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论衡》第十辑

 菌心说 2022-03-27
Image
Image

2021年12月,由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与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主办,陈声柏教授主编的《国学论衡》第十辑(2021年第2期)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Image

文章导览:

一、《国学论衡》第十辑书籍信息

二、国学论衡》第十辑目

三、《国学论衡》第十辑编后语

四、《国学论衡》稿约

Image

《国学论衡》第十辑书籍信息

封面、封一、封二、版权页

滑动查看

Image

点击文章题目

即可阅读全文

圆桌会谈

先秦哲学的隐喻世界与道家之思

匡   钊  景海峰  李大华  贡华南  

李庭绵  戴兆国  邓联合  朱   承  

李畅然  魏宏远  姜宗强  李   巍  

任蜜林  王顺然  

(署名按发言先后顺序)

Image

哲思论道

卦-气”含义与卦气思想发源考 

刘春雷

论《周易》“太极”的空间属性

——以《庄子》和《太极图说》为理论参照 

孙铁骑

孟子对《五行》天人之际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唐东辉

儒学之超越性

——任继愈“儒教是教”论再省察

尚文程

Image

经史考辨

乾嘉诸儒治《汉书·古今人表》

——兼谈乾嘉《汉书》表志研究的特点 

袁法周

《北齐律》与儒家伦理的制度化困结

——和士开案反映的“礼法”对社会伦理关系规范的失序 

范一丁

Image

文化观点

与牛共舞:徽州牛文化探秘 

黄交军  李国英

善书《了凡功过格》思想意蕴探析 

林志鹏  朱宇航

Image

当代思潮

当代儒学研究中的“情理”概念及其反思 

李海超

从梁漱溟到黄玉顺的“情生论”建构

——从李泽厚“儒学四期”论切入 

王硕

Image

学人访谈

以一多关系构建中国哲学话语体系 

——马序教授学术专访

蔡杰

Image

学界动态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专题研讨会暨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2021年会员代表大会会议综述

 田宝祥

先秦哲学的隐喻与世界与道家之思

——第三届“预流”的中国哲学研究工作坊综述 

李宇  李巍

“一带一路视域下的文明对话“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王亮亮

Image
Image

《国学论衡》第十辑编后语

出版社将《国学论衡》第十辑正文的第一稿校样都寄来了,于情于理,实在不能再拖延编后语这个尾巴工程了,借此留下一些本集刊发展的记录。这是一个新的开始,自2021年起本集刊改为半年刊,正是从第十辑开始,才真正成全了一年两辑的夙愿。

本辑内容由10篇论文和5篇其他文稿组成。本辑“圆桌会谈”收录的是第三届“预流”的中国哲学研究工作坊针对“先秦哲学的隐喻世界与道家之思”议题的讨论成果,期待就此问题的专题研讨能对推进用中国语言讲中国哲学、以哲学的方式讨论中国思想有所助益,这是本辑特别想向读者推荐的。“哲思论道”栏目由刘春雷《“卦-气”涵义与卦气思想发源考》、孙铁骑《论〈周易〉“太极”的空间属性——以〈庄子〉与〈太极图说〉为理论参照》、唐东辉《孟子对〈五行〉天人之际思想的继承与超越》、尚文程《儒学之超越性——任继愈“儒教是教”论再省察》4篇论文组成。“经史考辨”栏目由袁法周《乾嘉诸儒治〈汉书·古今人表〉——兼谈乾嘉〈汉书〉表志研究的特点》、范一丁《〈北齐律〉与儒家伦理的制度化困结——〈和士开案〉反映的“礼法”对社会伦理关系规范的失序》2篇论文组成。“文化视点”栏目由黄交军与李国英《与牛共舞:皮埃尔·布尔迪厄场域理论视野下徽州牛文化探秘》、林志鹏与朱宇航《善书〈了凡功过格〉思想意蕴探析》2篇论文组成。“当代思潮”栏目由李海超《当代儒学研究中的“情理”概念及其反思》、王硕《从梁漱溟到黄玉顺的“情生论”建构——从李泽厚“儒学四期”论切入》2篇论文组成。本辑还专辟“学人访谈”刊登蔡杰《以一多关系构建中国哲学话语体系——马序教授学术专访》访谈一文,以纪念辞世不久的兰州大学哲学系马序教授。“学界动态”栏目刊登了田宝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专题研讨会暨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2021年会员代表大会会议综述》、李宇与李巍《先秦哲学的隐喻世界与道家之思——第三届“预流”的中国哲学研究工作坊综述》、王亮亮《“一带一路视域下的文明对话”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3篇文字。

