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倦怠社会

 如果月亮忘记了 2022-03-30

现在想来,那些有爱有恨,爱恨交杂的日子倒也是真的挺好的。

说实话,过去我真的是那种精力过剩的人,从记事起就不爱睡觉,愿意花很多时间和人社交、折腾自己喜欢的事。这跟遭遇有关,是因为经历了什么才失去所谓安眠的生理机能。

大二因为接手新的工作,每一天都非常负荷和劳累,有时候一个项目赶上来,一周都很难睡够四十个小时。

但那个时候不觉得累,精力很充沛,因为有迫切向外界自证的愿望,因为亲密关系的背叛而痛苦不甘,因为被质疑不够准的水平和野心。那个时候精神性的痛苦足够覆盖所有生理上的感知。

这种状态是在这两年开始变化的,去年到今年,从我谈恋爱开始,从我工作看起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开始,从我被质疑到被肯定开始。

一个我不可忽视的改变就是,我逐渐获得一种平和和稳定,一种过去从未设想的自持和秩序,以及一种真正的不在乎。

但随着而来的,就是这段时间我一直在经历的倦怠感。我理解下来,这种倦怠感像是一种代偿,是对过去精神收支与现在精神收支不平衡的代价偿还。

这种倦怠感其实现代人都不陌生,放眼望去,我好像很少再见到精力充沛的人。大家在一个存量竞争的环境里,一个自我主义抬头的时代里,呈现出来的结果往往都是,一种虚弱无力的倦怠。

由此而作出的,就是一种行为降级,倦怠让人逃向享乐主义。我之前几乎不看剧集,只是钟情电影,这段时间下来,多余的时间没有变成新的生产力,我几乎提不起兴致做任何高浓度的输入,反而是看了好几部英美法韩和国产剧。用睡觉来逃避一些现实,很糟糕的生活模式。

说实在的,人还是应该去珍惜自己的心理效能,要对自己的精神负载能力有清晰的感知和了解。

崔庆龙给出的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对自己的长期生活进行监控。

“很多人的生活习惯里有着很多在慢性损耗自我的因素。我们会发现,你某一阵子处在一个有活力的状态,某一阵子又处在比较低迷的状态,我们需要去觉察自己做了什么事情,让这阵子变得有活力,这些感受是源于什么。相应的,如果我失去活力了,又是因为我做了什么,我怎么看待了自己。”

虽然好好生活在这个大时代的背景下像是一个无比狂妄的念头,但我想了想,正是这些狂妄支撑我走过很多时刻。我们应该继续打起精神鏖战下去。

春日啊,春日有无限遗憾,万种生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