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天印像(一):热腾腾的包子

 二班毛豆 2022-03-24

我包的包子

大雪节气,若在小时候,老家此时已天寒地冻了。

小时候,冬天里最温暖的事之一,就是全家人包包子。父亲在部队时,我们家在北京呆了很多年,饮食习惯成了南北结合,米饭吃一段时间,必要吃点面食,这习惯一直延续至全家从北京迁到江南池州。

小时候的江南,冬天似乎格外冷。我是穿棉裤的,还穿棉猴,类似今天的连帽棉外套,穿这么多,还是很冷。南方没有暖气,如果外面下雪,屋外湿冷,屋内阴冷,蹦蹦跳跳才会暖和。

下雪天灰灰的,雪花无声地飘,像无数的灰色柳絮,四处飞舞。屋里,温暖灯光下,一家人正围着桌子准备包包子。

陈同学揉的面

发面

爸爸烧的蜂窝煤炉子煤烟味渐渐少了,火正旺,拎进屋子座壶开水,屋里顿时暖了很多。妈妈正剁馅,拌馅儿。哥哥站桌前卖力地揉面。妈妈说,包子皮有没有咬劲,全在揉。

包子馅儿通常是肉的,或者萝卜丝肉馅儿。拌好馅儿,妈妈尝尝肉馅咸淡(我一直困惑这么直接尝生肉怎么不闹肚子),切开揉好的面,看看蜂窝眼的大小,开始切小块。

这有点像汪曾祺在《如意楼和得意楼》里写的:

“我们那里包包子的面不能发得太大,不像北方的包子,过于暄腾,得发得只起小孔,谓之“小酵面”。这样才筋道,而且不会把汤汁渗进包子皮。”

发好的面

妈妈将擀好的圆面皮放在手心,夹一筷肉馅儿放中间,再按扁些,然后拈起面皮一角,顺着捏,一层层打褶,最后捏完在顶上留一个似有似无的小圆孔,可以看到里面的馅。

不一会儿,厨房蒸好的包子飘来的香气,弥漫了整间屋子。爸爸烧了一锅青菜豆腐汤,端上桌,说着“青菜豆腐汤,又好吃又滋养”,接过妈妈手里的一盘热包子。

清香的菜汤,热腾腾的包子,连屋外的大雪也没那么冷了。妈妈说,下雪天不冷,化雪才冷,“霜前冷,雪后寒”呢。

碱粉按比例

前两天陈同学说,要自己试着做馒头。我极力支持。馒头做好了,下一步就是包子,我很有兴趣。

第一次没成功,开始是估摸着发面,约莫着放碱,结果做出来硬度可以砸死人,颜色通体土黄,中间夹杂着褐色碱。我为了表示支持,像吃石头一样,一点一点咽下去。对方很感动,表示再接再厉,必须成功。

中间几次仍然不成功,最后买了老面酵母,碱粉按比例,终于成功出锅松软有嚼劲的馒头。

馒头入锅

馒头成功出锅

馒头成功了,当然顺理成章就是做包子。包子自然是肉馅,在肉价如此高昂的今天,吃口肉包子,更觉无比幸福。

馅儿里加了点胡萝卜,颜色好,也鲜甜。更奢侈的是,将老家同学英子寄来的秃黄油蟹肉,加了好些拌在馅儿里。比汪曾祺说的“在包子嘴上加一撮蟹肉,谓之'加蟹’”更豪华,直接成蟹黄包。

擀面皮

包包子

入锅

热气腾腾

出锅

咬一口油汪汪的包子,真是鲜美无比。我发图到闺蜜群,她们口水都快要流出屏幕,一层雾气。逗得我哈哈大笑。

天寒地冻,有什么比吃一口热腾腾的包子更令人感到幸福呢。

您若喜欢此文,请点文末的“在看”,让我知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