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星期文库滋味漫谈之五 细味咸淡

 三自之我 2022-03-28
闻云飞

  盐是咸的,却是人体所必需的。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物资短缺,村里人家做菜时往往会多放盐,尤其像炒鸡蛋之类的稀罕菜,若是自家吃,一般的四五口之家,炒一盘鸡蛋,可以吃两三天——那炒鸡蛋太咸了,跟咸菜有的一拼,所以只有吃一小口炒鸡蛋,再紧扒两口饭,以冲淡那股咸味儿。

  其实,当时吃饭能有菜吃,已经不错了。我有个同学,他家里兄弟姐妹比较多。有一天,我到他家找他玩,只见他拿起一个大煎饼来到灶房,拿起油瓶,在煎饼上滴了两滴油,然后撕了一小角煎饼将油抹匀了,又从盐坛子里捏了一小捏盐,撒在煎饼上。接着,他卷起煎饼,就跟我出门了——还没开始玩呢,那个煎饼已被他狼吞虎咽塞进肚了。

  由此可知,当人还在解决温饱的路上时,果腹的主食是第一位的——有了主食之外,第一个必需品就是盐了。小时候,看电影《闪闪的红星》,其中有潘冬子智运咸盐给红军的桥段。我看了后问父亲:人为什么必须吃盐呢?父亲说,人不吃盐就没劲儿了。我便对盐有了最初的认知:盐=力气。

  真正体会到盐和力气的关系,则在我初到厦门读书的时候。作为一个山东人,自然比南方人口重一些。初到厦门,我吃饭时的感觉是:这里的馒头都是甜的,菜做得好淡——一个星期之后,我总莫名其妙地无精打采,老没精神儿。我担心自己生病了,来到校医院看病。医生听完我的“病症”陈述之后,问了我一个问题:你是新生吧?我点点头。他又问了我一个问题:你是北方人吧?我说:山东人。于是,他笑了笑说:回去吧,每天喝水时稍微加点盐,坚持两个星期后就好了。

  在南方待了四年,再回北方,我的口味变淡了好多。这时,我也知道,盐虽是人体所必需的,但也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吃饭时口轻些,对身体健康是大有益处的。

  现在许多人在家做菜时,有时会说一句:尝尝咸淡!——这时候的咸淡,已经不是指单纯的咸味了,而是指滋味如何,可口不可口。我小时候在老家,在饭桌上没听母亲说过这句话的——那时候,能吃饱就不错了,谁还管个咸淡?人在饥不择食的时候,不会挑肥拣瘦、面条嫌粗卤子嫌咸的。人只有在衣食无忧之时,才会有心情去追求好的滋味。

  人被各种烦心事缠绕时,味蕾可能会丧失辨别咸淡的功能。电影《饮食男女》里的厨子老朱,被三个女儿的婚姻大事搞得焦头烂额,同时他也有一个天大的心事瞒着女儿们。鳏夫老朱为此一度丧失味觉。后来,女儿们各有所属,他也公布了自己的心事——他和女儿的姐妹淘搞地下情,且已修成正果。这时,老朱的味觉竟然恢复了。

  在我们有条件讨论咸淡的时候,在我们可以去仔细品味咸淡的时候,我们应该珍惜这样的日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