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不一样的冬景山水,石涛绘《寒山小景》

 泊木沐 2022-04-02

有些尺幅很小的山水画,画中的气势一点也不小。这样的反差会给欣赏者带来很多惊喜,让大家看到画家的心胸视野。画是画家情感的寄托,也是画家胸中丘壑的外放。现代人喜欢说,心有大舞台就有多大。对于画家来讲,视野有多大,作品就会有多么壮美。这幅《寒山小景》是清初画家石涛的一帧小品,作品尺寸一尺有余。

画中描绘的是冬景山水,比较有意思的是,山中有一道流动的清泉。从这个细节就能看出来,画中景色要么是初冬,要么是冬去春来之际。到底是何时的景色,还要看画中是否有进一步的提示。

石涛 寒山小景

石涛是清初著名画家,他真正被画坛接受大概是在清末时期。他在世的时候,被归于与正统派对抗的野逸派。他的知名度不及同为“四僧”的朱耷。石涛在清末受到完全认可和时代背景有关,随着画家眼界的打开,画家们也在思索如何继承传统的问题。石涛对此有很多精彩的论述。由于这个原因,石涛成为众多画家的偶像。

从这幅《寒山小景》可以看出来,石涛化繁为简,他没有采用宋人技法描绘雪山,采用了逸笔草草的写意技法进行创作。作品尺幅过小,不要适合用细密的笔法,简化笔墨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石涛 寒山小景 局部

画中峰峦起伏处有少许苔点,通过这个细节就能判断出来,石涛画的是冬春交接时的景色。山中虽然寒气逼人,但已经有了一抹春的气息。石涛用“圆笔”和“破笔”进行点苔,两种形式区分中景处山石的层次。石涛画的是寒山,在山岩结构上不宜有过分修饰,只能通过细节进行调整。

小作品要想画出不一样的味道,就需要在细处着眼,不能流于表面形式,而要从本质上挖掘作品的厚重与磅礴。石涛恰当地运用破笔,让《寒山小景》在苍茫之余充斥着天地肃穆之美。方寸之间容纳天下,当然有了足够的气势。

石涛 寒山小景 局部

还有一个细节也能看出来,石涛画的是冬天的“尾巴”。画中多用淡墨,这种水墨渲染的状态模拟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之时的气候特征。他画的是寒山,但又充满了润泽美感。内容和技法相互统一,形成逻辑自洽,让一帧小画有了完整的感觉。

有气势,还完整,这两条看起来很简单,但不要忘记了,这是在一尺有余的画纸上完成的。画画的人都知道,过大的作品和过小的作品,画起来都不容易。从“不容易”之中,更能见证画家的创作实力。

石涛 寒山小景 局部

石涛是一位不走寻常路的画家。他想画画,就去名山大川寻访师友。他眷恋红尘,就去还俗寻找机会。他心灰意冷,就会躲在郊野隐居起来。也许因为他性格中保持了一份真,让他参悟到艺术的真谛,画出来不一样的冬景山水。

拓展阅读

图解画论,直观明了,王学浩绘《山川浑厚》

皇子也爱文人画,清代允禧绘《秋日山水》

悠然自得,画家的文人情怀,王翚绘《山居图》

江南文人的所思所想,钱杜绘《田园幽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