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博

 仁心斋 2022-03-28
【麻黄临床应用】
1.用于风寒表实证
麻黄善发汗以散风寒,为辛温解表之佳品。《本草正义》言:“麻黄轻清上浮,专疏肺郁,宣泄气机,是为治外感第一要药。”
《本草通玄》亦指出:“麻黄轻可去实,为发表第一药。”麻黄多用于风寒外束致腠理闭塞所致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脉浮紧等表实证,常与桂枝相须为用。一般用量为5~10g。对于小儿、年老之人或体弱者,应小量应用。
2.用于阳虚外感
麻黄不仅是治疗风寒表实证的妙药,因其为辛温之品,故对于阳虚外感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脉反沉者,常配附子、细辛,共奏发散风寒、温肾助阳之效,如麻黄附子细辛汤、再造散等。一般用量为5~10g。
3.用于咳喘
麻黄善散邪宣肺以止咳平喘,故邪壅于肺,肺气不宣的咳嗽气喘,无论寒、热、痰、饮,有无表证均可应用。
尤适于治风寒外束、肺气壅遏之咳喘,常与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汤,治外感风寒、内有寒饮;
症见咳喘、痰多清稀者,可配伍细辛、干姜等以温肺止咳平喘,如小青龙汤治热邪壅肺;
症见高热喘急者,可与石膏、杏仁等配伍,如麻杏石甘汤。
常用于现代医学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以及儿科的急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一般用量为3~10g。
麻黄广泛用于各种证型的咳喘病。
中医家王玉英善用麻黄治疗顽固性咳嗽。王老认为,顽固性咳嗽的治疗,宣肺驱邪外出为第一要务。王老善用生麻黄驱邪外达,宣发肺气,她常说:“肺气不宣则不能降,致肺气上逆,遂咳嗽不愈。”
又说:“病根不除,咳嗽焉有愈期。而久陷之邪,又非一般发汗透表能驱,而麻黄确可建奇功,无论寒热,均可恰当配伍使用。”麻黄性温味辛,辛能开其闭,温可散其邪,最能拔除深陷之邪,为宣发肺气之要药。故王老对于外感后久咳不愈,无论有无表证,均首选麻黄为用。
4.用于水肿
对于水肿的认识,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开鬼门,洁净府”之见;
《伤寒论》有“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其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的记载。
而麻黄有很好的利尿退肿之功,既可上宣肺气,发汗解表,使肌肤的水湿从毛窍外散,又可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助利尿之力,诚如《本草纲目》所言:“麻黄,散目赤肿痛,水肿,风肿……”因有发汗解表之效,故尤宜于水肿初起而有表证之风水证,如儿科临床常用于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水相搏证)的治疗。
代表方剂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一般用量为5~10g。
中医名家万友生亦善用麻黄治疗水肿。万老认为,治疗寒湿水肿,病变重点在太阳之实证,用甘草麻黄汤,麻黄可大量使用;寒湿水肿属太阳、少阴两感者,用麻黄附子汤或麻黄附子细辛汤;寒湿伤阳,完全属于少阴者,用真武汤。
这些方子,药味不多,但利尿退肿效果显著,其中麻黄利尿治疗水肿的功效尤著。对于水肿无寒热表证者使用麻黄,即使其用量再大,也只见其利尿,而极少见其发汗,故于寒湿水肿,尽可大胆应用。
5.用于小儿遗尿
遗尿常因肺气虚寒或脾气下陷、肾虚失固等导致膀胱失约而引发。
从中医学角度看,麻黄归肺、膀胱经,因而麻黄能调节肺和膀胱的功能,促进肺的宣发作用和膀胱的气化作用,进而起到水液正常代谢和约束膀胱的作用。
《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遗尿候》说:“遗尿者,膀胱有冷,不能约于水故也。”麻黄性温,可去冷也,再之麻黄又属膀胱经,能促进膀胱气化功能,进而约水,达到治疗遗尿的目的。
还有医家认为,遗尿多与肺之壅滞相关,故多加生麻黄宣畅肺气,通过皮肤腠理、汗腺排泄,使肺气宣通,而起到“提壶揭盖”之效应,从而使小便自约。临床常与山茱萸、山药等补肾诸药伍用,使气通阳回,膀胱有制,遗尿乃愈。
著名中医临床家于己百教授治疗小儿遗尿,考虑患儿常有睡后不易叫醒而尿床的实际情况,同时受到麻黄汤兴阳不睡不良反应,别称“还魂汤”的启发。所以治疗小儿遗尿时,在辨证处方的前提下,常加入麻黄汤之主药麻黄10g、桂枝10g,以充心阳、健元神,往往取得非常显著的临床效果。
6.用于慢性腹泻
中医理论认为“湿盛则泻”,而麻黄能宣肺利水,可利小便以实大便;散风发汗,使湿从表而散;麻黄升举清气,可防泄泻无度。
麻黄辛散通阳且可利水,既能祛湿,又能促进水湿的运行,可用于治疗功能性腹泻、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湿邪偏盛的慢性腹泻。一般用量为5~10g。
7.用于中风后遗症
中风后遗症的病机关键在于痰瘀阻塞脑络,而麻黄温通经脉,经适当配伍可温通全身经络,扩张皮肤血管,对改善长期偏瘫患者血供大有裨益。如配伍桂枝增强温通作用,配伍川芎行气活血,并以生甘草调和诸药,治疗中风后遗症,既明显改善了临床症状,又避免了大量使用麻黄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血压平稳者可用10g,对于血压偏高者宜小量(3~5g)并配伍运用。
8.用于痛证
麻黄治疗痛证,可溯源于张仲景,除了《伤寒论》中用于治疗伤寒表实证头身疼痛外,在《金匮要略》中,还用麻黄治疗因寒湿郁阻经脉引起的多种杂病。如麻黄加术汤治“湿家身烦疼”,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疗“病者一身尽痛,发热,日晡所剧者”。
另外,用于治疗风湿历节的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寒湿历节的乌头汤方,也都运用了麻黄,所治疗的病证均具有疼痛症状,因此在临证中也可利用麻黄治疗多种痛证。
利用此法还可治疗风湿痛痹、坐骨神经痛、腰痛、头痛等多种痛证。一般用量10~15g,可与芍药同用,既可以加强止痛作用,又可以防止大剂量麻黄过于温燥伤阴之弊。
9.用于耳鸣
耳鸣常因湿浊之气蒙蔽耳窍而引起。当肺气郁闭,清浊升降失司,清阳之气不能上注清窍之耳,浊气反升,即引起耳鸣。
《日华子本草》曰:“麻黄通九窍,调血脉”,故重用麻黄可宣肺透表开窍而治疗耳鸣。
同样,当湿浊之气蒙蔽清窍,还可引起嗜睡、头晕等症,也可运用麻黄,加以适当配伍进行治疗。一般用量为5~10g。
10.用于缓慢型心律失常
缓慢型心律失常(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窦性心动过缓为主者)在现代病理解释中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易诊难治,常因为晕厥而需要安装起搏器。
中医中药对于窦性心动过缓的治疗有一定疗效。多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本病,有部分患者能收到心率增加并平稳的疗效。一般用量10~15g,可与生脉散同用,防止过于温燥,兼有滋养心阴之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