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世纶教授六经辨治崩漏

 小柴胡汤 2022-03-29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如来势急,出血量多,称为“崩”;如来势缓,出血量少,而持续时间长,称为“漏”。两者常会相互转化,故临床多以崩漏并称。本病是妇科常见病,其特点是月经的周期、经量发生严重紊乱。经方治疗疗效迅速,现将跟诊冯世纶教授的四则医案记录如下,以供大家学习交流。

 1,高某,女,41岁

初诊:20180731,刮宫后月经不调1年,时断时续,曾断经4个月,量时多时少,现经行45天,服用5天胶艾汤,经量反增,量大色暗且有血块,口中和,便溏,日2行。苔白,脉沉细。

辨六经:太阴病

辨方证:当归芍药散合柏叶汤方证。

处方:当归10川芎6白芍10茯苓12苍术10泽泻10炮姜6生艾叶10侧柏炭10阿胶10,七剂水煎日一剂,分温二服,服时自加黄酒20ml。

二诊20180807,诉服药4剂,经止血净,更无他证,药尽停服。

2,郭某,女,48岁。

初诊20180131,月经不调半年,带经时间长,多为10余天,刻下经行22天,伴乏力腰酸,鼻干口干,身冷背凉,足凉,二便调,眠差。苔白,脉细数。

辨六经:太阴阳明合病。

辨方证:胶艾汤加党参、苍术方证。

处方:艾叶10阿胶珠10川芎6生地炭15生地15白芍10炙甘草6当归10党参10苍术10,六剂,水煎日一剂,分温二服,服时自加黄酒20ml。

二诊20180207,药后血止,身冷背凉已,足冷已,口干减,晨起口苦,心慌,左少腹痛,苔白根腻,脉细。辨为厥阴病转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善后。

3,于某,女,28岁

初诊20200908,主诉胸闷半年,伴汗出心慌,心电图示房性心律过速,一过性心率达130bpm,刻下咽干咽痛,月经淋漓13天,头晕不明显,大便调,眠差。苔白根腻,脉细。

辨六经:三阳合病兼血虚水盛,

辨方证:小柴胡合桂枝加桂汤、当归芍药散去泽泻加生地炭方证。

处方:柴胡12黄芩10姜半夏15党参10炙甘草6当归10川芎6白芍10茯苓15生地炭15桂枝18白术18,自家生姜3片,大枣4枚,七剂水煎服。

二诊20200915,药后经净,心悸胸闷显减,心动过速未作,咽痛已,夜寐转安,诉胃时有不适,恶心口苦,近日目干涩,便溏日1行。辨六经:少阳太阴合病。转方小柴胡合茯苓饮继续治疗。

4,程某,女,51岁

初诊20220301,患者于2月18日刮宫术后淋漓不尽12天,病理显示滋养细胞增生,妇科考虑葡萄胎,血HCG高达2万,刻下恶寒,晨起口苦,食后气逆频作,夜尿4-5次,足冷,大便微结,苔浮黄,脉细弦。

辨六经:厥阴病兼血虚水盛。

辨方证: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生地炭方证。

处方:柴胡12黄芩10天花粉12生龙牡各15桂枝10炮姜10当归10白芍10川芎6生白术30泽泻18茯苓15炙甘草6生地炭15,七剂水煎服。

二诊20220308,药后血止,恶寒减,足冷减,口苦减,食后气逆已,寐转安,昨晨头晕呕吐,夜尿2次,便干已,自觉喉中有痰,苔白脉,细弦。复查血HCG降至1600。辨六经:太阳少阳太阴合病。转方小柴胡合茯苓泽泻汤继续治疗。

学习与思考:

1, 本病特点

崩漏对应现代医学多是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多应用性激素止血,然后,诱发排卵,进而调节周期。须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随便停药或漏服均会导致再次出血,疗程一般3~6个月。比较严重的,可能需要刮宫,既明确诊断又可快速止血。或内置曼月环,释放孕激素,使经量减少甚至闭经,更为严重的甚至需要子宫切除术等治疗手段。

