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足以慰平生

 二班毛豆 2022-03-24

曾看过冯骥才的小说《三寸金莲》,书中阐述在过去的社会环境里,女子以小脚为美,女人只有通过嫁人来增强自己的社会地位,一个不缠足的女人,想嫁得好,非常之难。文中女主戈香莲,仗着一双小脚坐稳了佟家掌门奶奶位置,与其说她维护小脚,不如说是维护自己的地位。

最后赛脚时她认出对方的天足(天然足)选手,竟是自己女儿,顿时昏厥过去。但想到女儿开朗大方,对生活充满信心,终于放下心来。津门两代人的审美冲撞,也正是新旧思想的撞击,文中语言及描写十分精彩。

从宋朝开始,女子就时兴裹足,即崇尚所谓的“三寸金莲”,被奉为一种审美情趣。所以你想穿越,至少要选择宋以前,免受裹足之苦。史料证明宋以前女子是不缠足的。李白的《越女词·长干吴儿女》诗云:

  

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

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

江南女子光着脚丫穿着木屐,连袜子也没穿。素足裸露于外,肤白若霜雪。是木制鞋,自晋代女子便已穿木屐了。《晋书·五行志》:“初作屐者,妇人头圆,男子头方,圆者顺之义,所以别男女也。至太康初,妇人屐乃头方,与男无别。则知古妇人亦著屐也。”可见那时的女子是不裹足的。

古代很多诗词都赞美美足。最早的《诗经》云:“美目扬兮,巧趋跄兮。”颂扬美目与纤足。曹植的《洛神赋》中有:“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形容女神行走的美态。

形容美足的成语“步步生莲花”,说的是南朝齐帝萧宝卷的爱妃潘玉儿。《南史·齐本纪》记载:凿金为莲华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

据说潘妃皮肤美,遂称其玉奴,其更有一双妙足,行若凌波香尘。齐帝萧宝卷为她修一座玉寿殿,地铺白玉,凿贴金莲花,让潘妃赤脚而行。萧宝卷见潘妃婀娜多姿,如仙女一般,脚下莲花绽放,因而感叹:仙子下凡,步步生莲花。苏轼诗云:“月地云阶漫一樽,玉奴终不负东昏。”就是说的潘妃和东昏侯萧宝卷。

收藏家张伯驹初见潘素时,惊为天人。潘素是清状元宰相潘世恩之后,落难到妓院,她生得清秀妩媚,步态轻盈,还弹得一手好琵琶,在沪上有“潘妃”之誉。张伯驹一见倾心,才情大发,提笔而就一副嵌字联:

潘步掌中轻,十里香尘生罗袜

妃弹塞上曲,千秋胡语入琵琶

看电影时,最喜欢看的一个镜头就是一辆豪车缓缓停下,车门打开,修长的美腿脚蹬高跟鞋慢慢伸出,接着一个绝色美女被搀扶下车。当然这美女可能是卧底女侦探。

虽然很早就幻想能穿高跟鞋,小时候穿得最多的鞋还是小白鞋。那时的小白鞋没有五花八门的款式,是最简单的白胶底帆布鞋,但穿在脚上显得十分精神,蓬勃生动。我有一双脚背搭绊扣的黑色小皮鞋,很喜欢,去人家做客必是要穿的。大学里开始崇尚自然,突显个性,天天穿双布鞋去课堂。

去年的夏奈尔凉鞋款,款式与读书时五块钱一双的塑料凉鞋毫无二致,连色系都一样。时尚只是在复古里加入些许现代元素罢了。

如今的时尚元素,鞋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一身时装,如果没配对鞋,就是前功尽弃。当然,再漂亮的鞋,不合适也是鸡肋。估计你也有跟我一样的经历,穿了一双新鞋,后跟打了泡,一看四下无人,干脆脱了鞋光脚走路。这跟婚姻的道理一样,鞋穿在脚上,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旁人也就是看个热闹。新鞋会打泡,久了磨出茧子,也就习惯了。

弄清自己的脚型是希腊脚、埃及脚还是罗马脚,选鞋时就不会为选尖头鞋、方头鞋还是圆头鞋烦恼了。高跟鞋性感优雅,平底鞋大方妥当,休闲鞋方便走路,跑鞋自然是跑步了。以前我以为运动鞋都可以跑步,参加跑团后才知,要穿专门的跑鞋,才可以保护膝盖和脚踝。

曾经缠了脚的女人,裹足不前,命运好不好,全靠撞大运。如今的女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自己说了算,你有多努力,就有多幸运。

不管是选择优雅的高跟鞋,还是稳健的平底鞋;是轻松的休闲鞋,还是疾驰的跑鞋,只要脚踏实地走起,就会离目标越来越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有一双鞋,足以慰平生。

您若喜欢此文,请点文末的“在看”,让我知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