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门牌坊与京山的历史渊源

 点出好未来 2022-03-26

作者:郑福平

文章图片1

【作者说明】

此前《鸿渐风》曾刊载作者所撰关于天门牌坊的两篇文章,多有错漏。近两年复查资料,核对史实,对拙文进行了修订补充。其间得到朱金林、郑传斌、陆羽故乡、老竟陵、张中华、杏黄等文友鼎力相助。现蒙编辑辛苦斧正,重新刊发。特此鸣谢!

天门牌坊

文/郑福平

牌楼与牌坊区别在顶部,牌楼有屋檐,牌坊则无,即冲天式,在民间常常把牌坊称为牌楼。它是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门洞式建筑,是封建社会表彰功勋、科第、德政、忠孝和节义者所立的纪念性建筑。有些宫殿、庙宇、陵墓、祠堂、园林拿它作山门。

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每座牌坊建多少门和立柱及大小、高度等,需上奏朝廷后按批文建造。建牌坊资金来自三个方面:朝廷出资,以表彰对朝廷有功、产生过重大社会影响和做过特殊事件的人,这是牌坊的最高荣耀;社会人士捐资,如官员、学生、社会贤达等,被立牌坊人曾为地方造福,公正廉洁乐善好施,留下好名声;自家人出资,科举登榜、孝子、贞节等属此。

一座牌坊就是一段历史、一个传奇故事、一处人文景观。每座牌坊前后都放有一对石狮子或者石鼓,石雕狮子仪态威武,前爪踏圆球,守卫在中门两侧。横梁中牌坊名字两边,直柱上或是当年名人所题楹联,或是雕刻人物故事、动物、花卉、松树等,集绘画、雕刻、楹联和书法等多种艺术于一体,这些浮雕图案精湛美妙,流光溢彩。

“天门四十八牌楼,抵不了京山一个狮子滚绣球”,这一民谚在天门和京山民间广泛流传,有关牌坊文献记载了这句话,天门和京山两地人都认可该民谚所述事实。它产生于什么年代?有何说道?“狮子滚绣球”是京山“豸绣”牌坊的石雕,这座已经消失的著名牌坊,原位于京山城中路绀弩中学新校门处。査加山《京山牌坊豸(zhi)绣坊》[注1]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这座牌坊特别之处在于中间底部青石横梁上,镂刻有两个倒悬狮子,相互用前爪护着一个镂有奇纹异饰八面体半球,半球内有一个可任意转动的圆溜溜石球,石球中又套着石球,如此连套三层,玲珑剔透,一个比一个小,都能转动,出神入化,鬼斧神工。”

京山“豸绣坊”是为明朝御史孙鸣治立,此人隆庆四年(1570年)中举入仕途,颇有政声,去逝后万历皇旁赐“豸绣”号立牌坊,民国27年(1938年)牌坊被侵华日机炸毁。

文章图片2

重修之云杜古关(狮子滚绣球)牌坊

(京山文峰公园)

明朝嘉靖十年(1532年),曾储、童承叙篡修《沔阳志》十八卷记载“竟陵牌坊四十一座”。说明天门四十八牌楼与京山“豸绣”牌坊均出现于16至17世纪,这是民谚得以流传的史实基础。

国宝级文物乾隆三连石印章,是宫廷技师在一块易雕刻田黄石料上,雕成链条连着三个印章,令人惊叹。在普通青石条上雕成两个狮子用前爪盘一个绣球,属能工巧匠,再把绣球镂空雕刻为多层都能转动的石球,非身怀绝技者不能为之。两者相比,显然“狮子滚绣球”具有更高难度,从而更具观赏性,有人称其为“中华牌坊石雕绣球之首”。在几百年前那个全凭人工操作的年代,完成如此高超精致的雕塑作品,世所罕见。即使是工艺日趋智能化的今天,完成它也非常困难。考察保存的牌坊实物和有关文字记载,“狮子滚绣球”确实木秀于林,天门和京山先民们说话有谱。

天门众多牌坊亦精彩纷呈,自有引人入胜处。其实,天门牌坊实际数量远不止四十八座,1989年版《天门县志》记载:“元朝泰定三年(1326年)至清朝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县城内外相继建起牌坊65座(其中元朝1座,明朝60座,清朝4座),清道光元年(1821年)尚存23座。民国时期被曰本侵略军破坏后,所剩无几。本县解放时,只存部分断柱残梁和石狮、石鼓,1985年,仅剩石狮一对,迁立东湖公园。'

