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东正教堂历史研究及现状调查

 hyd129 2022-03-28


文章所有权归属公众号“教堂建筑历史研究”,转载需申请,违反必究




内容目录索引:

1 东正教背景概述与传入中国

2 俄侨与上海东正教起源

3 主显堂(上海俄国礼拜堂)

4 圣尼古拉斯大教堂的前身——圣尼古拉斯军人小教堂

5 圣尼古拉斯大教堂

6 亨利路上的主教府、天使长加夫里洛教堂与圣母大堂

7 其他教堂或祈祷所





·

1  ·  东正教背景概述与传入中国

公元988年, 基辅罗斯公国统治者弗拉基米尔一世(俄:Св.Влади́мир Святосла́вич)皈依基督教。在此之前,该地民众信仰多神教。由于居住在森林周围,搭建居所就地取材,建筑多以木构建筑为主,创造了“木刻楞”传统建筑。后来,弗拉基米尔派遣使团到达拜占庭,石匠们带来拜占庭中期采用“砖砌圬工”和“叠涩砖砌”工艺的十字平面结构,这种工艺体现在基辅的圣索非亚大教堂(1037-1061年)中,沿袭了君士坦丁堡圣索非亚大教堂的风格。12世纪后,演化出具有俄民族特点的战盔式穹顶。

1054年, 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教廷位于罗马,官方用语拉丁语)正教(教廷位于拜占庭,官方用语希腊语)。1453年,土耳其攻占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自此莫斯科公国东正教会成为东正教中心。

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军队侵入黑龙江流域。清政府在1685-1687年的雅克萨战争中俘虏大批俄国士兵,其中一部分被释放回国,一部分被作为战俘送至北京,称为阿尔巴津人。最初他们大都聚居在北皇城根、宽街、四部府等地, 最后集中驻于北京城东北角的胡家圈胡同,将当地一所关帝庙改建成东正教堂, 这座教堂最初称尼古拉教堂,别称“俄罗斯馆”、“罗刹庙”、“北馆”,即今天的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馆所在地。

十月革命爆发后,俄国东正教会分裂为境外东正教会(位于塞尔维亚,反对苏联)本土东正教(与苏联合作)。中国东正教会在北京英诺肯提乙主教(Фигуровский Иван Апполонович)领导下,隶属于境外东正教会。据《上海宗教志》记载:“民国13年5月,俄罗斯正教驻北京传道团大主教英诺肯季宣布成立中华正教会,归属流亡在塞尔维亚的俄罗斯正教国外圣公会。该会在北京成立总会,传教总部设在天津,下辖北京上海哈尔滨新疆天津五个教区……民国35年初,中华正教会大主教魏克托尔归属俄罗斯正教莫斯科牧首区,改称中国东正教会。”目前中国东正教,仅于哈尔滨、新疆、内蒙古等地,有零星的宗教活动。

图片

2  ·  俄侨与上海东正教起源

1843年,上海开辟为通商口岸,英、美、法、公共租界相继成立。在甲午战争以前,俄商在上海影响力较小,19世纪末,海参崴与上海之间开通固定航线,上海俄商数量逐渐增加。1896年,俄国在上海成立领事馆。1901年以后,东正教逐渐传入上海,俄商是上海东正教最早的信仰团体直至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以前,俄侨多聚集于提篮桥附近,十月革命以后,随着大批俄罗斯贵族流亡上海,东正教堂数量也相应增长。在1924年中苏恢复正常外交关系以后,绝大多数俄侨成为无国籍人士,主要居于虹口、闸北,部分较富裕的居法租界。由于俄法历史文化渊源甚深以及法国政府对布尔什维克的反对,法租界当局对俄侨多有照顾,20世纪20年代中期后,俄侨相对集中于法租界于霞飞路、金神父路与圣母院路环周,形成东起吕班路,西至杜美路、毕勋路,南抵辣斐德路,北至巨籁达路的俄侨社区。

