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逝的古城——山东莒县莒国故城遗址(春秋时期的第一大城)

 海曲上人 2022-03-25

春秋时期,列国争霸,大都喜欢“广筑城”,城址面积大到惊人。著名的例子有齐都临淄(18.7平方公里)、秦都雍城(10 .6 平方公里)、东周王城(9 .3 平方公里)。但在今天山东日照市的莒县,还有一座都城规模更加宏大的古国——莒国。它的面积达到了惊人的24.75 平方公里,堪称春秋时期中原地区的第一大城。如果算上战国时期的诸城(燕下都32 平方公里、赵都邯郸17.7 平方公里、郑、韩故城15.3 平方公里、楚都纪南城14.2 平方公里),也能排到第二的位置。这样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城是谁修建的呢?

文章图片1

莒国故城遗址范围

一、遗址概况

莒城故城拥有四重城垣,在形制上也是全国罕见的。莒国故城位于鲁东南沭河上游平原的中心,日照市莒县城阳街道,今莒县县城所在地。莒国都城自春秋初年从计斤(介根)迁于此,至前431年莒国为齐所灭(一说前343年为楚国所灭),莒城为都城近400年,汉代又曾为城阳国城都达200余年。

第一重城始建于春秋时期。南北长约5.5千米,东西阔约4.5千米,周长约20千米。新中国成立后,外城遗址北、西、南三面还非常明显。到1996年,只有前城子后村西南有一段高2-3、宽25、长250米的高土岗,这是唯一残留最显著的外郭西北角城垣。

文章图片2

莒国故城的四重城垣

第二重城建于春秋初年。西北角从孙家村向东沿王家店子、郭家园至邮电大厦,中间段明显高于两边1-2米;从邮电大厦向南经东村至农科所南,为东南角,此段东村至农科所有明显痕迹,据老人说被生产队烧砖挖了,虽然后来又经土地平整,但至今仍高于别处。由此向北至孙家村呈南北一线为西城垣,此段城垣经数千年变化痕迹今已不明显。经实测9500米。

文章图片3

内城南垣

内城建于春秋时期,至汉城阳王刘章都莒时取正并加固而成。实测为6900余米,城垣之南曾发现春秋时期铸币遗址,出土大量贝币、陶器及铸钱陶范。北城垣在原县文心宾馆西尚有底部残垣数十米,夯土层结构明显。城外有护城河壕。

小城是元代至正年间马睦火改建,一直到1944 年解放时的莒城。庄陔兰《重修莒志》:“元至正(1340)中,参政马睦火者镇莒,以城大难守,截东北隅为今城。周五里有奇。”小城东墙、北墙借用内城城墙,外层以砖垒砌,内层为原来夯土墙。夯土层厚0.07-0.1米。夯打痕迹明显可辨,夯窝0.05-0.08米。城墙基部后用三合土(石灰、黏土和细砂)夯筑而成。

莒国故城内古文化遗迹众多,先后发掘大汶口文化遗址、周代铸铜、铸铁、制陶作坊遗址等多处。2017年,为配合莒国古城建设项目,对故城内进行了考古钻探,发现城墙、壕沟及汉代建筑遗迹及大量文物。

二、古城的历史沿革

莒国于周初立国,周武王灭商之后,分封天下,封兹舆期于莒,建都于介根。《左传》:“齐崔杼帅师送之,遂伐莒,侵介根。”杜预注:“介根,莒邑。今城阳黔陬县东北计基城是也。”西汉置为计斤县,《汉书·地理志》琅邪郡有计斤县,班固自注:“莒子始起此,后徙莒。”颜师古注:“即《春秋左氏传》所谓介根也。”“计斤县古城在(胶州)西南五里,今城子村。”位于今山东省胶州市南关街道办事处城子村。1970年,城子村尚有古城残垣一段,高3米余,夯土、柱洞可辨。

文章图片4

莒国故城内部发现的遗址

关于莒国迁都莒城的时间,文献多以为是在春秋时期。《春秋左传正义·隐公二年》:“莒人入向。”晋代杜预注云:“莒国,今城阳莒县也。”是知最迟在鲁隐公二年(前721),莒国已由介根迁都至莒。自此,莒城一直作为莒国国都存在。

文章图片5

莒国游钟,铭文“唯正月初吉庚午,莒叔之仲子平自作铸游钟”。整套编钟小型化,出游携带用。

春秋时期的莒国都城坚固。从现存城墙遗迹看,莒国都城城墙为夯土建成,高9米左右,宽达三四十米,是世所罕见、工程浩大、易守难攻的城防工事。前663年,齐国发生内乱,齐公子小白(后为齐桓公)奔莒城避难,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留下了著名的历史典故“毋忘在莒”。齐桓公即位2年后,齐国兼并谭国,谭国国君也出逃到莒国,寻求庇护。此后鲁国内乱,公子庆父也出奔莒国。