这对伤痕累累的旧石狮子,如今存放在天门陆羽纪念馆陆公祠前。是过去众多牌坊中唯一幸存的石狮子,经历过牌坊兴衰,见证了天门沧桑。

文章图片3

仅存的一对牌坊石狮子现立于竟陵陆公祠前

(杏黄先生拍摄)

天门牌坊主要是明朝所立,当年竟陵城内外街道概况如下:

明正德年间(1514年),竟陵城将土城改建为砖城,城高7米,周长2283米,设东,南,西,北四城门。东城门至西城门约630米长,北城门至南城门约510米。南城门位于今鸿渐路移动公司和宝安商城之间,北城门位于老县政府(明清时的县衙)北边院墙前街中,此处目前还余有残缺古城墙约150米。东城门、南城门、西城门基本上在一条横线上。所建砖城有时因战争、水灾局部毁坏,很快便得到修复。民国时期遭日军毁掉的四座城门楼和城墙985个雉碟没有修复,其余城墙一直留存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

城内三横五直街:

三横路:

南横路(元春街):东城门至西城门。

中横路(四牌路):东城墙过天王堂至茅柴湾。

北横路:钟谭合祠过县衙南大门至茅柴湾。

五直街:

直街:城隍庙至东城门。

直街(人民路菜场):天王堂至南城墙。

中直街、城内长街(现鸿渐路一部分):北城门至南城门。

直街、衙前路(衙门路):县衙南大门至南横路。

直街:茅柴湾至西城门。

竟陵城四面环水,城外东与西是东湖和西湖,北面是官池与文学泉,过北门桥是照墙街,再往北是古城堤。出城南门是护城壕沟,水连东湖、南湖、西湖。下南门桥是淌子街至县河堤街(今竟陵路),东起东湖堤西至西湖堤,县河堤街两侧大些的巷道,从东往西有东寺巷、大巷路、庆云关巷、淌子街、鸿渐关巷、渡口头、孝子里、熊家巷、南关庙巷、周家巷、龙潭湾、雁叫关巷、西寺巷等。

在传媒不发达的年代,立牌坊宣传某种精神,意在引导民众。被立牌坊者和家人引以为荣,认为这是光耀门庭的好事,乡里乡亲,街坊邻居也觉添光三分。牌坊一般会立在人来人往的城区主要街道。民国28年(1939年)天门沦陷,日军疯狂损毁包括牌坊在内的天门古文物。沦陷迄今80多年来,城区变化很大,地名更换,故迹难寻。这些牌坊是为什么人立的?被立上牌坊的人对后世影响有多大?以前老人们讲述的牌坊故事是否有据可查?笔者不揣浅陋,查阅相关历史资料,试着打开这扇内涵丰富,底蕴厚重的牌坊之门。

文章图片4

明清时期竟陵城区示意图(朱金林先生手绘)

双桂坊

竟陵人张渊道、张从道兄弟俩,在元朝泰定年间丙寅科考时,同中进士。哥哥授秘书监都事,弟弟授武昌路通城县达鲁花赤。达鲁花赤是蒙古帝国特有的职官称谓,由成吉思汗设立,蒙古语的意思是“镇守者、制裁者、掌印者”,达鲁花赤相当于现在的特派员或者党委书记。激动人心的喜讯传来,故乡人顿感骄傲,时任知县应民众请求,上奏朝廷申请为兄弟俩建“双桂”牌坊。

竟陵明朝以前是多朝代郡、州、府城所在地,政治、文化、商业中心位于今鸿渐路竟陵华府(原竟陵中学)至文学泉路(原照墙街)一带。“双桂”牌坊就建在这条繁华主街上,这是史料记载的天门第一座牌坊。传宋代诗人张耒哲宗时期被贬到复州,就居住在有众多酿酒作坊的照墙街,当年这里热闹非凡。明朝之初县衙南移,又形成了所建新城内以中直街为中心的新格局。

