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可染画院线上精品课程:《平面造形》课程总结(二)

 涤砚堂 2022-03-31

图片

平面造形课程分为两个子课题:1,经典解析;2,由此及彼。每个课题开始,由胡明哲教授讲座两次,系统阐述:课程理念,课程目的,教学思路,以及知识重点。

之后,再由陈焕雷老师和陈静老师分组进行实操讲座,介绍课程具体实施路径 ,进行具体作业辅导以及作业讲评。

平面造形课程结束后,进行了两次全员作业讲评,三位老师针对学生提交的所有作业,发表了中肯的意见。

课程已经结束,学员们意犹未尽,收获满满,老师力求对绘画底层思维追本溯源、抽丝剥茧既保持课程逻辑严谨,又不失风趣优雅,课程将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给学员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起回顾...

图片


《平面造形》课程总结

图片

2022年元旦初始,我很荣幸地参与了李可染画院举办的《平面造形》线上课程的授课。跨越农历新年直至阳春三月,我和一百余位素未谋面的线上学员们共同经历了一场令人难忘的“寻形”之旅。

 
新冠疫情的持续,“主播”角色的转换,对于教学工作者而言,改变的是教学模式,不变的是敬业精神。根据以往的网课经验,为了弥补无法面对面指导的缺憾,在课程讲座的基础之上,针对每一次课题讲解,着重将子课题再次细化,将其重点概念、具体方法等更为详尽地阐释。同时,利用ipad、相关app等生产力工具,确保课程知识的有效传授与教学效果的优质呈现。

 此刻,我想说三个词。
 
 “感谢”,感谢李可染画院提供的优质传播平台,感谢以唐婵老师与侯颖老师为代表的教学部门的有力组织与高效配合,确保课程得以顺利进行。
  
  “感动”,感动线上学员们持续两个多月的坚持与热情。排除万难,全程参与每一次线上讲评,认真完成每一次课题作业。时差不是问题,距离不是问题,都无法阻止我们激烈的思维碰撞、真诚的研究探讨。
 
  “感恩”,感恩《平面造形》这门课程让我们相遇。作为受益者与传播者,感恩每一次课程的讲授,感恩每一份作业的呈现,感恩回顾、梳理、反省的机会,这是一次次教学相长的珍贵体认。
  
