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病条辨——上焦篇 (卷一 第十七条)

 玄冰生孙洁 2022-03-31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上焦篇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卷一 十七条】邪入心包,舌謇肢厥,牛黄丸主之,紫雪丹亦主之。

厥者,尽也。阴阳极造其偏,皆能致厥。伤寒之厥,足厥阴病也。温热之厥,手厥阴病也。舌卷囊缩,虽同系厥阴现证,要之舌属手,囊属足也。盖舌为心窍,包络代心用事,肾囊前后,皆肝经所过,断不可以阴阳二厥混而为一,若陶节庵所云“冷过肘膝,便为阴寒”,恣用大热。再热厥之中亦有三等:有邪在络居多,而阳明证少者,则从芳香,本条所云是也;有邪搏阳明,阳明太实,上冲心包,神迷肢厥,甚至通体皆厥,当从下法,本论载入中焦篇;有日久邪杀阴亏而厥者,则从育阴潜阳法,本论载入下焦篇。

牛黄丸、紫雪丹方(并见前)

热邪入于心包,心包代心行令,心开窍于舌,故见舌謇。心包乃手厥阴经,厥阴主阴阳相接转换之时,热入厥阴,则阴阳不能交接,也可以出现肢厥。吴鞠通特别提出这种温热之厥要和伤寒之厥相鉴别。温热之厥,病在手厥阴,以舌卷为特征,乃是实热证;伤寒之厥,病在足厥阴,以囊缩为特征,乃是虚寒证。不能拘于“冷过肘膝,便为阴寒”,一见肘膝厥冷,就妄用热药。

其次,吴鞠通还分析了热厥的三种情况,分别是热在上、中、下三焦

热在上焦而厥者,邪在心包络居多,而阳明证少,当用芳香清透,即本条牛黄丸、紫雪丹法;

热在中焦而厥者,邪在阳明,腑实不通,热邪上冲心包而厥,当用下法;

热在下焦而厥者,乃是病久热伤肝肾阴血,足厥阴风动而厥,宜用育阴潜阳法,如三甲复脉汤之类。

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厥的病机是复杂,并不止于上述两大类。各种原因引起的阴阳气不相顺接,如气郁、痰阻、食积之类皆可致厥。此条只是寒温并举以分析手足厥阴之厥的异同而已。

点击下方链接复习近三条《温病条辨》条文:

温病条辨——上焦篇 (卷一 第十六条)

温病条辨——上焦篇 (卷一 第十五条)

温病条辨——上焦篇 (卷一 第十四条)

  内经是中医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但是它言辞古奥,学习者往往觉得比较难懂,读了之后又很难直接用于临床实践。我的新书《一起读内经》立足于临床,用比较浅显的文字解读了《内经》重点条文。有解读、有分析、有方药、有医案,还有名师作序,作者原声音频,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更好地学内经,用内经。现在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进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赞微店购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