雁叫关坊、鸿渐关坊、陆公祠坊

这三座牌坊是纪念茶圣陆羽的。唐复州竟陵西湖中,有一块陆地名曰覆釜,州上建有龙盖寺,后更名为西塔寺。

人烟稀少的西湖,芦苇茂密,杂草丛生,犹如一道道青纱帐,里面野鸭游荡,蛇虫爬行。一天,六只大雁用翅膀守护着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声声雁叫,雁叫凄凄,引来寺院僧人抱走婴儿,禅师为他取名陆羽,真正是奇事奇人。到了明朝,在传说的竟陵城西城门外雁覆陆羽处,建了一座“雁叫关”牌坊。把附近的一座石拱桥叫雁桥,桥往南至县河堤街的路命名为雁叫关巷。陆羽故园建成后,北面浮云阁门前重建“雁叫关”牌坊,并题有楹联:

也是传奇声催长老钟鸣寺;

并非神话羽护圣婴雁叫关。

明嘉靖年间,知县扬应和依陆羽字“鸿渐”,在县河至淌子街处建“鸿渐关”牌坊,从此县河堤街与淌子街交叉十字路囗得名“鸿渐关”。明末清初,随着县河运输业发达,城内重心逐歩南移至县河堤街。从清乾隆年间开始,鸿渐关码头是县河城区中最繁忙热闹的码头,鸿渐关周边成为天门手工业与商业聚集中心。

1932至1935年,“湖北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天门县城,专员石毓灵兼任天门县长。在此期间重建牌坊,“鸿渐关”三字由石毓灵手书,牌坊上面设标准钟整点报时,时髦气派。不仅如此,还将原梯级式鸿渐关路改造成斜坡路,路面铺以石板,方便行人车辆往来。原街道较窄,上世纪50年代初和70年代,两次扩宽修成水泥路。1998年在原淌子街北端,新建一座仿木结构彩绘鸿渐关牌楼。

“陆公祠”坊建在原西寺巷进入西塔寺的路口,今西寺路石油公司处。陆公祠是明万历年间周芸捐资建造,李维桢撰写祠记::“唐处士陆鸿渐者,邑人也。尝自作传......”多年后周芸之子周命重修祠堂,并留存有陆公祠复修记:“庚申春,梦入西寺,有唐处士陆鸿渐,神闻而貌痽......”祠堂曾经是陆羽童年学习与生活的地方,修建后供后人参观和纪念茶圣。对普通人来说,这里是座寺庙,但却是陆羽的家,僧人是呵护他成长,教他知识的衣食父母和老师。

文章图片5

新建的“鸿渐关”牌坊前是原南城门石拱桥

(现十字路,称南门桥头)

庆云关坊

清乾隆年间,本地乡绅李凤来、关柏山领头,集众人力量,在县河堤街与庆云巷十字街囗处建立了一座'庆云关'牌坊。'庆云'两字是取自唐·李朝威《柳毅传:俄而祥凤庆云》,其意为喜庆吉祥之气。古时县河有河段曾叫过'巾水','柘江',牌坊面朝县河的横梁上写有“含巾吐柘”四字。庆云关县河渡囗是城区重要渡囗,1970年天门大桥在此处建成,渡囗废弃。

义水关坊

义水关因义河得名,清康熙年间,知县钱永在龙潭湾路囗建立“义水关”牌坊。赵匡胤千里送京娘,途经天门,过县河时,摆渡人见他气势如虹,免去渡河资费。赵匡胤做了宋朝开国皇帝后,深感此地人慧眼识君王,民风朴素仁义,遂将此河段赐名“义河”,颁旨免征鱼课。

民间流传,天门特产义河蚶,是京娘过河时不慎掉落的一只绣花鞋变成。在另一传说中,赵送短宝剑给船公,互相推让中宝剑掉进河里,变成了美味可口的义河蚶。虽然是传说,但说明了天门人对义河古渡的认可。今县河渡囗头码头就是古义河渡码头,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在渡囗南岸立碑一座,叫“永济埠”。

如今在船闸路古河道边新建了一座四柱三门的“义河轩”牌楼。

雁叫、义水、鸿渐、庆云四座关防牌坊与紫霞关、来福关、日升关、长庚关,以及东阳门、西成门、南熏门、北拱门组合成竟陵地区四门八关。而关于“宣化”“德政”“书林”“会文”“通远”“古隐”“阜民”“拱辰”“澄清”“肃政”“迎恩”“兴贤”“毓秀”“昇俊”“青云”等15座牌坊,旧志里只记载了牌坊名,无文字介绍,诚为憾事。