图片
1929年法租界地图,图中标注的道路均建有东正教堂
底图来源:vitral shanghai

俄侨散处在上海市民中,带来欧洲生活方式,也为上海社会普及了西方文化艺术。俄侨从事各种商业活动,在各部门服务,建造自己的教堂,开办自己的学校、医院。

· 上海教区的成立与历任俄国主教

1923年,上海俄国正教协会成立,在救济俄侨难民、争取和维护俄侨利益、兴办俄侨教育、卫生、慈善等社会事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1924年,中国东正教会决定在上海设立教区。上海教区历任三位主教包括:1920年,大祭司西蒙 · 维诺格拉多夫(Виноградов Сергей Андреевич)被祝圣为上海主教。1931年,英诺肯提乙督主教逝世后,西蒙成为19代传教团团长,领导中国东正教会。1932年,维克多尔 · 斯维亚金Святин Леонид Викторович为第二任上海主教。1933年,西蒙逝世后,维克多尔成为第20代传教团团长。圣伊望 · 马克西莫维奇(Иоанн Шанхайский и Сан-Францисский)是第三任主教,1935年,在圣伊望主教的支持下,成立上海中国正教协会。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协会解散。1948年底,伊望主教离开上海。1956年,所有俄国神职人员离开中国本土。

· 建堂概况

据《上海通志》记载,十月革命以前,东正教只有一座主显堂,十月革命后,涌现多所俄侨自设小教堂。1927年,旅沪俄侨建造木结构天使长加夫里洛教堂,作为主教座堂和上海教区管理处。至1932年,上海俄侨所设教堂10所。后来,圣尼古拉斯教堂和亨利路圣母大堂相继建造,成为上海俄侨社区存在与繁荣的重要标志。建国后,圣尼古拉斯堂关闭,原俄国东正教会房地产移交中国政府,东正教活动也随之结束。

图片

3  ·  主显堂(上海俄国礼拜堂)

Богоявленская Церковь к1,2

Russian Orthodox Church in Shanghai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上海有俄侨28人,俄国政府要求在沪建立教堂,《辛丑条约》签订后清廷被迫同意。1902年,俄国正教驻北京传道团于上海公共租界和华界边缘苏州河北岸购地,并出资兴建教堂。1903年动工修建,1904年落成位于北河南路43号(今河南北路)的主显堂,它是上海第一座东正教堂。

图片
神职人员在主显堂前
图片来源:http://www./,来自:来自莫斯科神学院教会考古博物馆

建成教堂与附属楼房属砖木结构。平面外廓呈方形,屋顶有5个洋葱头(战盔式)尖顶,中央较大,四角较小,代表耶稣与《福音书》的四位撰写者。教堂边设有钟楼,尖塔上方承托一个小型洋葱头与十字架。。
图片
主显堂明信片
来源:http://www./

图片

主显堂内部

来源:http://www./,来自:Museum of Church Archaeology, MDPA

1932年,“一 · 二八”事变爆发,主显堂被日军炮火焚毁。

图片

被摧毁后的教堂

来源:http://www./,来自:上海图书馆

图片

4  ·  圣尼古拉斯大教堂的前身——圣尼古拉斯军人小教堂

Домовая Церковь во имя Св. Николая Мирликийского Чудотворца.

1922年,白俄军团从海参崴撤离到上海,最初在极司菲尔路(Jessfield Road,今万航渡路)的俄侨聚居地定居,军团在此建立教堂。起初,因为学员房间狭窄,没有专门的教堂房间,礼拜在竹帐篷里举行,参与礼拜的还有附近居住的俄侨。

图片
极司菲尔路小教堂
来源:https:///shanghai/cerkov-dom/foto1c1

图片

极司菲尔路小教堂

来源:http://www./,来自:上海图书馆

后来,军校长官将教堂财产移交给俄东正教兄弟会,以便其开设一所新教堂,兄弟会以缺乏资金为由拒绝,房产便转移给俄陆军和舰队服役人员联盟(Union of Those Who Served in the Russian Army and Fleet)。1924 年 12 月,联盟在法租界霞飞路583弄13号Linda Terrace,#13)民宅内开设一座军人小教堂。由于这所教堂规模不大,使用较为拥挤,且其世俗性与教堂神圣性不符,1927年1月1日,教堂和工会办公室搬到一所私人别墅,位于霞飞路(Avenue Joffre,今淮海中路)杜美路(Route Doumer,今东湖路)转角处876号,首层为教堂,其余的房屋被联盟机构占用。这座联合教堂在1931年7月被拆除。

