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史粗讲》:什么是“汉人”?

 金色年华554 2022-03-31

今天我们接着《国史粗讲》,在上一单元里我们谈论了所谓的“周秦之变”,最终此次重要的转型在汉武帝的手上完成。这一单元,我们来看影响中国历史的另外一条重要线索:中原与草原的关系。

研究中国历史,只看我们所谓的中原固定区位是远远不够的,中原与草原、海洋、高原本质上是互相塑造,相爱相杀的关系。而其中的草原最为关键,甚至可以说,脱离了草原我们根本无法理解中原。

在读中国历史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神奇的现象,为什么“纯汉人”王朝根本无法长时间稳定地统治长城南北,反而像契丹、金、蒙古、满清能够做到呢?这就涉及到中原文明与草原文明的内在统治逻辑。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搞懂什么是“汉人”?

汉人并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这个概念在汉朝以后才逐渐出现,并且他并不能够以血统来做定义。中国历史上充斥着各种迁徙与同化的过程,血统论在这一事实面前根本站不住脚。那么什么是“汉人”?只剩下了一种定义,就说是文化定义,再确定一点说是儒家文化。凡是接受过儒家文化指导生活的人,在古代都可以被看作是“汉人”。

儒家文化与基督、伊斯兰文化很不相同。最大的区别在于载体不一样,基督、伊斯兰讲究的是个人心灵的皈依,只要有了信仰,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按照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或者穆斯林的方式来生活。

与之相比,儒家文化很不一样,儒家文化光靠心灵的皈依是不够的,个体还必须生活在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中才行。因为有了这层关系,儒家的前提是人们必须得要定居,而定居的前提则是农耕。

然而,农耕有一个非常硬性的约束条件,就是年降水量。在东亚这片区域上来说,如果年降水量低于400毫米的话,是不可能农耕的。那么东亚大陆的400毫米等降雨线在哪呢?答案是:基本与长城重合。这也是中国农耕区域的扩张极限,所以汉人在这里修建了长城,长城以北就是游牧地区了。

所以在古代,人们一旦跨过长城就必须游牧化,要不然就是死路一条。而一旦游牧以后,中原的人际关系、家庭结构的基础就没有了,也就无法再按照儒家的方式来生活,这也就意味着生活游牧化后,就不再是汉人了。

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汉人远走漠北以后,第一代或许还有点汉人的影子,第二代还有点记忆,第三代开始就彻底匈奴化、突厥化、蒙古化了。

我们也就不难理解,纯正的中原王朝曾经多次派兵远赴漠北,却总不能长期稳定统治的原因了,因为无法驻军,无法定居,汉人军队如果强行驻扎,过不了多久就会变成其他民族。所以中原王朝每次与游牧民族的战争取胜后,其实都不过是替草原其他游牧者扫清障碍而已。

这样一来,我们也就可以得出个令人很不愉快的结论:纯汉人王朝无法长期、稳定的统治长城南北。#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