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吃的白米饭是劣质的主食?医生直言:是时候说明真相了!

 晚风是如此温柔 2022-03-27
“张医生,中国人吃的白米饭真的是劣质的主食吗?”
图片
今天我去查房的时候,有个病人跟我说他最近在浏览网页的时候,看到有一些“专家”提到:中国人吃的白米饭是劣质的主食,而且经常吃会增加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他看到这个观点以后,心里就比较恐慌,因此就问了我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
客观来说,白米饭由于去除了胚芽和表皮,所以它属于高糖、低蛋白、低维生素、低纤维素的食物。从这点来看,白米饭还真有点符合垃圾食品的标准呢!难道大多数人吃的白米饭真的不健康吗?为了让大家对白米饭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今天医者良言就跟大家好好聊一聊相关知识。
1.什么是白米饭?中国人吃的白米饭真的是劣质的主食吗?
图片
白米饭顾名思义是指不加入任何别的食材的饭,它是由稻谷经过一系列工序后制成的米类蒸煮后的食物。也就是说白米饭是使用纯白大米制作而成的。稻谷在加工的过程中去除了胚芽、麸皮,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有一些营养元素损失。
图片
至于白米饭是不是劣质的主食,我们从营养的角度来说一下。这里拿面条和白米饭进行对比,100g的面条含有的热量是227大卡、糖类是60.7g、蛋白质是8.9g,而100g的白米饭含有热量是116大卡、糖类是25.9g、蛋白质是2.6g。很显然,同等量的面条含有的营养物质差不多是白米饭的2倍。
图片
与此同时,我们从升糖指数的角度来说一下白米饭。估计很多人不了解什么是升糖指数,这里我来介绍一下。升糖指数是用来反应升高血糖快慢的一个名词,一般来说食物的升糖指数越高,那这种食物对血糖的影响就越大。如果某种食物的升糖指数>70,那就认为这种食物属于高升糖食物。根据权威的书籍得知,白米饭的升糖指数是83,很显然白米饭是属于高升糖食物的。
当人吃了升糖指数高的食物以后,就容易引起血糖快速升高。人体为了降低血糖就会分泌很多的胰岛素,而胰岛素降低血糖的机制之一就是促进血糖转化为脂肪,因此长期吃白米饭会增加肥胖的风险并非空穴来风。
图片
另外,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曾经发表过一项研究,这项研究发现经常吃白米饭的人得糖尿病的风险确实比一般人高。虽然这个后来得到了质疑,但是东南亚作为广泛吃白米饭的地区,它糖尿病的发病率确实高于其他地区。
仔细想想,长期吃升糖指数高的食物,确实容易引起血糖的波动,为了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胰岛细胞就不得不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吃高升糖指数的食物,就相当于胰岛细胞超负荷工作,时间久了胰岛细胞也会被累死。胰岛细胞衰竭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糖尿病。当然了,糖尿病属于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疾病,它的病因是比较复杂的,要说白米饭是糖尿病的病因,那也是有失偏颇的。
综合以上,白米饭的营养价值不高,而且升糖指数也高,所以要说它是劣质主食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2.既然长期吃白米饭会增加肥胖和糖尿病的风险,那是不是我们以后就不能吃白米饭了呢?
虽然说白米饭的营养价值不高,而且升糖指数高,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就不能吃白米饭了。实际上,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应对白米饭的这些问题,具体的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降低白米饭的升糖指数:
一些研究发现,食物的糊化程度越高,那食物的升糖指数也会越高。温度越高,相对来说食物的糊化程度也越高。当白米饭被冷凉以后,它里面含有的淀粉颗粒就会形成晶体,从而可以降低它的升糖指数。因此,我们在吃米饭的时候可以把米饭冷凉再吃。
图片
与此同时,我们在吃白米饭的时候,也可以在里面加入一些别的食材,比如杂粮、蔬菜、肉类、鸡蛋等,具体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需求调整。杂粮、蔬菜、肉类、鸡蛋等食材的升糖指数都低于白米饭,所以把它们掺入白米饭中就可以起到降低升糖指数的作用。
控制白米饭的摄入量:
虽然说白米饭的升糖指数高,但是如果我们吃得少,它可能也不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太大的影响。#健康2022#
就拿我们的先辈来说吧,他们之所以长期吃白米饭没有出现问题,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吃得不多。毕竟,在以前那个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吃饱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对于成年人来说,每天吃200g左右的白米饭就可以了。否则吃多了会增加肥胖和糖尿病的风险,吃少了又满足不了人体的需要。
坚持运动:
我们的先辈们之所以长期吃白米饭没有出现什么太大的问题,其原因之一和他们的活动量大有关。在那个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做什么事都是需要人力的,每天需要干很多活,而且基本也都是重体力活。这样的话,他们吃进去的米饭就比较容易被及时消耗掉了。
然而,到了现代社会,人类的身体被解放出来了,大多数只需要机械就可以完成。但是,这使得大多数人的活动量不足,进而导致营养过剩。#健康明星计划#
为了应对这个情况,我们应该坚持运动。考虑到安全性,大家可以选择有氧运动,比如散步、快走、慢跑等,具体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身体状况选择。
运动需要长期坚持,每天运动的时间应该控制在30分钟左右,每周运动的次数不低于5次。运动量并非越大越好,以第二天不感觉到疲劳为宜。#健康科普大赛#
我是医者良言,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享健康知识、做您身边的健康小助手!如果大家觉得写得还不错,对您有益,就点个赞,转发给您身边同样有需求的人,以此让更多的人受益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