兰州的新冠疫情尚在,家事更是不断,85岁老父亲在江西老家医院的病床上,失智之后连进食都困难了;兰州身边的80岁岳母也是越发越无法自行起身了,日夜离不开人照料。因为不得已的疫情管控,生活的不便难免加剧,感情的遗憾或许终生。除了家事国情,还有一点不一样,在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同道的抬爱下,2021年5月召开会员代表大会选举我接任新一届的会长,于是,按照惯例,我也就开始担任本集刊的主编,肩负更大的责任与期许,深感德才难配,惟愿与同仁一起砥砺前行!

本辑的编辑工作,一如既往地依靠同仁和朋友们的厚爱和支援。除了论文作者、审稿人、以及参与编校工作的编委会成员以外,特别感谢青年才俊杨虎老师的援手,邀得他担任本辑执行主编,广约佳文,具体负责编校以及与出版社的接洽工作;与本辑组稿密切相关的还有深圳大学文学院问永宁教授及诸位同仁的大力支持,一起举办了第三届“预流”的中国哲学研究工作坊;在此一并致谢。

感谢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及其同仁给予我个人的信任和支持,特别是以前任会长王晓兴为代表的编委会诸位顾问及副会长们,再加上王金生先生对研究会及编辑出版本刊一如既往的支持,才有了这个新的开始。本辑的出版有幸获得了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211zujbkydx055】与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明达同泽”学科建设基金资助,借此向兰州大学社会科学处杨林坤处长及其团队一直以来的支持致以衷心的感谢,向北京明达同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劲松师兄对学院的深情厚谊和大力支持表示敬意和感激。面对殷切希望和持续支援,唯有心怀感激,继续努力。

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尤其是人文分社宋月华社长及其团队的持续支持和高水平的编审工作,才成就了这个刊物高水平高质量的出版,这是我个人的幸运,也是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和《国学论衡》的幸运。责任编辑胡百涛老师、文稿编辑王亚楠老师认真细致的编校工作,更是本刊水平和质量的最后保障,在此向两位老师致以诚挚的谢忱。

还是那句老话,稿已成书,集刊论文的论点自是属于作者的,但编纂方面存在的问题相信不少,诚请读者批评指正。

同时,期待研究会与海内外同仁以及社会各界朋友给予《国学论衡》持续的支持和帮助,以承续中国传统文化的慧命!

陈声柏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院长

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会长

2021年10月31日

Image

《国学论衡》稿约

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主办的《国学论衡》系1998年创刊的不定期学术集刊,计划从第十辑开始编辑出版成一年两辑的半年刊,刊登国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学术论文及书评札记、学界动态等文稿。诚邀研究会会员及海内外同仁赐教。

1. 本集刊旨在为从事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研究学者提供学术交流之平台,通过学术研究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学的理解和诠释;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与世界文化、文明之间的对话;以理性考量塑造未来中国文化和学术思考。

2. 本集刊欢迎有关国学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同学科的各种议题的学术论文,尤其欢迎跨学科、就具体问题进行基础性或前瞻性、探索性的学术论文。亦欢迎中外比较视阈的学术论文,以及相关内容的书评札记与学界动态。

3. 本集刊每辑设一主题,欢迎同仁们自行组织专题投递本集刊。本集刊将根据稿件情况进行专题组稿。专题通常由2篇(含2篇)以上论文组成;学术论文不少于10000字;书评札记不超过8000字;学界动态不超过10000字。特别欢迎就具体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大论文,字数上不封顶。

4. 本集刊学术论文格式: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脚注,每页重新编号)。并请另页附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籍贯、任职单位及职称职位、研究领域及方向,邮寄地址、电邮、电话等)。本集刊论文注释体例及格式请参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编辑手册》的有关规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