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偶感——太阳蓄水证五苓散为啥口渴呢

 新用户99775517 2022-03-25

太阳蓄水证,从大部分条文看是一个表里同病,外感未解仍有发热,水饮内停,小便不利。也可以单纯的水饮内停。五苓散证也提示我们,太阳经证也会传变为太阳腑证,从头痛项背疼痛的经络走行出现症状转变到小便不利的膀胱腑病。五苓散的病位是比较明确的,和苓桂剂水停中焦出心悸的症状不同,五苓散出现的比较特殊的症状是口渴。

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方

猪苓十八铢(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从本条前半段可以看出,发汗伤津液,最好的补津液的方法是少少饮水,胃气和是最重要的,如果补充不足,可以多饮几次,不应当一次饮水太多,容易水液停留。后半段话说明五苓散治疗的表里同病,脉浮在表微热也在表,后面说的多饮暖水,汗出愈,也说明有表症,而小便不利、消渴说明有水液停留下焦。它和苓桂术甘汤的区别在于一个停下焦,一个停中焦,下焦一利水为主,中焦以健脾温阳化气。所以这里加了猪苓、泽泻,加大了利水的作用。

文章图片1

72.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茯苓甘草汤方

茯苓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三两(切)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7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里一直强调了渴这一症状,而且是水入则吐,还几次强调烦渴。这说明水停下焦一般都会出现口渴,水停中焦是不一定会出现口渴之象的,所以这里用了不渴用茯苓甘草汤,去了利水的药,加了生姜,达到解表的目的。74条也明确五苓散是可以治疗尚有发热的表里证,不单纯是治疗水停下焦的病症。

141.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瘥者,与五苓散。

阳就是表的意思,病在表应当发汗,但是用凉水来治疗,热就郁在体表出不去,更加烦躁,由于这是热在肌表,实际上并没有引起津液的大量丢失,所以虽然热但是不渴,用文蛤散清肺热利水。如果不好的话,说明需要加大利水的力量,用五苓散,解表利水。这里我们需要对现在的物理降温方法的使用要谨慎。物理降温不是治疗外感风寒引起发热的方法,虽然可以保护重要的脏器比如脑袋,但是不宜大规模的用酒精擦浴,对退热只有即使效果,旋即体温又会高上来,所以只能作为无计可施的时候作为权宜之计,建议不要用来作为常规手段,不然就是如本条文所说的那样肉上粟起,弥更益烦。

156.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一方云,忍之一日乃愈。

这一条是和心下痞相鉴别,因为小便不利的五苓散证也会出现类似心下痞的症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