图片
霞飞路876号的联合教堂
来源:http://www./,来自:上海图书馆

1931年,由于原教堂被拆除,教会搬至霞飞路929号,靠近白赛仲路(Route Gustare de Boissenzon,今复兴西路),但该地点远离俄罗斯人定居点中心。经过重大翻新后,教堂空间比以前的联合教堂大很多,周围有花园,营造出舒适和安静的整体氛围,教堂中竖立亚历山大二世与尼古拉二世的纪念碑。

图片
霞飞路929号的小教堂,1930-1932 年
来源:https:///shanghai/cerkov-dom/foto1c1

这座圣尼古拉斯小教堂,一直使用至 1932 年秋,当时教区居民想要建造一座永久性教堂来纪念尼古拉二世,为此目的买下一块土地。在新的尼古拉斯教堂建成后,小教堂便不再使用。

图片

5  ·  圣尼古拉斯大教堂

Sviato-Nikolaevakii Khram 

1932年,俄侨格列博夫(俄远东哥萨克军团司令)为了纪念已故沙皇尼古拉二世,募资筹建圣尼古拉斯大教堂,设计师是一位军事工程师亚历山大 · 伊万诺维奇 · 亚龙上校(俄:Александра Ивановича Ярона,英:Alexander Ivanovich Yaron)12月18日,1000余名俄侨聚集法租界庆祝圣尼古拉斯教堂奠基动工,教堂坐落在高乃依路16号Rue Corneille,今皋兰路)。

图片
亚龙绘制的圣尼古拉斯大教堂
来源:Храм в честь памяти царя Николая Второго – в центре Шанхая

1934年3月31日,圣尼古拉斯大教堂建成,这是上海第一座俄侨自建教堂。教堂坐东朝西,主入口在西端,这象征着礼拜者从罪恶的西方黑暗进入到真理的东方光明。内外装饰富丽堂皇,顶部是9个深蓝色镀金圆顶,装饰马赛克与绿松石。尖顶形似火焰,象征燃烧至天堂。教堂主体由向上层层收束的火焰形山墙组成,似一朵盛放的莲花。内部陈设考究,墙面贴彩色瓷砖,四壁及拱顶装饰精美圣像。

图片

1940年代的尼古拉斯教堂街景

来源:http://www./,来自:ljchan0522

图片
穹顶下的莫斯科圣徒圣象(左)/右侧祭坛,在哈里托诺夫圣像的拱顶中(右)(1936年)
来源:Храм в честь памяти царя Николая Второго – в центре Шанхая

1955年,随着俄国侨民离开上海,教堂关闭。建国后,所有装饰壁画和圣像作品均被涂抹,圆顶被拆除。经历办公、工厂、仓库、会所、餐厅被改建为餐厅时,穹顶下的空间被横向分成两层种种功能,最后被闲置。

图片

圣尼古拉斯大教堂总平面图

图片

坐落在民居环境中的教堂,主入口成为侧门

图片
教堂街景

图片

教堂南侧沿街立面

昔日圣尼古拉斯大教堂,今日思南书局诗歌店

2019年,昔日的教堂迎来重新开放,功能转变为书店,以诗歌为主题,售卖不同语言的诗集。Wutopia Lab以“Church in church”的概念,利用45吨钢铁来打造室内空间。“诗歌店设计延续了Wutopia Lab 基于对偶形成的一贯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穿孔钢板,半透明,不确定的光线,色彩以及戏剧性的诗意。”

图片
由钢铁书架构成的室内空间
图片
透过镂空的书架可以看到原教堂室内穹顶
图片
教堂原至圣所空间改造称为展示区域
图片
教堂内部纪念品售卖空间
图片
教堂原有细部装饰

建筑改造“要求不得改变建筑现有的立面,结构体系,基本平面布局和有特色的内部装饰。立面和空间格局包括墙体,以及内穹顶包括新的壁画和特色装饰作为重点保护部分都不可以触及。”因而改造空间与教堂原室内完全脱离,最大程度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

