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对茶叶香气、滋味和工艺的理解

 cjs芈人 2022-03-27

西方人不断地在果实上做文章,诞生了葡萄酒、咖啡文明。

中国人则耐心地在研究一片叶子,茶文明是最杰出的代表。

叶子最大的特点是勤而不争,营养给了果实,美貌给了花朵,并且还衬托了整体的美,但叶子一直默默无闻。很多人都喜欢花朵和果实,叶子则很容易被人们忽略。

图片

花要芬芳,果要美味,默默无闻的叶子却是最有活性的,中国人借用它制茶,历经炉火的洗礼,叶子完成生命中的升华,实现花和果的审美属性。

一片叶子为什么有花香果香?是因为它里面有几百种芳香物质。我们知道的各种花和果的香气,甚至花果之外的香气,都能通过这一片默默无闻的叶子演绎出来。

茶香有很多种,这些香气是怎么样来的?

图片

茶香的形成可以归纳三种类型:品种香、地域香和工艺香。

品种香讲的是茶基因,是DNA表现出来的特征。

地域香强调的是它的产地属性,具有不可复制性。

工艺香是茶的生产加工工艺,是一代代茶人不断探索的经验大成。

在这里我想提金骏眉,因为大胆的创新工艺,让这款茶不知道如何归类,归来归去放入红茶。外界批判金骏眉,说这不像一款红茶。因为传统教科书说红茶是红汤、红叶、红底。由于轻发酵的工艺,金骏眉的汤色是金黄色,叶底有点杂。若是按照教科书的评比,金骏眉打分肯定是不及格的。

图片

至今还有很多半桶水的所谓茶人,以为看了几本茶书,听了几节课,观摩了几次茶叶制作,就以为自己掌握了真理,对创新的茶类嗤之以鼻和大力批判。遇到这样的人,以前还与其争论,现在尽量不与其过多言语,正所谓夏虫不可以冰语,井蛙不可以海语。

我认为金骏眉的创新工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使红茶呈现出更多的花果香。金骏眉以工艺创新和产品力取胜,带动了整个国内红茶消费市场的回升。各地红茶借鉴金骏眉的创新工艺,但大部分都是照猫画虎,上不了台面。原因有很多,主要还是生搬硬套,没有考虑品种、地域以及当地的气温和湿度。

不同的茶,工艺是不一样的。再好的西湖龙井,上午采摘下午炒制,晚上就可以喝到了。而一天时间里,红茶或者岩茶连萎凋都没有完成,更不要说日后的多次焙火和精制了,若要做成这类好茶,非得从五一熬到国庆才行。

图片

喝茶的时候,闻香是第一步,如果茶够香,它就能把我们吸引住。但茶的味道好不好,则需要靠口腔中的味蕾去判断。

香的作用开启,他能够诱发我们的味蕾分泌消化液。让我们对眼前的饮品产生喝下去的欲望。

茶好不好喝,主要是看鲜甜的物质够不够,鲜甜物质够的话,它会抑制住苦味。

茶的鲜味取决于氨基酸的多少,鲜是一只苦涩最有效的因子。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是指高海拔的茶中氨基酸相对丰富。

茶的涩味是由茶多酚提供的,苦味是由茶多酚和生物碱共同提供的,鲜味是由氨基酸提供的,甜味是由糖类物质(茶自身带的茶多糖,不是外界添加的蔗糖)和氨基酸共同提供的。

图片

茶中的糖类分为单糖、双糖、多糖,只有单糖和双糖能够喝出甜味,多糖是喝不出甜味的。

但是,导致苦涩的这两种物质也是好东西,没有苦涩的东西,这个茶喝起来就没有回甘,就没有劲,喝起来平淡无味。但是光有苦涩,没有鲜甜的物质,这个茶就很难喝,喝完嘴巴全是苦的。

世间万事万物,平衡与协调是至高法则,好茶也是如此。茶教会了我平衡、协调和包容。茶中苦、涩、鲜、甜、酸,藏于内,不露其外。一杯茶汤,五味俱存并融合,才能构成茶味。无论哪种单一味都不尽如人意,当五味平衡融洽,诸味协调,不再厚此薄彼时,才能被称作真正的好茶!

图片

人生如茶,是一样的道理。有一点坎坷苦涩,并非不好,是一段能够磨炼意志的经历。但是如果一直苦涩,没有感受到鲜甜,人生又会非常悲惨。如果只有鲜甜,无须努力,一路顺畅,似乎又没有太多回味。所以有苦有甜,生命才有滋味,人生才够丰满。

浙江大学罗军教授曾打过形象比喻说:“关于茶的苦涩鲜甜,好比每天不停地加班,你会觉得很苦。加班还不算,老板还莫名其妙的骂你,你心里很委屈,这叫涩,而老板表扬你一下,你心里会很甜,就会忘记之前的苦和涩的记忆。那鲜代表什么呢?一个来自信仰,一个来自爱情,信仰和爱情可以战胜一切苦涩。”

图片

茶的最高境界是活,喝下去,整个人都像被唤醒了,它不是流过口腔,而是贯穿了整个身体,唤醒了我们的灵魂。把茶做“好”,需要天时地利与人和每个环节都要力求完美;但是要把茶做“活”,除了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因素,茶本身和茶人两者都要极高的独一无二天赋。

我喜欢制茶,也爱喝茶。我愿把读书人的平常心悄无声息地融化在茶汤茶香之中。在制茶中我学会了平衡和协调,茶叶的香、水、韵三者要兼顾,达到香幽远、水柔和、无涩味、耐冲泡、茶韵显、回味足的好茶特征。

好茶喝到嘴里,所有的细节是一点点铺陈开来,香气优雅,徐徐而来;回甘生津,细柔甜滑;空杯留香,耐人回味……真是缓缓渐进,次第花开。茶要做出艺术感,通过一杯茶抒发自然散发出的光芒、力量、气质、韵味和情感。你的修养到哪里,你做出的东西就会到哪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