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尔东西南北风,心至礼诚何惧讽。

 情缘半岛 2022-03-26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语言简洁(当时文字刻于金石之上,惜字如金),微言大义,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无论是在维护皇权至上,讲求尊卑贵贱,调整社会关系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对于遵从礼教,维护伦理,约束行为等方面,也都显得极为重要。

北宋丞相赵普曾说:“《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称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到了现代,《论语》被翻译成各国文字推向了全世界。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论语》中包含着大量的人生智慧、教育理念和为政经验,是孔老先生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总结和深思。更是中国悠远绵长历史传承下的灿烂的瑰宝,是我们需要深刻了解的文物。

《论语》第三篇第十九章: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该章译成現代汉语,其意思是,孔子说:“事奉君主,一切按照周礼去做,别人却以为这是谄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诗句出自战国屈原《离骚》,表达了诗人执着的信念。

古代君臣关系,很大程度上靠的是“礼和忠”来维系。

孔子一生严格按周礼事君,这是他的政治理念。他朝着自己心中的理想行进,严格循“礼”,却受到别人的讥讽,认为他是在向君主谄媚。

这里,首先有一个是非观的问题。是是非非谓之智,是非非是谓之愚。所谓积非成是,错误的东西延续久了,往往被视为正确。当时僭越礼法之人过多,人皆习以为常,“事君尽礼”的正确行为,反被讽为谄媚。

面对非议,就有了一个信念问题。孔圣人在坚持理想和信念的道路上,历经磨难和坎坷。本章对弟子发出这样的感慨,侧面体现了圣人理想之途的不易和心中的忧伤。

生活中,不免会遇到无端非议的情况,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其一迎合和屈就,失去自我,因循守旧,但求自保;其二坚定信念,不惧流言蜚语,“任尔东西南北中,咬定青山不放松”。古今成大事者,走的多是这条路。

别人理解与否,固然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看自己的内心是否真诚和坚定。过于在乎别人,往往迷失自己。只要自己的人格精神没有问题,就必须坚定的走下去,剩下的就交给时间,时间会给出最公正的评判。

倒在流言蜚语上的人,往往是内心不够强大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