图片
诗歌店剖面结构与平面功能示意
来源:诗和远方——思南书局诗歌店
图片
教堂原主入口鸟瞰

图片

6  ·  亨利路上的主教府、天使长加夫里洛教堂与圣母大堂

在主显节教堂关闭后,西蒙主教曾想要对霞飞路上的圣尼古拉斯军人教堂进行改造,成为主教座堂,但未能成功,因此教堂被关闭,后租赁辣斐德路1233号(Route Lafayette,位于今复兴中路,辣斐德路1227-1233原为四栋沿街联排别墅,现已拆除。1229号曾为圣母修道院教堂),靠近霞飞路口处作为临时主教座堂辣斐德路圣母堂1927年俄侨举行集会并开始筹集资金在法租界建立教堂。教会在亨利路获得一处土地,筹划建造一座大教堂。1932年,建成一座顶部有钟楼的三层主教府,为上海教区管理处。主教府的设计者也是亚龙上校。

图片
主教府与前面的空地,该空地后来建设圣母大堂(1933年)
来源:http://www./,来自:Фото архив ЦАКа. МДА

在筹建大教堂的同时,主教府南侧搭建起一座临时木结构主教座堂,名为天使长加夫里洛教堂Гавриило-Архангельская церковь.,1933年5月该堂被拆除。

图片

天使长加夫里洛教堂与主教府

来源:http://www./,来源:上海图书馆

图片

维克多尔主教与华人司祭

来源:http://www./,来自:莫斯科神学院的教会考古博物馆

紧接着,圣母大堂(Кафедральный собор иконы Божией Матери «Споручница грешных» в Шанхае,罪人之保障 · 圣母主教座堂)于1933年进行奠基,1936年建成,坐落于亨利路55号Route Paul Henry,今新乐路与襄阳北路交汇处)为上海教区主教座堂。设计者是著名的俄侨建筑师、画家利雅科夫 · 利霍诺斯(Yakov Likhonos)

图片

大教堂于1933年进行奠基仪式

来源:http://www./,来自:pastvu.com

图片
建造中的圣母大堂,圆顶在地上组装
来源:上海市档案馆
图片
即将建造完成的圣母大堂
来源:上海档案馆, 由V.D.zhiganov拍摄

教堂平面为希腊十字布局,墙体厚实,开窗狭长。五座尖顶上树立十字架,鼓座檐口装饰连续盲券,券下开设长窗。教堂主体四面为连续的拱形女儿墙(zakomari),或称为盾形装饰,构成曲线型屋顶线。穹顶为孔雀蓝,顶尖与十字架贴金。墙面为黄沙水泥,窗扇为蓝绿玻璃镶嵌。圣母大堂为早期俄式风格,以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Храм Христа Спасителя,是莫斯科最大的建筑,建于 1839-1883 年,1931 年被炸毁,1996年原址重建的图纸为基础设计。

图片

1949年,圣母大堂与街道景象

来源:http://www./,来自:Google Arts & Culture杰克·比恩斯摄

图片

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1883年)

来源:New York Public Library

教堂室内四壁多以油画装饰,较少使用雕刻,中间悬挂大吊灯。使用帆拱-鼓座结构支撑中部巨大的穹顶,四周4个较小的穹顶结构与之相似。

图片

室内穹顶,帆拱、鼓座与穹顶结构清晰可见(1963年)

来源:http://www./,来自:Mikhail Mandrigin

图片

窗上的圣人像(1963年)

来源:http://www./,来自:Mikhail Mandrigin

1934年底创立圣吉洪孤儿院,即俄童收容所。1935年开放时设在亨利路,后迁至同路84号,11月迁至蒲石770号今长乐路)一幢人洋房内。院内设施良好,有花园、暖气、教堂、门诊所。40年代初迁爱麦虞限路95号(Route Victor Emmanuel Ⅲ,今绍兴路)。另外,北京东正教女修道院上海分院也位于亨利路,为78号。

图片

教堂的五座尖顶在街区十分凸显(1936年)

来源:http://www./,来自:威斯康星密尔沃基大学图书馆的美国地理学会图书馆

图片

修缮完成的教堂(2013年)

来源:Православный кафедральный собор в Шанхае

1965 年,最后一位中国东正教神父去世,教堂关闭。“文革”期间,教堂与主教府遭到破坏,墙壁和圆顶的壁画被涂抹,曾作为仓库、证券交易所和夜总会,主教府塔楼被拆。2007年,教堂开始修复,时至今日仍未对外开放。

