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视、个性、审美,政局动荡的东魏北齐,散文为何如此兴盛?

 古稀老人赵 2022-03-28

从时间上来说,文字是后于文学的。我国最古老的文学便是始于诗歌;有了文字以后,由于中国文字具有单音、独体等特性,在造句的时候,很自然就会因为声、气、调、和的关系,产生了奇、偶的音韵。于是讲求对偶的便逐渐形成诗赋一派,讲究奇的则成为散文一派。

然而我国古代在汉以前所谓的“散文”,算不上纯文学,大多都是一些记事说理的实用文。这些说理记事的散文,随着时间不断的累积,除了总结前人的思想见解以便为后人所了解外,文章的写作手法技巧,也在不断的朝着往纯文学的艺术标准发展。

东魏北齐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散文发展的兴盛时期,其散文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出当时的文化风貌。

一、魏晋南北朝散文的发展源远流长

1、汉末至魏呈现清峻、通脱的风格

鲁迅先生指:“汉末魏初的文章是清峻、通脱。”曹操就是这种散文文风的鼻祖,他的散文中透露着政治家的宏伟气魄,帝王形象鲜明。建安散文的新风貌无不体现着曹操那种清峻、通脱的散文风格,曹操的散文风格在魏晋散文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曹丕较擅长散文写作,他的散文表现建安清新脱俗的共同倾向,但又具有自己独特清丽的语言特色。曹植的散文特点鲜明,有表、章、书、序、论、说、赞、谏等,概括言之,有几个特点:一是有造福世人的理想和热情,胸有大志;二是天真、坦率,有广泛的内容和深刻的意蕴。

在三曹之外,七子的文章亦色彩纷呈,其中论成就孔融当属第一位。孔融的散文一个突出特点是气势旺盛,文采飞扬。刘勰曾评价孔融是“气盛于为笔”,他常以讽刺的态度对待曹操,通过一种玩笑的方式向曹操提意见。当然,从文章的议论中,隐约间也透露出孔融的自负、高傲的内心世界。

2、两晋时期呈现出真率、自然的风格

王羲之是个鼎鼎有名的大书法家,同时也是个文章巧手,他最为世人皆知的文章是《兰亭集序》,文章语言清新优美,不假雕琢,尤其善于写景的内容,同时也是东晋罕见的一篇优秀作品。

陶渊明是东晋杰出诗人,他的散文虽然不多,在当时的文坛可谓别树一帜。他把写作的过程当作一种精神上的闲暇娱乐、心灵上表达的需要,因此,他就能够在文章中自由、真实地展现自我,创造出一种真率、自然的文章风格,他的《归去来兮辞序》、《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都是再现其内心真性性格的名篇佳作。

3、南北朝时期散文发展达到鼎峰状态

在骈文发展盛行的时代,在史传、地理等学术著作中,还可以看到一些比较朴实的叙事类、抒情类、写景类的优秀散文作品,但是骈文对这些作品仍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东魏北齐是中国南北朝割据政权的结果,其文化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治的影响。

《水经注》是一部具有科学与文学双重价值属性的典书,此书不仅详细记载多条水流的分布并且作者又以出色的文笔描述了水流沿岸的一些自然风光,与此同时还创造了优美动人的山水散文佳作,这些山水的佳作,以变化多端的笔力描绘山川水脉的不同风貌,或峻峭,或旖旎,向世人展示了诗情画意的意境。

作者擅用简洁的语句,刻画山水形貌,并且有骈文的精细雕琢的加持,明显受到谢灵运以来的山水文学写作风格和骈文修辞精细处理的影响。此外,他还善于在山水描写中添加一些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这既反映作者思路独特,又显示了他知识渊博。

二、东魏北齐散文发展呈现多元化风格

东魏北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分裂时期,在多元政治统治和政权更换频繁的同时,思想统一的局面早已不复存在。但是却给玄学、佛学的盛行带来了机遇,促使儒、释、道三家并存局面的出现。这样的时代背景造就了中国历史上又一思想相对活跃、开放的时期,与此同时散文的发展也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散文中文学化、个性化的气息更浓,经学的迂腐气则大为降低。作家们敢于大胆的跳出儒家经典的桎梏,不再将自我拘泥于其框架之中,取而代之的是以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来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思想、观点,因而他们的文章内容和风格也就变得洒脱自然。