传统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故经血从胞宫非时妄行。传统中医妇科大体分为血热型、血虚型、脾虚型、血淤型、肝肾阳虚型等五型。

胡希恕-冯世纶经方医学理论体系,抛开脏腑,从六经辨证直入,继而根据机体具体症状,执简驭繁,寻求方证对应而治愈疾病。

本病六经均可见,而多在里、半表半里,尚未遇到单从表证论治的病案,顺势而为,不用止血而血自止。临床出血量大、时间长者冯老常加用生地炭,阿胶。而妇科常用的止血药,如三七粉、桑叶、仙鹤草、血余炭、藕节炭、棕榈炭、大、小蓟等,几乎不用。

以上医案都在一周内到达血止目的,不可不谓捷效。当然由于妇人生理特点,往往需要连续治疗。象病案1是同道师兄家人,后续自我处方,亦延请冯老处方2次,前后治疗5个月,终获痊愈,近日随访获知愈后未再复发。

2,经方重在“治人”。

现代医学有着标准化的治疗指南,针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流程基本一致。上面4则医案,疗效显著,却分别使用完全不同的处方。冯世纶教授在临证中反复强调,中医是一门“治人”医学,经方重在“治人”,而不是“治病”。

冯老在《中国汤液经方》中指出:中医的辨证论治,其主要精神,是于患病人体一般的规律反应的基础上,讲求疾病的通治方法。并在《经方辨证依据症状反应》一文中进一步阐述:“经方是由“法象”思维产生的临床医学,辨证依据症状反应是经方学术的一大特色“。根据患者当下的疾病状态,即正邪交争呈现的症状,重视机体的内在作用和机体的抗病能力,处以相应的治疗方案。医案中虽然辨证处方不同,崩漏无论作为主证或兼证,治疗一周后,不仅血止而他症一并改善,元真通畅人即安和,正是对经方“治人“理念的诠释。

3, 方证对应

方证对应,是建立在六经基础之上,而不是简单的症状相应,其中包含不可言传之部分,即是病机,是最为体现医者的中医功底,所以胡希恕先生说:辨方证是六经八纲的继续,是辩证的尖端。

高建忠老师在《临证实录与抄方感悟》中写道:“方证对应是每位中医毕生研究的课题”。书中以一例急性鼻窦炎,详细列举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常用思路:依据六经辨证处方大柴胡汤、依据脏腑辨证处方凉隔散、依据升降辨证处方苍耳子散、依据辨病用药(专病专方)处方五味消毒饮;认为“这四方都做到了方证对应,都会取得疗效,只是疗效会有高下之分而已“。而疗效正是检验中医的唯一标准!医者、患者无不心向神往于覆杯而愈。所以多数医者的日常,往往是临证-读书-思考无限往复循环,而久病患者常会四处寻觅“神医”。

病案1,胶艾汤是崩漏的常用方,高效方,甚至有医家认为百用百效,进而成为经验方,或专病专方。冯世纶教授在《经方六经类方证》中归类为太阴阳明合病。此处未效不外方证不应。患者口中和,便稀溏日2行,冯老追问:是否手心热,答曰:不热。不是太阴阳明合病,而是里虚寒兼血虚水盛,处以当归芍药散合柏叶汤而取效。

柏叶汤见于《金贵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第14条: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组成:柏叶、干姜各三两,艾叶三把,以水五升,取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温服。马通汁是马粪汁,一方有阿胶,无艾。《经方六经类方证》归为太阴阳明合病,主治吐衄下血、烦热腹痛而脉无力者。冯老惯用侧柏炭、炮姜、艾叶、阿胶四药。胡希恕先生形容本方:止血相当有力量的方子。

《经方六经类方证》书中当归芍药散归为太阴病,妇人腹中诸疾痛,多属虚寒痰饮瘀血所致。胶艾汤归为太阴阳明合病,主治诸失血症属虚证而见腹中痛者。比较两方,前者主在血虚饮盛,功在养血利饮,后者主治在虚证而寒热交错,功在强壮祛瘀辅以清热凉血。

