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物絮团应用于水产的具体操作技术

 新用户4459C3Fr 2022-03-24
日期: 2016/10/8   来源:互联网   查阅:38067
概述:生物絮团技术从提出到实现基本已经过去了20年的时间,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技术呢?这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如何增加水产产量的课题给出的答案,在水产养殖业,污染和亩产不能够达到人们的要求时,这个划时代意义的技术诞生了,我们来看一下可以目前来讲**程度提高单产的增产技术的具体实施步骤。

生物絮团技术从提出到实现基本已经过去了20年的时间,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技术呢?这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如何增加水产产量的课题给出的答案,在水产养殖业,污染和亩产不能够达到人们的要求时,这个划时代意义的技术诞生了,我们来看一下可以目前来讲**程度提高单产的增产技术的具体实施步骤。


1、打底

池塘经过消毒、进水、肥水后,首先进行生物絮团应用技术的前期打底工作,目的在于建立前期的一个微生物生态体系。有机碳源的添加量为5-10ppm(以含糖量100%计算),无底泥池塘应添加适量异养微生物(确保水体中有益菌为107/L)。

2、放苗

生物絮团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养殖技术,较普通养殖模式应有较高的养殖密度。在溶氧充足的情况下,数方到数十方的南美白对虾小型养殖池可按400-600尾/㎡的密度进行放养,养殖条件优越的池塘可适度增加养殖密度,但随着池塘的扩大应适量减少放养密度。

3、投喂

单养品种如罗非鱼、南美白对虾等投喂量可较正常养殖投喂适量减少,养殖期间可根据絮团形成量适当调整调整投喂量,但生物絮团中缺乏蛋氨酸等必要氨基酸,校正后的饲料饵料系数不得小于0.85,这样才能保证鱼虾的正常生长。

4、异养微生物添加

无底泥池塘应适量添加异养微生物,添加量以水体中的有益菌达到107/L为准,复合添加更好,添加周期1周2-3次。

5、有机碳源的添加

生物絮团养殖技术的核心是有机碳源的补充及调控,养殖过程中应按饲料投喂量进行有机碳源的添加(此计算方法为完全生物絮团养殖模式的碳源添加量,仅供参考):

有机碳源添加量=饲料投喂量×蛋白含量×1.6÷产品(碳源)含糖量(碳水化合物)这是个理想的有机碳源添加量。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絮团形成量适量的减少添加量,添加周期按天进行更好,**长不得超过5天(时间过长容易造成系统崩溃),在天气较好,溶氧充足的时间段进行添加。

另外,但当池塘的NH4-N或NO3-N浓度高于2.5mg/L时,按一下添加量进行短期(2-3天)大量添加,进行急性降氨氮处理,但不能一次性添加太多,分多天多次添加:

有机碳源添加量=(NH4-N浓度+NO3-N浓度)×体积×10÷产品(碳源)含糖量(碳水化合物)。

目前比较热火的虾类养殖,貌似都开始关注这个技术,新的养虾模式——每立方水体能产出13~15斤对虾,养殖过程中采用生物絮团技术调控水质,全程零换水,每斤虾三养殖成本为12元左右,且能达到稳定、持续的高产出。这就是这个生物絮团技术给养殖界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