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战后的和平缔造 2 :巴黎和会为什么开的如此低效?

 屋檐下过客 2022-03-26

常思勇 感悟常识 今天

一战后的和平缔造 2 :巴黎和会为什么开的如此低效?

和会为什么选择巴黎

英国人和美国人都不想在巴黎召开和会。威尔逊总统的密友、和谈的美国首先代表爱德华·豪斯在日记里吐露了自己的心声:“公正的和平很难达到,而在这个好战的国都做到,几乎是全无可能。即便成功了可能也是再酿悲剧。”法国人太容易动怒,这也是因为他们之前遭受的苦难太多,与德国的战争太痛苦,以至于他们无法提供和谈所需的平静氛围。威尔逊之前更看好日内瓦,但是瑞士传来了危言耸听的报告,说这个国家正处在革命的边缘,而且到处都是德国间谍。法国总理克列孟梭坚持要在巴黎召开和会,毫不让步。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后来特别恼怒地说:“我根本不想在他那个该死的首都举办和会,我和豪斯都觉得最好是选一个中立的地点。但是这个老家伙总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表示抗议,我们只能让步。”

美、英、法领导人的想法

美国总统威尔逊早在对德宣战时,就向众人保证,美国参战绝无私心。在这一点上,当然还有其他许多方面,美国和其他的国家不同,因为它不想要领土、赔款,甚至不需要复仇。为了表现出美国人参战的原因与欧洲人不同,威尔逊总是强调,美国是“联合参战国”而非“协约盟国”。

如此,在停战协定签订后要进行和谈时,

威尔逊说,美国绝对有资格担任仲裁者的角色,必须贯彻伟大的美国传统,也就是公正和宽容。归根结底,美国人是“和会上唯一的利益无关方”。此外,他还警告说:“我们要对付的人并不代表他们自己的人民。”

美国人对欧洲人抱着一种复杂的看法,既钦佩他们过往的成就,也相信协约国要是没有美国就会输掉战争;而且美国人还怀疑,要是他们不留神,诡计多端的欧洲人就会把他们再次拉进圈套。在欧洲人筹备和会的时候,美国代表就怀疑法国人和英国人在设圈套。或者拿出一块非洲殖民地,或者让美国保护亚美尼亚、巴勒斯坦这样的地方,从而诱惑美国——然后突然间事态就会急转直下,等美国意识到阴谋的时候就已经太晚了。美国人会发现自己惹了一身臊,而欧洲人则扬扬自得。

而在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看来,德国必须被打败,但不能被摧毁。摧毁德国不会给欧洲和大英帝国带来任何好处,而且会让俄国有机会发展壮大。他明白,英国利益依托于自己的贸易和帝国这两个基础。要用优势海军来保卫这两者,而且欧洲各国要势力均衡,避免出现挑战英国利益的国家。

此外,劳合·乔治认为,在巴黎和会上英国已握有一手相对不错的牌,肯定要好于法国人和意大利人。英国已经得到了大部分自己想要的东西。曾经在全球挑战英国军力的德国舰队,现在已经落入英国人的手中,水面舰艇停靠在斯卡帕湾,多数潜艇在哈里奇。德国的装煤站、港口以及电报站都被日本和英国夺走。同时,英国人肃清了对印度属地的威胁,那个整个19世纪都在向南推进、让数代英国政治家担忧不已的俄国,已经完了,告别了大国的行列,至少短期内是这样。波斯和高加索地区,也就是俄国的南部边境,如今都在英国军队的掌控之下,或属于英国的势力范围。与印度的交通线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安全。

法国总理克列孟梭一直认为,法国要想和平地生存下去,就必须有盟友。1914年前,新德国是个令人生畏的敌人,它的工业、出口以及财富都在增长。法国则停滞不前,而且人口出生率也在下降。在今天,战斗已经不再单纯看士兵的数量,因此人们也很难体会在当时拥有向战场投放庞大兵力的能力有多么重要。这些不利因素导致法国要向自己的世仇求援:东面的沙俄和海峡对岸的英国。俄国的人力与英国的工业及制海权可以制衡德国。形势到1918年扭转了很多,但最根本的不平衡依然存在,德国人还是比法国人多。德国的工业设施基本完好,恢复经济能花多长时间?何况现在没法再指望俄国了。