独自思量:手心不热不似地黄证,未见腹痛、然其人体胖则多水湿雍盛,更近当归芍药散方证;便溏日2行,里虚寒甚明,止血药不效者取柏叶汤。本案出血时间长、量大故止血为第一要义。对比之前服用的胶艾汤原方:主要区别在于前有地黄、而无炮姜,现无地黄而有炮姜,一退一进间,方证变主治异。方中虽有侧柏炭、阿胶、白芍、泽泻阳明药,然众药相和主在温中利饮,养血止血。4剂血止,历时近2月的出血就此而终。

病案2,患者两诊症状所见,均是寒热错杂,一诊辨为太阴阳明合病,鼻干口干属阳明,余症尽在太阴,虽未见腹痛、明显烦热,但却符合整体虚证而寒热杂见,处胶艾汤增党参、苍术,以加强温运太阴之功,二诊辨为厥阴病,口苦可视为半表半里证的抓手,是二诊转方的主要依据。这里回顾病案1,若是病初,自服用胶艾汤时,亦加用党参、苍术等加强温中健运,是否会取效?已不得而知。方无定方,临证全在活法,然胡-冯体系中的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求得方证对应而治愈疾病,使辨证论治条理化、规范化成为可能。

病案3,首诊辨为三阳合病兼血虚水盛,咽干咽痛辨为少阳病,易汗出辨为太阳表证,胸闷心悸则为水饮冲逆所致,眠差、月事淋漓为血虚血热。三阳合病治从少阳,处小柴胡汤和解;心悸胸闷严重,予桂枝加桂汤解表降冲逆;当归芍药散养血而水饮自除,因患者没有头晕故去泽泻,加生地炭微解阳明,强壮祛瘀而止血。表不解气上冲心,冯老惯用桂枝18克。而桂枝辛温通利,按常理大剂量并不利于血证,这是本案令笔者记忆深刻之处。

二诊血止胸闷心悸显减,心动过速未作,突显冯老作为经方家辨证用药之细微精准。二诊辨为少阳太阴合病转方小柴胡合茯苓饮。关于少阳太阴合病是否可以认作厥阴病,在一次会议答疑中冯老未予否定,借老子之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鼓励每位学生大胆探讨,同时强调检验中医的唯一标准还是在于疗效。

病案4,初诊辨六经为厥阴病兼血虚水盛,辨方证为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冯世纶教授根据《伤寒》第147、148条所述,凡见上热下寒,又见阳微结,即可认定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口苦、心烦失眠为上热,怕冷、夜尿频、足冷,为下寒,患者平素大便正常,病后大便偏干。虽主诉繁多,却见冯老迅捷落方,未做半点迟疑,“神合方”,仅加一味生地炭。复诊时患者饱满的精神状态迥异于初,说:“没想到中药疗效这么好”。证见下寒解,仍有口苦,出现一过性头晕呕吐,而转方小柴胡合茯苓泽泻汤。

4,效不更方还是效亦更方

传统中医习惯“效不更方”,然而冯老临床常说“效亦更方”,认为转方关键不在于是否已经取得疗效,而在于当下正邪交争呈现的症状以及其背后的病机是否有改变,若是已经发生了改变,即使上方多么显著疗效,也必须根据当下情况作相应调整。以上4则医案,初诊方正相对,其应如响,复诊皆未沿用,其理甚明。

总之,以表、里、半表半里定病位,以阴阳寒热虚实分病性,由此辨出六经,进而细辨方证,重视食、水、瘀血之毒,这就是胡希恕-冯世纶经方医学理论体系的辨证论治。胡希恕先生说:“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其主要关键就是在于方证是否辨得正确。而方证之辨,不似六经八钢简而易知,势需于各方的具体证治细观而熟记之“。

在学习中,我们要知道,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此为常,这是读书自习的重点,关键条文、单一方证必须烂熟于心。遭遇复杂病症,才会知常达变,复合方证中每一方证都非呈以常态,这是跟师学习的重点,渐修顿悟老师面对复杂病证时的灵机活法、遣方用药集规范性、灵活性、高效性之统一。

作者:杨中阳

冯世纶经方医学传承十期

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

2022年3月25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