文章图片6

船闸路古河道边新建的四柱三门“义河轩”牌楼

明、清两朝科举考试分为四级,童子试,考中者叫秀才。乡试,考中者叫举人,具有做官的资格,第一名称“解元”。会试,参考者为各省举人,考中者叫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考中贡士后由皇帝主考,考中者为进士,第一名由皇帝亲点“状元”。后面两级考试全国每三年举行一次,竞争激烈,步步艰难。“朝为田舍男,暮登天子堂”,是无数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

天门在明、清之际产生了一百多名进士。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次进士考试,延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自此退出历史舞台。科举虽然不是唯一入仕之途,却是莘莘学子求取功名的重要通道,他们搭乘这艘古老帆船,乘风破浪,驶向远方。

进士坊

胡俊,洪武壬午乡贡(举人),永乐甲申甲枓(进士),授士美行人司正,后任江西布政司参议。“进士”牌坊建在中直街北城门前。

冠英坊

廖训,字尚裕,竟陵人,景泰庚午举人,授河南汝州训道,江西德化、四川新宁、河南鄢陵教谕,晚年居家乡,方正高洁,热心帮助乡邻,寿九十三岁。牌坊建在中直街。

擢科坊

何玘,字光弼,成化庚子举人。授四川合江教谕,任期届满后看破红尘,弃仕途回故乡,居住东湖边以文会友,醉心于诗词歌赋,人称“东湖先生”。牌坊在中直街。

攀龙坊、大司成坊、会元坊

三座牌坊均在城内中直街,为鲁铎而建。特别是“大司成”坊,石狮雕刻伏卧状,真有点'文官过此要下轿,武官经此必下马'的意味。

鲁铎,字振之,号东冈居士,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以第九名中举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壬戍科会试中“会元”夺冠,殿试以二甲第二名考中进士。正德十年升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十一年调任北京国子监祭酒。国子监祭酒是明朝最高学府的首官,执掌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其父鲁仕贤被勅封文林郎翰林院编俢。

鲁铎少年得志春风拂面,很快将秀才与举人收入囊中。会试费时十六年,连续几次失落没低头认输,功夫不负有心人,中“会元”是对他多年努力的回报。鲁铎入仕途后不失名儒风骨,不搞攀附交际,闲暇时间,多用于清静读书,晚年辞官回家,居住在竟陵城外梦野台,建书院开学堂教导童子,自号“止林老人”,乡邻们都亲切称呼他“祭酒先生”。

文章图片7

中直街(鸿渐街)与南横路(元春街)交叉十字路口,原立有鲁铎 、李氏父子牌坊。南横路有程鸿、熊恩牌坊。

父子进士坊(两座)

李登,万历癸酉解元,庚辰进士。子李纯元,万历庚子举人,庚戍进土。两座牌坊相距不远均在中直街上,南北相望,格调高端,有壮志凌云的气势。

经魁坊

何庆源,永乐乙酉举人,授云壁知县。牌坊位于中直街。

拔季坊

雷铎,永乐乙酉举人,授大昌知县。牌坊位于中直街。

文明坊

王瑜,成化丁酉举人,授廷贵庆元教谕。牌坊位于中直街。

仪凤坊

段谏,成化丙午举人,授直天江教谕。牌坊位于中直街。

飞腾坊

萧佐,景泰癸酉举人,授廷弼楚雄通判,后任苏州同知。牌坊位于中直街。

世荷天恩坊

陈所学,万历己卯举人,庚辰进士,字正甫,号志寰,别号松石居士,天门乾驿人,初授刑部主事,升浙江右司,户部右侍郎 转北京户部左侍郎,陪侍经筵加工部转户部尚书。父亲陈守亷诰赠通义大夫北户部左侍郎。牌坊建在衙前路。

承恩坊

周嘉谟,天门干驿人,字明卿,号敬松。少年在汉川读书,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县学生员考试中,荣获第一名,入汉川学藉,科举考试和仕途上,官方登记簿册都写为汉川籍贯。隆庆元年(1567年)乡试举人,隆庆五年(1571年)辛未会试贡士,同年廷试列第二甲第二十八名进士。户部山东司主事,广东韶州(今广东省韶关市)知府,直至封疆大吏云南巡抚,两广(广东,广西)总督,吏部尚书(明朝吏部尚书又称天官)。50多年为官生涯中,周嘉谟先育己后育人,一身正气,不畏强权,体贴民众。牌坊在衙前路。

