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文翰:《九要论》、《十大论》均不见于陈沟旧拳谱中

 tjboyue 2022-04-02
文章图片1

《九要论》的来历

文章图片2

《太极拳十大要论》(下简称《十大论》),最早见于陈绩甫之《陈氏太极拳汇宗》(1935年南京版)。陈绩甫名照丕(1893-1972),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长兴之玄孙。原经商,1928年应北平同仁堂店主乐佑申之约北上教拳,后来又去南京、开封等地教拳,遂以教拳为业。

《九要论》原在河南温县赵堡镇等地传抄,正式印入书中公开发行首先见于刘会峙的《武当赵堡传统三合一太极拳》(1991年3月陕西版),相继出版的王海洲《秘传赵堡太极拳》、宋蕴华的《赵堡太极拳图谱》也都有这一拳论(文字略有不同,是传抄之误)。刘本、王本在《九要论》前都有“太极拳”三字,宋本则无此三字。

在作者署名上,刘本题“古传”、王本题“王宗岳著”、宋本注“参考资料”。以上三位,刘会峙是赵堡拳师侯春秀的传人,王海洲是郑伯英的再传弟子,宋蕴华是郑悟清的弟子。郑伯英、郑悟清均出于赵堡老武师和庆喜门下,时人誉为“和氏二郑”,在西安等地颇有声誉。刘、王、宋三位属同一拳系,他们书中的《九要论》歧异之处较少。

近两年出版的有关太极拳的书刊,有的也载有《十大论》或《九要论》,因内容大体相同,就不一一列举了。

以上是《十大论》、《九要论》公开面世的情况,下面再谈一点读者罕知的“秘闻”。

1991年10月在河北邯郸举办的首届“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期间,我结识了好几位赵堡太极拳传人,后来为了组稿又和原籍赵堡后移居西安的郑瑞先生有了书信往来。

他是郑悟清之长子,时年(1991)75岁。他的太极拳是自幼向和庆喜学的(关于和庆喜、郑悟清等人的情况,数年前我曾著文介绍过,不再多赘)。由于他年高德劭,又亲自受教于和庆喜前辈,拳艺知识较为渊博,在信中给我聊过不少鲜为人知的情况。他应香港某同门之约写了一本介绍和氏太极拳的书,请我为他的书稿做些修润工作。在他的书稿中也有《九要论》。

文章图片3

为了弄清这一拳论的来龙去脉,我写信请他谈谈《九要论》的最早出处,和太极拳有无关系。

1993年2月14日郑先生来信说:

“关于九要论的来历,和老师(按:指和庆喜)处没有,别处亦未见过。我父亲(按:指郑悟清)小时同学陈桂林较我父长几岁,小时学一套太极拳,中年习医,在和老师恢复教拳,他也经常去研究……

“民国十九年农忙时间,郝玉朝师兄一天中午拿来一册抄本九要论让我父亲抄写,时间只有一天,第二天下午就得送去。当时我读四年级,就用我的作业本,父子轮换抄写,第二天中午完成。

“完成后,他(按:指郝玉朝)说是由陈桂林家骗出来的。因知他(指陈桂林)有,就(是)不让人看,乘他外出三天的时候,向他女人(指陈妻)要来的。当时陈不知……

当时我记得书(封)面只写九要论,连抄的人名都没有,内中也没记作者及抄写人名。我父亲认为好资料应广传,拿出来首先让师兄弟之间各抄一份,以后他又整齐地抄了一份。以后近年我在抄写时意识到前后没提出太极拳之名。

“杜元化的书(按:指《太极拳正宗》我在郝玉朝师兄处见过,上边没有九要论。”

郑先生还在信上补注:“此书(指九要论)据他(指陈桂林)孩子陈国先(和我同龄同学)说,医书等在乱世损失。”

稍后,为了印证郑先生所介绍的情况,我又通过赵堡济生诊所和少平大夫(和庆喜的后裔,也常和我通信)同陈桂林先生的后人取得联系。陈氏后人在回信中除告诉我陈桂林一生行医情况与和庆喜的关系外,对《九要论》的介绍与郑瑞先生所述一样。只补充一项:“此论是和兆元(和庆喜之祖父)留下的。”

参考郑陈二位先生介绍的情况,可知《九要论》原与太极拳无关(这从《九要论》文字中也可看出,所有太极拳字样是后人增加的)。此文自1930年才公开在赵堡等地抄传。郑悟清公开的目的是《九要论》可做练习太极拳的参考资料,这一点在他的弟子宋蕴华编著的《赵堡太极拳图谱》中可以证实。宋书中的《九要论》既无太极拳字样,还注明是“参考资料”,说明他也知道此论的来历。

至于《十大论》并非另有版本,实系据《九要论》增删而成,其改动之痕迹十分明显:如“一要论”,陈本“夫太极拳者,千变万化…”;刘、王等本则是“且武事之论者…”;“五要论”是讲脏腑的,刘、王等本文字较长,陈本则较简练。陈本的《用武要言》,刘本无标题,与《九要

论》本文相连,王本加题《太极拳释义》。其头一句,刘、王本是“此捶一名心意,盖心意者,意自心出,拳随意发,总要知己知彼,随机应变…”;陈本做“要诀云:捶自心出,拳随意发,总要知己知彼,随机应变…”,

删去了“此捶一名心意”等句,使之成为太极拳的理论,用意十分明显。

文章图片4

陈本把《十大论》列为陈长兴之作,亦无多少根据。在《陈氏太极拳汇宗》中列为陈长兴之作的尚有《太极拳歌诀》、《太极拳总歌》。《太极拳歌诀》在陈沟旧谱“两仪堂本”、“文修堂本”标题是《拳势总歌》,陈子明《拳械汇编》题《长拳歌诀》,均无作者姓名。《太极拳总歌》陈沟“两仪堂本”做《拳经总歌》,也未标明作者,可见与陈长兴无关。

《九要论》、《十大论》均不见于陈沟旧拳谱中,显系陈绩甫据1930年传抄的《九要论》改写而成,冠以陈长兴之名,抬高其身价耳!

民国以来,不少拳师请人代己著书立说,或把近人之作冠以前贤姓名隆其声誉,流风所及,陈绩甫先生恐亦未能免俗,致有此失。

至于《九要论》的原始出处和真正作者,尚望高明渊博之士赐文介绍。(吴文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