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露真相:思维力比知识还重要,思维套路高于勤奋水平

 陈小杰读书 2022-03-26

我今年30岁,在职场已经摸打滚爬了好几年了,近年来又大量阅读书籍,主要集中在一些经典书,看了不下几百本。

经过这些岁月,我猛然领悟了很多,比如我发现,思维力作为底层能力是最最重要的能力基石,就像一座能力冰山,冰山之上无论怎么演变,冰山之下的那些底层支柱都是不变的。

如果拿一棵大树打比方,那就是我们能看到顶端枝桠上茂密的树叶,各式各样的造型,但是底部依然是根须的营养补给。

思维力就如同根须,当这个最深处的能力扎实后,才能长出各式各样的其他能力和技能,走的更快更远。


1、思维力拉开人与人的差距

普通员工和高管,为什么工资和地位差别大?除了在工作经验专业知识方面量的积累,就是在于深度思维力的差距,这也是质的体现。

从人际沟通、管理能力、战略制定、决策应变、专业技能等等,这些都是一名领导者必备要素,而这些技能水平实际上都是底层思维力在起作用。

不同的思维水平,造就不同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当问题解决的又快又到位,自然就步步高升。而普通员工尤其是多年在职场奋斗多年后依然只是基础岗的地位,就能够看出一些端倪:

高手是在处理事务中总结经验,提升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复利式成长。

低手却在一直重复低水平的勤奋,十年如一日,不爱思考总结,导致思维力止步不前,没有太多真正的进步。

这样下去,人与人的结局自然就不一样了。

举个例子,低手小王和高手老王接到一项新任务,需要制作一份新产品推广方案。

小王得到指令后,马上去网上搜索各种推广策划案的资料,找了一个看似靠谱的,用精美的PPT包装了一遍便提交上级了,心里暗想完成任务了。当上级问他,这个方案优势在哪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小王支支吾吾一句话也说不明白。

老王没有立即行动,他开始思考为什么要一份新推广方案,他私下找领导打探缘由,得知该产品上市后,一直卖的很差,认为是推广力度没到位,所以需要一份新方案。

老王将产品和竞品的销售情况了解了一番,认为推广力度不是最核心的问题所在,而是没有根据自家产品的差异性优势进行精准推广,于是他制作出包含预期效果目标、详细行动步骤、风险管控、资源需求、预算范围的方案。

那么,小王和老王,到底谁的方案更好呢?结局可想而知。

我们再看看身价几千万上亿的企业家的思维格局,以及月入3000元的普通打工人,到底差距在哪里?

或许富翁有家庭背景、资产加持、眼界教育等因素的作用,导致阶层和起点的差距。

但抛开这些客观因素,想想就算一个身价亿万的企业家破产,他东山再起的可能性有多大?估计也比一个月入3000的打工人的可能性更高?

因为除了社会资源,思维能力就是最重要的原因了。

有很多寒门出生创业成功的人,如果以他们作为参考系,应该更有说服力吧。起点不高,资源匮乏,却凭着自己的努力和能力,一步步爬上高点。

很多人总是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他们只愿意看到客观上的差距,而忽视主观上的差距。

看到别人一步步有钱羡慕嫉妒恨,却没有看到别人背后辛苦付出的地方。其实,当你在看电视、逛街的时候,别人在思考问题;当你呼呼大睡的时候,别人还在总结反思。

你看到别人有大豪宅和花不完的钱,看到别人有高工资和高地位,看到别人知识渊博什么都会,却没有看到别人为了得到这些付出了多少。

或许你还会觉得委屈,我也很努力奋斗,为什么他们有钱我没有,他们能力强我啥也不行?

我不得不说,从主观原因上来说,就是思维力的不同,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2、思维力>知识

我发现很多人是所谓的学习爱好者,他们在不同的知识和书籍里穿梭,喜欢收藏和堆积各种各类的知识,甚至还喜欢向外显摆自己有文化有品位。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坏处,至少比不爱学习强。多看几本书,得到的东西总比不看要好得多。

然而,在我看来,我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当我们沉迷于收集知识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被拥有这些知识所迷惑,忘记了一个重要核心,思维力>知识。