周氏回家奉养老年双亲期间,向湖广布政使请愿, 修建骨泛水渠,亲自督工保质量,缓解了这一地区的洪涝灾害,受到家乡民众广泛赞颂。周勤奋读书学习,抽时间经常到明经会馆以文会友,为生员们授课,他的许多学生都考中进士。崇祯元年(1628年)辞官在家休养的周,再次以南京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官衔上任,老骥伏枥再踏征程。次年,周以八十四岁高龄逝世在任上。皇帝下诏派员为他举行祭葬,追赠他为少保,诰赠他曾祖父周侃,祖父周曰春,父亲周惇同为资政大夫北吏部尚书。

紫诰垂纶坊、青云接武坊

牌坊立在县衙南大门前北横路西边,是为吴钓、吴镗和吴文佳、吴文企两代兄弟所建,两座牌坊相距丈许。吴文佳嘉靖甲子举人,乙丑进士,字士美,天性孝友,授刑部主事。衙前路还有一座“青瑣联班”坊,因其父吴钓诰封通奉大夫布政使司右布政所建。吴文企万历辛卯举人,戊戌进士,他幼年时父母病逝,成了孤儿,由堂伯兄吴文炳养育。吴文企从小伴同乡李纯元读书,自知家境立志好学,不与人论衣食,持之以恒刻苦用功,真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父亲吴镗诰赠中寓大夫湖州府知府。

徐氏四座牌坊

中横路与中直街是明朝时期竟陵城文化、手工业与商业中心,现在叫四牌路,是纪念此地曾经立有四座牌坊。清乾隆《天门县志》卷之二建置记载: “四牌坊在县治西,为徐鹏徐麟徐成位徐清立”。徐清(勅封文林郎),徐鹏(举人),徐麟(举人,字仁卿,授金华训道,天台山教谕),与徐成位(进士)分别是父子关系。徐成位,字惟得,隆庆丁卯举人,二十五岁时隆庆戊辰进士,仕至中丞,捐资重建南门桥,置田送贫民,建众善寺收留流浪者。他去世后城内建有祠堂,以表其德。

文章图片8

衙前路(衙门路)与中横路(四牌路)交叉十字路口。衙前路(4直街)原立有周嘉谟、陈所学、吴文佳牌坊。中横路立有徐氐四牌坊。

亚魁坊

程鸿,正德癸酉中举人,授子渐。牌坊在南横路。

北光禄监事坊

为熊恩立。

步蟾坊

徐显,永乐丁酉举人,授明道。牌坊在南门外。

鹏程坊

何礼,永乐丁酉举人,授主敬。牌坊在东门。

折桂坊

邓勉,永乐戊子举人,授志学定远知县。牌坊在义河街。

冲霄坊

黄钟,永乐辛卯举人,授武定二州知州。牌坊在义河街。

登云坊

张鼎,景泰癸酉举人,受廷器。牌坊在南门外。

登康坊

李庆,字积善,竟陵人。牌坊在义河街。

孝义坊

代壁显。牌坊在东门外。

威震华夏坊

牌坊在北门外武庙前。

文章图片9

孝子坊

王淇,为了在家行孝,没有走科举仕途。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为陆羽《茶经》详细注音释义的人,由此形成的“仪鸿堂藏版”《陆子茶经》,既是十分珍罕的《茶经》版本,也是研究天门方言的难得史料。牌坊在西门外。

司宼绪衣坊

谢廷敬,谢奇举父子,父嘉靖甲子举人,隆庆戊辰进士。字宗元,授行人刑部郎中,诰赠文林郎陕西巡按监察御史。奇举,字彦甫,万历癸卯举人,授什邡令。在任期内遇奢崇明乱蜀,周边城镇均被攻破。什邡孤单无援,他亲自登城守卫,军令严明,建立功勋。多年后谢患病卧床,朝廷念其前劳加级赐金。牌坊在学宫东。