文章图片6

今山海关东南讹为姜女坟的礁石,其实岸边是一处大型秦代离宫遗址

前550年,齐庄公讨伐晋国,战况不利,于是回师东向,偷袭莒国。齐国军队在攻打莒城西门“且于门”的时候,国君负伤,有个名叫杞梁的将军战死。噩耗传到齐都临淄,杞梁的妻子出城迎丧,哭了10天,最后投水自杀。恰好此时临淄的城墙有一段突然崩塌,于是有人就将这两件事撮合在一起,改编成了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后来又增添上诅咒和控诉秦始皇残暴统治的内容。故事情节和人物名称也被不断创作演绎,男主角杞梁被改名为万喜良,杞梁妻则成了孟姜女,临淄城换成了万里长城,城墙的崩塌也变成了被孟姜女所哭倒。

文章图片7

莒国青铜瓠壶

周赧王三十一年(前284),燕上将军乐毅伐齐入临淄,下齐70余城,惟莒、即墨未下。齐湣王奔莒城,但旋为楚国援齐将军淖齿所杀。赧王三十二年,齐人另立湣王之子法章为王。到赧王三十六年,齐田单自即墨袭破燕军。迎齐王于莒,失地全部恢复。《史记·乐毅列传》:“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淄。齐湣王之败济西,亡走,保于莒。”

文章图片8

带有东夷风格的莒国青铜器

战国晚期为齐邑,名城阳。

秦统一全国后在山东南部设琅琊郡,莒国故城改称莒县。

西汉孝文帝元年(前179)在莒县初置城阳国,二年(前178)封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都城在莒城阳。至王莽天凤六年(19),共计197年之久。《汉书·地理志》:“城阳国,……县四:莒、阳都、东安、虑。”

东汉明帝永平五年琅邪王刘京都莒时,又做了十数年琅邪王国的都城。

文章图片9

莒国故城遗址出土的刀范

北魏《水经注》:“其城(莒城)三重,并悉崇峻,惟南开一门,内城方十二里,郭周四十许里。”说明,在动荡的南北朝,莒县依然繁盛。

唐代《元和郡县图志》:“县理在莒国古城中,城三里,并皆崇峻,唯南开一门。子城,方十二里,郭周回四十里。”

宋《太平寰宇记》:“县理在莒国古城中,城三里,并悉崇峻,唯南开一门。子城方十二里,郭周四十余里。”《齐乘》:“莒州治,外郭周四十余里,内城周二十余里,子城周十二里。”

说明古城历经唐宋依旧繁盛如初。

文章图片10

今日的拱辰门

元代至正年间(1341—1370),参政马睦火镇守莒城时,因城大难守,截取东北隅为一小城,周长五里八十步。

元、明、清朝代更迭之际,莒城曾遭受战乱损毁,经历过多次重修与维修。明正德六年(1151),知州刘仲刚进行重修。万历二十五年(1597),知州谷文魁重修,开始用砖砌。清顺治三年(1646),知州崔崶重修。顺治十年(1653),知州陈崇诰重修。康熙七年(1668),知州唐龙翔重修。康熙十三年(1674),知州屈逸乘重修。顺治二十四年(1667),知州陈德芳重修,东门改为北向,南门改为西向,易名为“景泰”,北门易名“拱辰”。乾隆二十五年(1760)绅士陈有蓄等捐修,知州赵晋基详准,东门、南门改回原向,南门更名“文明”。乾隆五十五年(1790)知州顾振重修,四周城墙通高二丈五尺,楼橹雉堞一律换新。光绪十年(1884)知州周秉礼重修。民国十八年(1929),县长刘麟绂在城隍庙前开西城门与城中大菓街直对。

文章图片11

民国时代的莒县城

1938年日军侵犯莒城,遭到刘震东游击队与庞炳勋部队等英勇阻击。日军占领莒城后疯狂报复,城内大火烧了三昼夜,文明富饶的莒国故城,到处化作一片瓦砾灰烬,城墙被拆除高度之一半。1941年日伪军修复,加炮楼四座,哨房二十处。1944年山东军区发起莒城解放战役,从全县发动组织了1万余人的民工队破拆日军碉堡工事和城墙。由于莒城是山东最早解放的城市,破拆城防工事主要出于为防止日军再度占据莒城与我军民为敌,莒城城墙、城门、关阁全部被拆除,城内建筑也大部分拆毁。1949年后到文革期间,破四旧砸毁文物、用牌坊石碑铺桥修路、建筑砖厂取城墙土烧窑等活动,使城内古迹建筑和故城墙几乎破坏殆尽。

文章图片12

莒县风光

莒国故城自建城始,近3000年间经历代不断营建修葺,形成大量古迹遗址、建筑景观,地上地下蕴藏着极其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是悠久灿烂的莒文化的载体, 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和广阔的旅游开发价值。

保护遗址,人人有责;科学勘探,禁止盗掘。

关注笔者,了解更多古城历史。附已写过的古城:太原郡广武县、云中郡治云中县、云中郡沙南县、雁门郡治善无县、雁门郡中陵县、弘农郡宜阳县、弘农郡商县、河南郡新城、河南郡荥阳、五原郡治五原县、定襄郡治成乐县、代郡高柳县、代郡马城、河内郡轵县、鲁郡薛县、魏郡武城,薛郡邹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