这就使得法国人是所有大国中最重视对德和约条款的一个。英国已经得到了德国的舰队以及主要的德国殖民地,它想要的东西大部分已经握在手中。而美国和德国中间又隔了个大西洋。法国不光遭受了最惨重的损失,而且也最惧怕德国。不管怎么说,德国都紧靠在法国东面,世上的德国人还是比法国人多。在1919年,就连在法国卖的、刻着“福煦”和“胜利”字样的纪念小刀,都是德国工厂生产的。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法国想要复仇,想要赔偿,但最想要的还是安全。没人比总理更清楚这一点了。

所以,克列孟梭相信,保障法国安全只能靠维持战时的联盟关系。在巴黎和会期间,他坚定地坚持着这个原则,哪怕是最严重的分歧也未使他动摇。他对法国公众说:“没有美国和英国,法国今后或将不再存在。”

巴黎和会以及干扰和会进展的因素

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正式召开,到6月28日才最后签订《凡尔赛和约》,开了近六个月。克列孟梭想尽办法把开幕仪式安排在1月18日这一天,是因为在1870年至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法国遭到惨败,正是这一天,德意志帝国在凡尔赛宣布成立。

巴黎和会有超过30个国家出席会议,包括协约国以及援助它们的国家在内。全权代表就有70人,全球各地去了一千多人。胡志明那时正在巴黎的一个饭店里帮厨,打工之余也代表越南发出请愿书要求独立。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与会者都有同等的话语权。在这个等级金字塔的顶部,初期是一个以东道主法国总理乔治·克列孟梭为主席的包括美英法意日五国代表组成的“十人理事会”,到1919年3月末,在巴黎和会进入唇枪舌剑的关键阶段时,最高理事会把外长和日本人踢了出去,变成了“四人理事会”,也就是劳合·乔治、克列孟梭、威尔逊以及意大利的政府首脑维托里奥·埃曼努尔·奥兰多四人。到了4月下旬,由于意大利政府对亚得里亚海港阜姆的领土要求迟迟得不到满足,意大利一时愤而退出和会,会议的决定基本上是由克列孟梭、威尔逊和劳合·乔治“三巨头”作出的。在他们商讨问题期间,一个由52名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向他们提供有关赔款和新国界等复杂问题的参考。

从战争结束到巴黎和会召开已经过去了两个月的时间,民众开始发出疑问:为什么巴黎和会进展得如此之慢?部分原因是协约国就没有想过战争会如此迅速地结束,它们也不可能想到,因为之前的精力全都投在了打赢战争上。即使巴黎和会召开以后,也花费了半年时间才最后签订了凡尔赛条约。

那么,为什么进展如此之慢呢?其一,是因为1918年11月11日美英法与德国签订是停战协议。美英法的军队并没有进入德国本土,战争主要发生在法国、比利时、俄国等境内,德国本土并没有受到战争的摧毁。停战协定签署之后,美军即开始撤离,英法意军队的士兵都在复员,也再无战意。也因为是“协定停战”,在德国最高统帅部之外,大多数德国人并不认为自己的国家在军事上被打败了,因此他们也不把1918年11月11日当作战败日。所以战胜国非常担心对德的惩罚太重,德国人根本不会接受,要么会在德国引发一场布尔什维克革命,要么会挑起又一次大战。但轻易放过德国又当然不能接受。

其二,是美英法领导人的个性使然。理想主义的威尔逊带来的是美国那善意的、自信的保证,保证美国的方法是最好的,同时还带来了一种不安的猜忌,也就是怀疑欧洲人看不出这种方法的好处;意志坚定的克列孟梭带来的是法国那深厚的爱国情操、由胜利产生的解脱感,以及对德国复兴的无尽恐惧;善于演讲极具亲和力的劳合·乔治带来的是英国广大的殖民地及其强大的海军。每个人都代表着重大的国家利益,但也代表了他们个人。他们的弱点与长处、疲劳与病痛以及自己的好恶也同样会影响着和谈。劳合·乔治是三人中最年轻的一个,威尔逊担心自己会因坚持原则而累垮身体,三人中年龄最大克列孟梭早起晚睡,为了法国而殚精竭虑,而面对危机和挑战的劳合·乔治则是越干越精神。从1月到6月末的这段时间里,除了2月中旬到3月中旬威尔逊返回美国、劳合·乔治回英国这段空档期,这三人天天碰面,经常是早晚各一次。开始时他们由各自的外长和顾问陪同,但在3月份以后,他们就只是私下会面,只带一两名秘书,或是一名特殊领域的专家。频繁的面对面交流迫使他们互相了解,互相认同,也互相厌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