云衢坊

李端,宣德丙午举人,授正登州卫经。牌坊在下白湖村。

蜚英坊

蒋桂,宣德乙卯举人,授廷用合州训道,后任合江教谕。牌坊在华严湖。

夺锦坊

何谦永乐乙酉举人,授户部主事。牌坊在县东。

观光坊

邓以恭,永乐丁酉举人,授尚敬。牌坊在县西。

鸣凤坊、登科坊

郭轩,字文载,成化庚子举人。授河南卢氏教谕,后任福建连江知县。一人两坊,牌坊在北门内。鸣凤坊在官城村,登科坊在北门内。

司马坊

别如纶,万历癸卯举人,仕至知府。牌坊在县西。

纶音叠锡坊

陶中。牌坊在县东。

黄堂坊

王曰然,万历癸酉举人。牌坊在县东。

登龙坊

陶之肖,嘉靖壬子举人。牌坊在县东。

父子科甲坊

周芸,嘉靖甲子举人,乙丑进士。周命,万历丁丑举人。两代人都捐款兴建和修缮纪念陆羽的陆公祠。周氏父子敬仰茶神的善行,受到民众颂扬,传为佳话。牌坊在县西。

文章图片10

父子进士坊

李淑,李维桢,两人都是京山学籍。李淑嘉靖丙午举人,庚戌进士,授广西右布政。李维桢嘉靖甲子举人,隆庆戊辰进士。授编修,进修撰,陕西参议,迁提学副使,天启初以布政使致仕家居。又召为南京太常卿,后为南京礼部右侍郎,尚书。李氏父子和周嘉谟一样,分别在京山和汉川读书成长,感恩老师的教导,与当地同年龄段的学友结下深厚友情,有许多趣事乐谈。牌坊立在皂市。

过去立牌坊是用砖、木材和石条建筑,许多牌坊受战火和自然灾害摧毁,新建牌坊又立在旧牌坊位置。立上牌坊与未立的先辈们,都是科举时代骄子。'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他们让天门成为“解元”“会元”“状元”三元相聚之地。李国仿老师整理出版的《天门进士文辑》、《天门进士诗文》弥足珍贵,每座牌坊的逸事趣闻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史事充分说明天门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文化之乡文脉绵延,源远流长。本地民间读书上进风气蔚然,期盼孩子走出去,融东西文化,纳南北思想,博科举辉煌。人们牢记“穷文富武”,“金榜题名”是人生成功标志,是改变个人与家族命运和光宗耀祖的途径。清朝建立的两座关坊(义水、庆云)和两座孝子坊(王淇、代壁显),四座牌坊后停止。曾元迈父子二人进士一举人,蒋状元一门五代进士,都是应立牌坊的天门贤士,个中因由只能由历史去叩问朝廷。

文章图片11

尊贤坊、育才坊

立在小巷的贞节坊,如鸿渐路原财政局旁、雁叫关巷中段西边小巷里的牌坊等,他们不属民谚四十八牌楼范畴。“王佼宝妻罗氏年十五婚一月而寡,矢志苦节,寿七十六终”。清乾隆《天门县志》记录受朝廷表彰的贞节女一千多人,她们都有资格建一个院门似贞节坊。这个话题很沉重,少妇守寡,青灯孤影,苦涩几十年,最终得到“皇上旌表”四字。这样的贞节坊是悲哀与荣誉连在一起,是否为贞节女立坊,还需视夫家愿望与经济状况。按制度只能立在自家门前小巷,文革初期“破四旧”时,余存的贞节坊被全部拆除。

并非贞节坊不能建在主街,三烈祠就建在天门最神圣的千年学宫旁,而且还是朝廷出资。现竟陵华府是原学宫地址,门前左为“尊贤坊”,右为“育才坊”。宫内正中供圣人孔子牌座,天门义学与书院存放有孔子石像、蒋状元的状元匾。还有乡贤祠、名官祠、关公祠(忠孝祠)等。

三烈祠源于一则悲戚史事,明隆庆六年(1572年),任竟陵训道的四川籍人任高,任期满携妻及二女一子乘舟离开天门,途经华严湖无人烟处遭劫。劫匪杀人夺财后对其妻李氏和二个女儿起了色心,欲非礼。李氏和女儿为免遭殃跳水而亡,劫匪逃离。其子沿湖狂呼三天三夜,眼泪如血,呼得湖水倒流,三尸携手而现,不腐不肿,形象栩栩如生,方圆民众无不称奇。知县将此事上奏朝廷,万历二年(1574年)奉召在学宫建三烈祠,旌表其德,民众敬仰。

只是世事如棋,沧海桑田。曾经伫立在大街路囗的古代牌坊(楼),连同其美轮美奂的雕塑,和许多中华名胜古迹一样,有的毁于战争时期,有的在那个大破年代被清除。

历史留给人们的,不过是几分玄想,一声叹息。 (牌坊照片系网图,图文无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