谓“要而不得,怕愈深重”,在人们抛弃自己之前,先自绝于人群,这或许是自卑者最常见的一种姿态吧。自卑是种痛苦的体验,没有人想停留在这种境地,但如何走出这才是最大的学问和难题。学会信任与爱,需要这个世界有更多充满温情的脸孔。所以我喜欢本书的书名,“懂,是对这个世界的温情告白”。

~END~



近期文章链接:

又灿烂又寂寞的星空!

你是留在罗马最美的童话

素媛,你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女孩!

你再不乖,叫你变猫——《九条命》

谁能通过外表看到一个人千疮百孔的内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