 课程虽然告一段落,但学习之火不会熄灭,短暂的分离,是为了再次启程。
  
 来日方长,未来可期~

                                课程教师:陈静

                                2022年3月3日



学习成果欣赏

图片
图片

01

经典解析

图片

曹文佳

图片

张玉霞

图片

闫筱倩

图片

黄曦

图片

刘章宝

图片

马长德

图片

王博唯

图片

张玲

图片

宋正鑫

图片

王纬

图片

邹丽萍

图片

伍娟

图片

颜士恒

02

由此及彼

图片

吴梵

图片

孙妙华

图片

王晓华

图片

杨瑶 

图片

张娜

图片

许亚平

图片

张秀芝

图片

马金娥

图片

包玉荣

图片

戚博轩

图片

朱明

图片

占兰

图片

张爱群

图片

赵继红

图片

吴红晓

图片

王玥婷

图片

刘灵芝


课程心得体会

图片

我们有话想说

 袁宽: 平面造形课将对我今后的思维和画面产生巨大的深远的影响!   张玲:平面造形——眼睛的观看当时,画面的层次空间,形的味道,都让人着迷,感谢遇见的大家,期待将来!金海日:平面造形课-让我明白情感不会产生形式,而是形式产生情感,颠覆了我很多已有的认知,提供了如何正确有效传情达意的方法论,让我回到绘画的本质,重新出发,感恩遇见!叶逸兰:有幸接触及学习《平面造形》中的《经典分析》和《由此及彼》课程,打破了自己原有的认知范畴,重新建立全新的读画及绘画创作知识理论体系,学会用抽象思维去解读绘画,并在实践中学会如何运用抽象思维去架构画面的隐形骨架,并大胆的抛开原有物象的物理特征,重新组建新的有趣图形,去布局画面中的黑白灰、点线面、方圆角的位置和比例,营造极具形式感及抽象理念的画面。         乌兰高娃:学习平面造形课-受益匪浅、给了我很大的帮助。特别是由此及彼中学到了跟以往不一样的观察方法、不一样的思考方式、最后呈现出来的作品是完全不一样,作者无法提前预想,作画过程像变魔术一样的过程。每个人的作品变得很有趣、很有意义、很有价值。感恩感谢胡老师及两位陈老师。                        沈易:学习胡明哲平面造形课程后有感:洞开造形之目,察看图形世界,玩味形式结构,触摸情感心扉,悟三远意境。开启智慧之门,结构心灵意果。朱东宇:《平面造形》 课程从经典解析入手,逐步建立由此及彼的创作思路,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提炼,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提炼美,创造美,逐步形成艺术审美的抽象思维,领悟到艺术的真谛。获益匪浅,受用一生。感恩胡明哲教学团队、李可染画院教育平台的倾力付出,期待后续的进阶课程            张秀芝:感恩遇到胡明哲老师既有趣味又烧脑的《平面造形》课程,课程拓展并转变了我的思维方式,让我学会了在纠结于烧脑中享受把玩图形的乐趣!经历了由此岸游向彼岸的痛苦与惊喜!感恩陈静老师不厌其烦的耐心指导与辛勤付出感恩胡明哲老师!感恩陈焕雷老师!感恩唐老师及画院各位老师们!             朱明:非常感谢李可染画院这个平台让我能学到仰慕已久的胡明哲老师的课程!平面造形的课程给我打开了一个大门让我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纪。以往模糊的影像变得清晰明确了,学到了以往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观察画面,对图形组构穿插串联有了理解,使画面重新组构后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次学习就像一场头脑风暴,让我对绘画的解读得到了大力提升!学习过程中陈静老师的敬业精神更是深深感动到我,让我在短期的学习中达到有效提升。感恩胡老师创立的课程!感恩两位陈老师的教学辅导!让我受益良多!感谢李可染画院的唐婵侯颖老师一直的辛苦陪伴,保障我们课程圆满完成!     吴黎阳:胡明哲导师《平面造形》教学理念,教我体世界经典名画的内在形式结构:一幅画的内在骨架、黑白灰、点线面,各种对比和联系,使我们从具象观察到抽象形的思索,激发创造力,寻找无限可能,对于我们今后的绘画创作。会起到无可估量的启示作用!知道有个彼岸在远方,会跳入水中努力前行,争取早日到达彼岸!盼着胡明哲老师的色彩课!也感谢两位陈老师的耐心辅导,帶我找到了庙门。冯云:一朝相知,终生知己——致平面造形课程与老师们。杨惠芬:这次学习胡明哲老师的《平面造》课程,使我学习世界经典名的结构形式,应用骨架、三角形、线面、隐形黑白灰等各种图案关系,用抽象思维带来创造力,探索隐形有味的图案、拓宽思路,感谢胡明哲老师和陈焕雷老师,我以后会更加努力,加强平面造型学习。                 王茜:学习了胡明哲老师的平面造形课让我知道要警惕具象为先的观看,排斥故事情节的文学性述说。“造形是一种意识”,只有具备这种意识,才能超越“常人百姓的知性解读”,坚持属于绘画的独特观察角度,观看从来就不是对于迎面而来的事物的简单照相式记录,观看是一种自觉的、积极的、选择性的活动,只有建立了“造形意识”才能使自己的眼睛从面前的一切事物中发现不同图形的意义,才能从图形角度观察对象,选择素材,组织画面。立足此案,到达彼岸,多样统一,由此及彼。       格日勒其其格:通过《平面造形》课,观察事物的角度上又多了一份视角,感觉周围的一切很有趣,丰富了我的想象能力,受益匪浅。非常感谢李可染画院搭建的学习平台,除了学习新知识之外还感受到胡老师的教学团队精神。感谢胡老师和两位陈老师的耐心指导和无私奉献,感谢唐老师和侯老师的全程陪伴,感谢同学们的互相鼓励和学到老活到老的学习精神。吴梵:平面造形,此“造形”非彼“造型”,一字之差,谬以千里。平面造形的课程目的在于引领学员打破物象形,建立“造形意识”,可谓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从对经典绘画造形、黑白灰的赏析领悟延伸到自身对周边事物造形意识的敏感解读,这个过程艰难但收获颇多!感谢胡明哲教师团队同李可染画院提供这样的平台,期待色彩配置课程的再聚。 张爱群:我知道了艺术带给我们的美感还可以用哲学的方式去思考、欣赏。常常记得胡明哲老师说的好美呀,太美了;陈静老师讲的,先整体再具体,换个角度,再想想,要打破物像的物理结构,进入画面的形式结构,再大胆一些噢;陈焕雷老师讲的,脱离物像的束缚,找出第三者图形来,避免同一思维模式。所有老师讲的,就是要培养训练我们自己在物像和抽象之间,用自己的绘画语来表言。      何向坤:胡明哲老师的《平面造形》课程是通过循序渐进对画面进行全新视角和基本要素的拆解分析,主动提取画面横直斜趋势,找到黑白灰,点线面的画面构成,用母形,有机形,无极形搭建、交织的方法创造一个全新的抛开物像的纯粹视觉图形的画面,这对于我开启了全新的视觉思维。庆幸有机会接触胡明哲老师的这个课的同时也遗憾自己应该更早学习这个系列的课程。期待胡老师接下来的色彩配置课。
图片

期待我们再相聚在

胡明哲教授的

《色彩配置》课堂

......

图片

全文转载自“李可染画院ART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