图片

圣母大堂与原主教府总平面图

图片
新乐路教堂街景
图片
从襄阳公园看教堂

图片

从襄阳北路看教堂侧立面

图片

圣母大堂与主教府的关系

图片

失去塔楼的主教府现状

图片

7  ·  其他教堂或祈祷所

· 俄国正教协会商业学校提唤堂

1924年上海俄国正教协会创设商业学校,校址历迁福煦路719号、萨坡赛路180号(今淡水路)、祁齐路(今岳阳路)、杜美路13号(今东湖路),1933年6月迁入新建的贝当路737弄1号(今衡山路)新校舍。学校附设小教堂名为提唤堂。

· 圣索菲亚小教堂(俄国女子中学圣母堂)

House Church of Faith, Hope, Charity and their mother Sophia

1925年,旧俄中将季捷里赫斯夫妇成立孤儿院,其中设家庭教堂为学生和所有信徒开放。后来,孤儿院搬到迈尔西爱路359号(Route Cardinal Mercier,1919年,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此路,以比利时主教名命名。1943年汪精卫政府接收上海法租界,改名桂林路。1946年改名茂名南路,与俄国妇女联盟幼儿园合并,设立一所女子中学和教堂,该堂规模极小,实为祈祷所。

· 圣复活小教堂(救主堂)

House Church of the Holy Resurrection

救主堂位于提篮桥的惠民路120弄5号,始建于1926年12月24日,是北区俄侨的宗教活动中心。亚洪托夫和谢尔盖·博罗金先后任司祭。当时该中心是俄罗斯移民在百老汇地区(the Broadway area)。1956年教堂关闭。

图片
救主堂室内
来源:上海图书馆

图片

原救主堂总平面图

图片

图片

原救主堂立面与主入口门廊

图片

救主堂鸟瞰,现部分为旅馆

· 圣安德烈小教堂

House Church of St. Andrew, the First Called

1931年,在上海Kayut Company的倡议下,于汇山路(Wayside Road,今霍山路)开设了一所东正教的祈祷所,领导者为海军神职人员。1933年迁址于环龙路220号(Route Vallon,今南昌路220弄13号)。 

图片

图片

今南昌路220号,现为气功研究所

· 上海弗拉基米尔圣母像女修道院和圣奥尔加孤儿院

Богородице-Владимирский женский монастырь и приют для девочек имени св. Ольги в городе Шанхае

Our Lady of Vladimir's Convent & St. Olga's Orphanage in Shanghai

在 1935-1948 年间,法租界亚尔培路350弄(Avenue du Roi Albert,今陕西南路350号)曾是东正教妇女修道院和圣奥尔加女孩孤儿院。这所别墅建于1920年,1935年租赁给哈尔滨弗拉基米尔圣母女子修道院上海分院。为纪念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女儿奥尔加 · 尼古拉耶夫娜(Великая Княжна Ольга Николаевна),上海修道院成立了名为奥尔加孤儿院,隶属于哈尔滨修道院。1948年11月,修女将整个修道院和孤儿院的所有女孩搬至旧金山,这座建筑继续用作公共住宅公寓。  

图片

图片

今陕西南路350号住宅

注:本文章图片除标明来源外均为作者自摄、自绘,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参考资料:

[1]上海宗教志[M]《上海宗教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2]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通志/第四十六卷特记/第二章上海外国侨民社区
[3]https:///arc-saint-nicholas/文章:《Храм в честь памяти царя Николая Второго – в центре Шанхая》
[4]https:///arc-orthodox文章:《Православный кафедральный собор в Шанхае》
[5]https:///shanghai/cerkov-dom文章:《Домовая Церковь Николая Чудотворца в Шанхае》

[6]https://www./watch?v=KJ2D3vtmHp0视频:《东正教在上海 Orthodox Church in Shanghai Кита́йская правосла́вная це́рковь Шанхайская епархия》

[7]俞挺, 闵而尼, 亢庆贺,等. 诗和远方——思南书局诗歌店[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0(Z1).
[8]汪之成. 上海的俄国文化地图[M].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2010.
[9]上海市档案馆、朱纪华. 上海的俄罗斯记忆[M].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6.
[10]https://avezink./53251.html文章:《Russian sites on old aerial maps of Shanghai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