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差别巨大,刘洪彪的隶书跑偏了,早期温润现在干枯

 赵俊峰评谈 2022-03-31

熟悉创新书法家的人都知道,草书是刘洪彪的强项,无论是他曾任职中书协草书委员会主任,还是全国各地的巡回展,都与草书密不可分。在创新书法家眼里,草书受字形的限制较少,更具艺术性。这种片面认识,不仅导致草书陷入狂乱,也让创新书法家个人的其他书体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陷入干枯、狂躁的泥潭中不能自拔。刘洪彪也不例外,他的隶书就明显受到了草书的影响,干枯单薄,还不如十多年前的水平。

火箭军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副主任 刘洪彪

看他丙戌年,也就是2006年写的一副隶书对联,所有的字都点画生动、扎实,很少有创新书法常见的枯笔、墨色变化等习气。结体生动、活泼,丝毫没有创新书法普遍的造作、不自然。这样的字除了功夫尚浅之外,没有创新书法的各种病笔。如果能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功到自然成,到一定程度自然就会产生变化,根本就不必歇斯底里地去创新,自然而然的就能形成自己的面貌。

刘洪彪2006年的隶书作品

然而,这是个急功近利的时代,很少人能坐下来扎扎实实的下功夫,都在投机取巧、妄想一夜成名,于是西洋美术各种形式美的理论被生搬硬套到书法中来,美其名曰:艺术贵在创新,尊重艺术家的个性。结果很多人都看到了,不仅丑书大行其道,乱书、吼书也纷纷登场。而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画院、中书协、各大美院、高校都成了创新书法的天下,真正的书法被一步步边缘化,最终退隐到民间,苦苦维持传统书法的传承,使其免于中断。

刘洪彪隶书近作

在这个以创新为名,实则是对书法进行西洋美术化的改造大潮中,一些人想要通过书法出人头地,不是靠功夫,而是靠哗众取宠、投机钻营。于是就有了每一位体制内书法家,都有几十个头衔的奇观,这些职务都与名利密切相关,而与书法水平没有丝毫关系。在这种氛围之下,没有一位体制内的书法家能坐下来,安安静静地写字。字为心画,人心变了,字自然也跟着变。

刘洪彪隶书近作

在时代大潮的裹挟下,只要是想在体制内混出名堂,没有人能独善其身,包括这些一直声名显赫的所谓书坛大家。你再看刘洪彪现在的隶书,早就没有了当初的那种安静、沉稳气,变得躁动不安、形式乖张。点画质量急剧下降,干枯僵硬,这在传统书法中,或者说是创新书法家鄙夷的“写字”中,属于大忌。

清代书论家包世臣在《安吴论书》中就说:“凡人物之生也,必柔而润,其死也,必硬而燥,草木亦然。柔润则肥瘦皆圆,硬燥则长短皆扁。是故曲直在性情,而达于形质。圆扁在形质,而本于性情。”这段话就是在提醒书法家,书法是生命体,要柔润、圆厚,万不可像死物一样,硬燥、干扁。

包世臣语

书法生命体的特征来源于性情,性情又是人心的表现。满脑子名利思想的创新书法家,为了名利地位,就像歌词里面唱的:“生活就像在演戏,戴着伪善的面具,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如此虚伪,哪儿还有真性情。真善美是艺术的灵魂,没有灵魂徒具形式就是再有美感,也打动不了人心。一些人还吹嘘创新书法是什么艺术书法、书法艺术,死物而已。

像刘洪彪这样的创新书法家,早就没有了传统文人的性情,他们所书写的点画根本就没有任何生命体的特征,完全就是死物的形式,具体到刘洪彪的隶书作品,远不如他十多年以前的作品,可以说退步相当明显。

刘洪彪的字是不是退步了?欢迎留言讨论

·原创作品,私自转载、拼接必究·

阐明丑书根源,抨击书画乱象 / 弘扬传统文化,为往圣继绝学 / 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观点 / 如果说得在理,就请关注、赞赏、转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