文章内容更加富含审美情调,并且表现了大量新的审美追求。眼光不再局限于现实的政治,而是投向自身内心与自然的亲密交流,于是出现一些清新自然的有关山川景物描写的佳作。散文受到骈文文体盛行的影响,逐渐趋于骈化。

散文内容、风格呈现多样化发展特征。在内容、题材上都比汉文的思考深刻、广泛、更加具有生活气息,更加具有主体意识表现在社会乃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散文中多以用事用典,并且伴有小品文的出现,也是这一时期新面貌的体现。

此时期虽然散文体裁的创造种类欠丰富,但前代已有的各种文体出现作为补充,从建安起便都有了更好的发展,尤其是南朝出现的抒情小品文的发达,大大的丰富了散文的体裁内容。

三、为何东魏北齐散文的发展如此兴盛?

魏晋南北朝是继战国以后的第二次思想大解放,自此之后陈腐儒家经典的桎梏无法束缚散文的自由特征。虽说这一时代没有像司马迁那样杰出的散文大家诞生,也没有伟大作品出现,但这个时期的散文也有自己的发展,有一定的成就。

这时候的文人开始研究如何提高散文作品的文学性,引导着散文向美文学的方向发展,使得这一时期的散文焕发新的风采。

东魏北齐与北魏一样,封建政权也主要落在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手中。东魏 ( 534-550) 时期, 虽然最高统治者名为孝静帝元善见, 但统治实权已经落入高欢为首的一帮人手中, 东魏实即北齐的前身或者过渡, 故将东魏北齐散文合并论述。

东魏北齐散文直接上承北魏散文而来, 许多作家直接来自北魏, 有的早年在北魏就已有闻名, 如 邢劭、魏收 、郑述祖等, 因此, 北齐散文受到北魏文学的沾溉,北齐散文的风格中蕴含了北魏散文的优秀传统和创作经验, 具有其深厚的底蕴。而且, 东魏北齐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处于发达的黄河中下游地区, 人文荟萃, 具有良好的文化环境。

1、政权统治者对文人的重视

东魏北齐政权虽然为高氏所控制的东魏北齐政权推行一些反汉化政策, 但 文学具有自身的独立性,因此这些反汉化政策并没 有阻止散文继续向前发展。

实际上, 当时汉化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发达的汉文化远远压倒落后的胡文化,汉化向纵深发展已不可阻挡, 北齐统治者的倒行逆施只能是螳螂挡车 ;又加之南北文学交流的深入化, 北齐散文较之北魏得到大幅提升, 呈现出北朝散文发展的鼎盛局面。

另一方面, 高欢等统治者虽然反对汉化, 虽然都是出身于“ 鲜卑车马客” 的武人, 虽然其本身没有什么文化, 但他们为了统治的需要,十分爱护文士, 并且重视文士, 大力支持文教和文学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的推动北齐散文发展。

2、大众审美意识加强

东魏北齐时期, 人们的审美意识加强,。不管言谈还是写作出众者,一旦被发现,往往易被举荐。在东魏孝静帝天平年间, 已很注重人的文采表现。在北魏后期, 秀才考试中表现出重 “文” 的倾向, 在这一时期人们明确地看重华美的辞采, 甚至把它看成用人的重要评价标准, 表明审美已经走向自觉。

3、文人作家增多,文学流派发展丰富

“自愔以下, 在省唯撰述除官诏旨, 其关涉军国文翰, 多是魏收作之。及在武平, 李若、荀士逊 、李德林、薛道衡为中书侍郎, 诸军国文书及大诏诰俱是德林之笔, 道衡诸人皆不预也。”其实, 作家还不止这些, 比如散文大家颜之推就没有被提及。

这些作家中, 以魏收、邢劭最为杰出, 他们是北齐散文作家的领袖, 可与南朝大家相抗衡。卢思道、李德林、薛道衡是这一时期的新秀, 后来成为隋初的散文代表作家。二是北齐还出现了北朝少见的文学流派,文学流派的产生无疑会加强对文学技巧的切磋, 促进北齐散文的发展。

四、结语

东魏北齐散文受到北魏散文的沾溉、高氏统治者支持文教和文学事业以及东魏北齐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加强等因素, 为东魏北齐散文的鼎盛提供了强有力的发展土壤;作家之多, 所谓 “邺京之下, 烟霏雾集”;散文文学流派的出现;散文创作数量多, 题材广, 艺术性高,在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