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牺牲最开始说的是祭祀用肉。甲骨文字典说字——牲

 赵文耕 2022-03-30

【牲,演变】

【回听直播音频】

牲可以组词为牲畜,牲口,献牲等,前段时间说到示以及与示相关的一些文字,而且跟祭祀也有关,祭祀神明先祖时都要献三牲。

【祭祀用太牢】

甲骨文字典上对牲的解释是:此字从羊从生。应即生字,甲骨文从牛每无别,《周礼.庖人注》:始养之曰畜,将用之曰牲,卜辞用法略同。

牲是一个形声字,左边是一个正面的羊头的象形,上部分像羊的角,字的右边是甲骨文的生,羊为形符,生为声符,演变到金文,左边的羊换成了牛,牛的两个角是朝上的,羊的两个角是朝下的,这也是羊和牛两个字在甲骨文中的根本的区别。在甲骨文中,一个字有时有不同的写法,比如字典上的牲有羊牛还有马作形符,甲骨文中兽畜类形旁往往可以互换,但它的意思相同的。

【甲骨文,牲】

所以,甲骨文从羊从生,到了金文是从牛从生,它们是没有分别的,都指的是牲。小篆的形体是从金文演变而来。《周礼.庖人注》有:“始养之曰畜,将用之曰牲”。我们的祖先,开始养的牲叫畜,将用于祭祀的肉食动物称之为牺牲,古时牺与牲是有区别的,牺指毛色纯一的牲畜,牲则是指供祭祀用的全牛。

【牲,金文编】

但在祭祀动中所用的牲,又不仅限于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以牺牲的规格也有区别,天子、诸侯祭祀社稷时全备又称太牢,牛牲为上品,只有天子、诸侯才有权享用,地位较低的只能祭以羊,豕。后世的民间祭祀,也有以鸡、鱼、猪?等充作三牲来用。古时称的牺牲和现在的牺牲义有区别,牺牲后来引申指舍弃,捐弃生命的意思,比如牺牲生命,为国牺牲等。

【南方一些地区的祭祀用肉,鸡肉,鱼肉,猪肉】

牲后来泛指供祭祀、盟誓及食用的家畜,包括牛、羊、豕、马、犬、鸡等。

在陕北民间至今还保留一种祭祀风俗称领牲,领牲是当地人在遇到人力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向神灵请救援助,以达到祈福攘灾的一种民间祭拜仪式,比如遇到干旱时到龙王庙求雨,祭祀之前要把牲畜清洗干净,祭时用酒倒在牲畜背上,牲畜发抖,就表示神接受了祭者的请求,然后把牲畜牵回去。也有在祭祀完之后,将祭祀过的牲宰杀,将肉按户为单位分给大家吃,又叫分牲。

牲也指野生动物,如:是故为礼以奉之:为六畜、五牲、三牺,以奉五味。——《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以上是对牲的理解,有讲的不对的地方敬请老师们,朋友们指正!感恩!

阅读更多:

祭祀除了太牢还有狗肉呢。甲骨文台历说字——献

有这个姓氏的朋友们举个手。甲骨文字典说字——祭

早期不同文明的相似之处。甲骨文字典说字——示

甲骨文台历第二十五字——祀

甲骨文台历第二十六字——祝

庙和早上有什么关系?甲骨文台历说字——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