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畏寒肢冷全身痛?名方附子汤,驱云散雾升朝阳,祛湿散寒止百痛

 chi_ping 2022-03-25

李清照有诗云:“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这句话,身体强壮的人听了可能只觉得意境描绘得好,可是身体阳虚畏寒之人,看完怕是会深有感触。一遇冷就浑身痛、心情沉闷,实难开心啊。

文章图片1

什么是阳虚?

阳虚,就是体内肾阳不足!

古人把阳气比作天空与太阳的关系,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么大地就是阴晦不明的,万物不能生长。所以天地的运行,必须要有太阳。

肾阳就是人体内的太阳。肾阳是全身阳气之根,乃'生气之源',具有温煦、激发、兴奋、蒸化、封藏和制约阴寒的作用。

文章图片2

当人体肾阳不足,就无法生化气血、精血津液,气血津液不足,就无法荣养身体,所谓“不荣则痛”,身体就会出现各种疼痛。

当人体肾阳不足,就无法推动气血津液在体内的正常运行,就会导致经络淤堵,所谓“不通则痛”,身体各部位也会出现疼痛。

当人体肾阳不足,一是无法温煦各个器官导致体内阴寒蔓延,让人体出现怕冷肢寒的症状;二是无法蒸化体内多余的水汽,导致体内湿气凝聚,让人体出现湿重身困的现象。

文章图片3

如何温肾助阳?

简单来说,就是在体内点一把火!火一起,寒气被驱散了,湿气被蒸发了,冰天雪地立马变成阳春三月,自然冰融霜化,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点火容易,用什么点火却不好甄辨。因为温热壮阳物虽然都能生火但是火性上炎,吃进肚子的“补药”都直冲上焦而去了,不仅没法暖肾阳,反而会加重身体上焦湿热情况

文章图片4

这怎么办呢?医圣张仲景发现了一味良药,叫做附子,它既有温热之性,又有下潜之性,专补下焦阳虚,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附子这把辛热纯阳之火,能让肾火重新燃烧起来,让冰冻的肾水慢慢。

《本草经疏》曰:“附子全禀地中火土燥烈之气,而兼得乎天之热气,故其气味皆大辛大热,微兼甘苦而有大毒。气厚味薄,阳中之阴,降多升少,浮中沉无所不至。”

文章图片5

火点起来了,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当然不是。因为长期肾阳不足,体内湿气上无力蒸化,下无力排泄,只能淤堵于中焦。此时,我们就要清除体内湿气,防止中焦脾土阻挡阳气升腾之路。

祛湿有两种办法。一是温阳化湿,用阳火把寒湿之气蒸发掉;二是利水渗湿,用利尿的办法将水湿渗降于下,从小便而去。而张仲景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人参、白术和茯苓。这三味药携手合作,三下五除二就把凝结在脾土的湿气给消灭掉了。

文章图片6

火也点过了,湿气也处理了,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当然不是。医圣之所以为医圣,就在于考虑问题的全面性。

我们知道,附子性热,也有下沉之功,但是它沉在肾中,却并非老实,而是一沾就想跑,毕竟火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它属“火”性,往上跑也属正常。但是它跑不打紧,得把暖肾助阳的任务完成才行啊。

怎么办呢?张仲景想到了一个十分绝妙的方法,用白芍。白芍性寒,有阴沉下降之性,能压制附子上升之性。用了白芍,就等于把附子束缚在下焦,让它乖乖的温肾暖阳,持续地发光发热。这也正和“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这个道理。

文章图片7

你看,就这简单的五味药材,通过医圣之手,就成了灵丹妙药,一切阳虚导致的寒湿痹痛,就这样被它们轻松化解。冰天雪地转眼间就春暖花开,让人再没了消沉、冷痛之感。

这个方子叫做附子汤,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由附子、茯苓、人参、白术、芍药,5味中药组成。附子汤参附合用,以峻补元阳之虚;术附合用,以去寒湿之邪;加芍药以监附子之悍。五者共奏温经扶阳,除湿止痛之功。

文章图片8

临床上常用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之关节痛等属阳虚寒盛类疾病;亦可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炎、肝炎、慢性肠炎、盆腔炎、带下病、月经后期及某些功能减退引起的脏器下垂(胃下垂、子宫脱垂)等属脾肾阳虚、寒湿内阻类疾病。

该方辨证要点有四个:一是口不渴,二是身不热,三是背特别冷四肢特别寒,四是寒邪深陷、身体关节疼痛非常严重

文章图片9

临症化裁:如风湿甚,加羌活、威灵仙、独活、豨签草;痹痛日久、血行阻滞,加乳香、没药;痰湿入络,加白附子、天南星;寒湿较甚,加桂枝、制川乌、制草乌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