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促、结、代三种脉象的理论辨析

 尚晓陽 2022-04-01

最近在看中医诊断学相关的书籍,稍有心得便记录下来


脉诊,不过是对脉位、至数、脉长、脉力、脉宽、脉律、流利度、紧张度等八个要素的辨别综合分析。

脉律则是指脉搏节律,正常的脉搏节律应当和缓从容、节律一致。促、结、代就是以节律异常为突出特点的三种病理脉象

伤寒,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主之”这是我看到结代脉第一时间从大脑中浮现的语句。“脉结代”到底是什么样的?是结脉,还是代脉,亦或是又结又代,为什么不是促?心悸兼见脉结代为什么药施以炙甘草汤?下面我们从脉象分析入手,看看能否作出比较好的解释。

促、结、代三种脉象均为脉气不相续接而导致的歇止类脉象。促脉数而中止,结脉迟而中止,且二者止歇不规律;代脉缓而时止,止歇有律且时间较长。三种脉象分别有脉来有力与脉来无力之分。无力者正气虚衰,有力者邪实正虚

结而无力,多因气血亏虚,尤其是心气心血亏虚,不能良好地鼓动与充斥脉道,而导致脉气不相续接;促而无力,多因阳气亏损,虚阳外越,脉动急躁而又续接不畅;代而无力,因脏腑衰败,精亏气少,蓄而鼓脉,一动便虚,需再蓄而鼓。由此观之,较之促结,代脉所显示的正气更虚。

脉来有力则多为邪实正虚。数为阳、迟为阴。促而有力可见于阳盛实热、气血痰食停滞偏热者,阳热鼓动血行,则脉来急数,邪热灼津耗液,心气心血受损,脉气不相续接,故而时止;结而有力可见于阴寒内盛,“血得寒则凝”故脉来迟缓,寒凝而气滞又血行不畅,致使脉气不相续接,而时有一止。又气滞血瘀、痰饮食积均可阻滞气血,致使脉气续接不及,而时有一止,偏热者促,偏寒者结,因邪实故脉来均有力。代而有力者可见于疼痛、惊恐、跌扑损伤等症,痛则气结、惊则气散、恐则气下、血瘀则气滞,均是气机不畅,或兼痰瘀阻滞脉道,脉行不畅而不相续接,多为一时性,但必有正虚之征,无正虚或现弦、动、涩象。

或有常人情绪激动、过度劳累、酗酒饮茶后亦可出现短暂的促而有力的脉象。

总结三种脉象的特点:

促脉:数而时止、止无定数,有力邪热、无力虚阳越。

结脉:迟而时止、止无定数,有力寒凝、无力气血衰。

代脉:迟而长止、止有定数,有力气乱、无力脏腑衰。

图片

图片

图片

分析完脉象,我们再来看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的“伤寒,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主之”这一条文。首先回答为什么是“结、代”而非“促”,因为“伤寒”。伤于寒邪,或寒凝气滞,或寒盛伤阳,故脉行迟缓而非急数,而脉行迟缓的只能是“结、代”。其次出现“心动悸”兼“脉结代”意味着心之气血受损,所以用滋阴养血、通阳复脉的炙甘草汤治疗。到底是“结”是“代”呢?经过思考,我认为结、代均可,重点是脉来无力。若见代脉则正气更虚,脏腑亏损,则可在炙甘草汤滋阴养血、通阳复脉的基础上合上四逆汤,以救阳摄阴。

以上均为个人观点,敬请斧正。


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若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