我曾经在一本书中看到类似的观点,作者提及通信行业变化之快,从马车送信、声波通信、Web通信到移动互联网APP通信,我们看到通信知识的更新和淘汰速度太快了。

他说,以前依靠维修收音机为生的人,如今已经很难看到了,依赖现有知识存活一辈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所以提升思维力以快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更为重要。

我深以为然,这世上的知识如同浩瀚的宇宙,夜晚的繁星,密密麻麻,有人文地理、有物理化学、还有宇宙星系等等,也许一生都无法学完所有知识。

譬如那些宇宙星系的知识,可能增长了我们的见识眼界,带来一些谈资内容,但更加实际一点来看,这些知识离个人成长还是太远了,不能帮助我们解决眼下的问题。

尤其是当我们在年轻阶段,是成长的关键期,需要在最短时间实现最大效果。

此时只能选择对自己十分有用的知识多多积累,比如思维力、学习力、创新力、专业技能等,且还要在知识里提炼升华,从一个领域迁徙到另一个领域,实现能力跃迁。

这时候,思维力一定是比知识本身重要的。

我们通过思维力的历练和提升,可以对知识进行处理、加工、联系,从而得出底层规律,然后用这一种共同底层规律去应对其他领域的问题。

当然,我以上这些话主要是针对平凡的俗人来说的,比如想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变得有钱有能力的这批人。

而且,承认自己是俗人,这也没什么羞耻的,普通的平凡人那么多,想靠读书学习知识,来改变自己的生活水平和处境,多么务实和值得尊敬。

此外,如今知识爆发式发展,更新和淘汰率特别高,现在还出现了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等新知识和概念,想想十年前二十年前,有这些东西吗?

未来的知识量只会更加可怕。

所以,我们真的想通过知识和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处境,那么牢记这一点,思维力大于知识。通过思维力的拉升,去主导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将大大提高个人成长效率。


3、思考套路高于勤奋水平

刚刚上文,我们也点到这个话题,也就是:我也和他们一样努力奋斗,为什么他们有钱我没有,他们能力强我啥也不行?

我们归结于思维力的差异。

但再进一步想想,其实提升思维力本身也是一种技巧。

此前,我分享的书摘《终于找到了,1套思维方法解决99%的问题,我已经收藏了》,关于深度思维的几个方向,比如流程思维、可视化思维、换位思维、系统思维、专注思维等,都是一种思维方法的总结。

此外,我们还要积累一些接地气的思考套路,洋气一点的说法就是思维模型,积累的套路越多,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大。

当我们遇到不同问题的时候,低水平的人只能拿着锤子,敲打不同的钉子。

但是高手不一样,任何问题在他们眼里都会被分类,甚至被看穿,比如那些以为是情绪问题,实际上却是认知问题,那些以为是招聘问题,实际上却是管理问题,诸如此类。

甚至高手们会总结出一套思考工具,以高效应对不同种类问题,由此很多思维模型涌出。

我们耳熟能详的5W2H、SAMRT、SWOT分析法、MECE法则、金字塔原理、费曼学习法等等,就是如此。

再具体一点,当我们面对写作问题可以参考金字塔原理,挖掘本质原因可以参考黄金思维圈,复杂的项目管理问题参考5W2H,制定目标的时候参考SAMRT,信念情绪问题参考ABC理论......

举个例子,老板让你做一个品牌活动,你准备怎么办?就可以参考5W2H模型了。

what:做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活动?

how:活动是自己团队策划,还是找乙方供应商?场地要多大?会议规模多大?

why:为什么要找乙方效果更好?规模设定100人的理由是什么?

when:活动哪个日期最合适?持续几天?策划案什么时候出?现场布置提前几天去?

where:在哪个城市办?策划案从哪里入手?

who:费用谁承担?项目负责人是谁?策划案谁写?嘉宾谁邀请?

how much:需要多少预算?效果做到什么程度?最终成本效果产出怎么样?

在这些工具的帮助下,我们可以大大减少思考时间,而且可以直接套用,自然就比其他人跑得快。

此刻也不要过于乐观,其实认知到思考套路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从日常里应用,有针对性地刻意训练,才能彻底地实现大脑自动化快速提取思维工具。

并且,这些思维工具也并非如此简单立马可以上手,从实操角度上说,很难真正实际落地。

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门槛。翻过去便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怕麻烦怕辛苦就只能在山脚徘徊。从而,也有了高手和低手之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