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D47研发争霸开启,两大阵营引领全球

 瑶mm75598g76sp 2022-03-27
中国龙,美国虎,两大CD47药物研发强者对决,是否能再上演战胜“纸老虎”的佳绩?

CD47是一种跨膜蛋白,它通过与巨噬细胞表面的信号调节蛋白(SIRP)相结合,传递“别吃我”的信号,来阻止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CD47也被作为继PD-1之后寄予厚望的肿瘤免疫治疗重要靶点,但截至目前,全球并未有CD47药物上市。

图片来源:宜明昂科官网

2020年,吉利德以49亿美元收购了专注研发CD47通路抑制剂的生物技术公司FortySeven;2021年,辉瑞斥资22.6亿美元,收购Trillium公司以获得其阻断CD47-SIRPα信号通路的两款在研疗法,将CD47药物前景推向了顶峰。面对跨国知名药企纷纷大手笔布局CD47药物,中国又处于什么级别?

回合一:项目数量对决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在研CD47项目共有96个,进入临床Ⅰ期以上的有33个,其中美国14个,包含Pfizer收购加拿大Trillium Therapeutics的TTI-621和TTI-622,以及美国TG Therapeutics和瑞士NovimmuneSA联合开发的NI-1701;中国17个,包含思路迪医药获取韩国ImmuneOncia Therapeutics的IMC-002在大中华区的独家权利。其余2个分别为以色列KAHR medical的DSP107和瑞士SWISS BIOPHARMA MED Gmbh的sB24M。
 
主要资料来源:西南证券

从处于临床Ⅰ期以上的CD47在研项目数量来看,中国和美国已经成为CD47靶点药物研发的两大强者,中国龙和美国虎的对决争霸赛已正式形成。而中国进入临床Ⅰ期以上的17个项目中,除思路迪医药的IMC-002外,依然在项目数量上要略多于美国。

值得一提的是,宜明昂科是国内拥有临床Ⅰ期以上产品最多的药企,分别是处于临床Ⅰ/Ⅱ期的IMM01和处于临床Ⅰ期的IMM0306、IMM2902。IMM01是宜明昂科自主研发,具有全球知识产权,在中国、日本、美国均已获发明专利;IMM0306是宜明昂科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双特异抗体药物,属世界首创(First-In-Class),同时靶向CD47和CD20的抗体-受体重组蛋白(mAb-Trap);IMM2902也是基于宜明昂科“mAb-Trap”技术平台研发,具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此外,宜明昂科还有4款CD47产品处于临床前阶段,未来,宜明昂科或将成为中国CD47药物研发的王牌。

图片来源:宜明昂科官网
 
回合二:临床进展对决
 
从项目管线进展情况来看,美国处于临床Ⅲ期的有2个,分别为EpicentRx的RRx-001和Gilead的magrolimab;处于临床Ⅱ/Ⅲ期的1个,为ALX Oncology的evorpacept;处于临床Ⅰ/Ⅱ期的4个,分别为Arch Oncology的AO-176、DSP107和Pfizer的TTI-621、TTI-622,合计占临床Ⅰ期以上项目总数的50%。

中国处于临床Ⅲ期的有1个,为信达生物的letaplimab;处于临床Ⅱ/Ⅲ期的有2个,分别为翰思生物的HX009和康方生物的ligufalimab;处于Ⅰ/Ⅱ期的有3个,分别为迈威生物的6MW3211、宜明昂科的IMM01和天境生物的来佐利单抗,合计占临床Ⅰ期以上项目总数35%,可以看出中国CD47项目进展情况要略缓于美国。

 


回合三:licese out价值对决

近年来,已发生涉及CD47项目的大额交易事件有4个,分别为吉利德收购Forty Seven,辉瑞收购Trillium,赛生医药获取EpicentRx的RRx-001大中华区独家授权许可,AbbVie获取天境生物的lemzoparlimab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国家及地区开发和商业化的许可。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德和辉瑞布局CD47药物并未采取自研或licese in单品的方式,是通过收购公司的方式布局,而被收购的两家公司在被收购之前均为上市公司,公司在研产品远不止CD47管线单品。

如Forty Seven,在2019年12月前,公司产品管线除magrolimab外,还有FSI-174和FSI-189,且还有上市产品在为公司创造收入,加之被收购公司的CD47产品管线也并非唯一,如Trillium Therapeutics的CD47管线产品有TTI-622和TTI-621两个,因此笔者认为,收购金额的多少只能反映出CD47药物未来价值前景的高低,但并不能反映CD47管线单品的前景价值。

相比而言,通过交易金额能体现单品前景价值的,是EpicentRx的RRx-001和天境生物的lemzoparlimab,通过交易金额,两个单品前景价值孰高孰低,一目了然,天境生物的lemzoparlimab明显更胜一筹。

回合四:作用机制对决

全球处于临床Ⅰ期以上的在研CD47产品,除扎堆最多的单抗和融合蛋白外,还有双特异性抗体新药,而翰思生物的HX009是成为全球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抗PD-1/CD47双特异抗体新药,临床进展也是最快的,目前已处于临床Ⅱ期,此外,迈威生物的6MW3211也是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目前处于临床I/II期,而美国的双特异性抗体产品临床均处于临床Ⅰ期。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抗体偶联药物(ADC)领域,目前只有Seagen的SGN-CD47M处于临床Ⅰ期阶段,而我国在CD47药物的研发中,没有CD47抗体偶联药物进入临床是一个遗憾。
 
在CD47临床项目数量、临床进展快慢以及围绕CD47靶点创新作用机制等方面,中美各有优劣,一时难分高下,但中国在新靶点CD47领域晋级为强者已成事实,由此可见中国在全球创新药研发领域的地位已不容小觑。

就目前而言,谁能胜出还言时过早,毕竟谁的产品先一步上市就能早日占领市场,谁的产品疗效更优就能后来居上,这场龙争虎斗的竞争,势必会成为全球新药研发史的一大盛事,谁会率先开启一下个“PD-1时代”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来源:
西南证券
相关药企官网

思齐俱乐部是医药人学习分享社区,为医药个人学习赋能。作者观点和案例仅供学习方法使用,不代表商业公司真实情况。


本文版权归思齐俱乐部(member_siqi)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引用。

专栏作者/赵言午

医药行业投资分析君,坚信医药造福人类无上限

来源:思齐俱乐部

排版:Joyce
责编:Ada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