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庆华:​隐士之“显”

 汪平书屋 2022-04-02

本号已入驻“个人图书馆”,欢迎投稿,尤其欢迎人生哲理等历史、文学、杂文、及文学评论类原创文章,若有打赏归原创作者。投稿邮箱:2713023142@qq.com,文后请附微信联系方式和作者简介。

宋庆华:隐士之“显”

作者:宋庆华 

 

从几十列纵队排立整齐的书脊上细觑发现《空谷幽兰》这本不算太厚的书,是因为一片苍白中飘出一叶蓝色才吸引了我的眼球。我拿上手时,书崭新还散发着油墨的馨香,淡蓝色的封面让人顿时感觉别具一格的雅致,作者乃美国人比尔·波特,脑子里不自觉地蕸想联翩,空旷的山谷,飘逸阵阵清幽的草木花香,丛丛兰草随风摇曳展现素雅身姿,想必这是一本文笔优美的情思作品。出乎意料,是这位汉学家走遍现代中国的终南山、五台山、太姥山寻访大山深处诸多“隐者”,调查现代隐士现状,解析中国传统隐逸文化的散文式作品,文笔确实优美流畅,但绝无滥发情殇。读这本书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读完最后一个字,对一个外国学人研究中国文化这么一个犄角旮旯的现象都饶有兴趣地作专门研究,而且提出自己的独有见解,还是有所感动,对书中叙述的那些个居草棚木屋着粗布长衫食粗茶淡饭的山中隐者,总觉着灰头土脸卑微猥琐,泱泱大国名山大川之间,渺渺几个遁于山林的人似乎不足挂齿。于是,书被搁置架上蒙尘,隐士的影子也从脑子里淡出了。

近些年来,也转悠过好些个名山,不经意间在几多不起眼的山坳角落与几多“勉强”算作现代“隐者”的人不期而遇,且有缘作过一些交流,了解到这些个从繁华都市避之于大山沟的人各自多有来头,不是高知高管,就是小老板企业家,曾经有过属于自己的辉煌,大多遭遇一些个挫折坎坷或者历经曲折,萌生退意才来寻觅冷僻俊逸之地,图过安身怡神清静无为的日子,假以时日,有的已混同于当地村民,有的甚至修身修心至一种境界,表现出一副轻松释然的状态,当然仍不乏愤世嫉俗者。不由得使人联想到《空谷幽兰》,遥想史上不乏著名隐者的身影,牵延自己上了一定年纪,经历一些人事,自然产生重新省视这个现象的想法。

想想也是,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迷茫的时候,看不清前路时瞎里莽怆地跟着走,自以为是的认准自己的道走,一段时间后回头看,咦,有幸走对了,或者,唉,不幸走岔了路或者走了一点弯路。复看前路,困惑又迷茫,朦胧与污秽,突地身心疲惫无意再进,于是,让开大道,退避山野,山林便多了一个隐者,俗世便少了一个行者。

任何一种存在权力管控的社会形态都会产生边缘化的或者主动隐而不现的人,尤其在华夏这块地上,进入集权时代,看似不超过三百年就来一波改朝换代,实则二千多年就是朝廷换个班底,又重复“治世——乱世——衰世——灭世”的模式,立朝之初一般是从“乱”到“治”的阶段,百废待兴,上忙于分权记功,“功成身退”祈望博取名声的高洁者,规避“兔死狗烹”的智者,“不屑功名”的义士,忿于分权分利不公的激愤者,出走江湖的多是天下闻名之士。待江山稳固,朝堂上为着私利各自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便出现山头林立朋党之争,争宠依附、把持特权、相互倾轧此起彼伏,弱者被边缘化,失败者则隐退一边积蓄力量或等待时间东山再起,失意者干脆隐居山林,忘却烦恼过自己悠哉逍遥的神仙日子去了。至于普通百姓本身处江湖之远,无谓隐于非隐。

史上说“隐士”,大多褒义且赞美有加,诗意最盛的赞美莫过于范仲淹称赞严光的那四句词:“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此严光者,是汉光武帝年轻时的同窗,辅佐刘秀登基立下汗马功劳,曾与皇上同床共枕,情同手足,但刘秀坐稳天下后绝不“攀龙附凤”,三番五次拒绝给他封官授爵,去了风景如画的富春江畔做起了闲云野鹤。

做隐士,寻觅了一个好去处又留下一篇篇优美诗文的陶渊明,隐了反而更显。想起他,脑子里就闪现出《桃花源记》所描绘的那块隐秘境地的田园风光,还有一连串“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映照的自在与宁静景象。崇尚这个史上因“隐”而“显”的诗人,欣赏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情怀,更为他“不为五斗米折腰”蔑视权贵遗世独立的名节而折服。唐代那个因琢磨“推敲”二字闻名的诗人贾岛,还有一个首《寻隐者不遇》以白云、苍松喻意超凡脱俗隐士的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写“隐者”而感之作,至今读来既脍炙人口又勾人联想翩翩。

古代把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称做隐士。这个“士”有点嚼头,一般是指在朝堂有地位自己有文化,再差也是有一官半职的人做官的人,包含名头更大的士大夫跑到山里躲起来,才算货真价实的隐士。追溯起来,国人出隐士,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当属许由。尧是上古时期天下明君,听说许由品德高尚,才智过人,很受部族崇敬,就想传帝位于他,孰料许由以“淡泊为大”拒绝了请求,还说:“我代替你难道就图天下名吗?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名实相比,实是主人,而名是宾客,难道我就为了这个宾客而来的吗?”尧帝就要他当“九州长”,他听烦了就跑到颍水边去洗耳朵,接着就连夜去了岐山隐居不出。许由跑路,尧帝要传位给巢父,这先生更怪异,不仅拒绝,还跑到阳城遭棵大树筑巢而居。商代末年的佰夷、叔齐不愿继位不说,还躲进首阳山以“耻食周粟”而饿毙。

史上还有许多自身隐匿而借助他人造事或著书立说而出名的“隐士”。相传鬼谷子先生,长期隐居鬼谷洞,精通诸子百家,教苏秦、张仪以纵横术,教孙膑、庞涓以兵法,后因学生在战国时期纵横捭阖屡建奇功而牵扯出师名。黄石公隐匿至深,神龙见头不见尾,秦末乱世自称“圯上老人”现身颍水桥上授张良《太公兵法》和《黄石公略》,助张良辅佐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明代王阳明在官场有所作为,但不见大功,转向心隐,“龙场格物”创立“心学”,扬名天下。

历史上隐士的奇闻轶事堆积演绎,包括对这一现象的认知、分析和探讨逐渐形成一种中华文化独有的底蕴。远至老子、孔子、庄子的著述可见其踪迹,老子明确说:“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孔子尽管自己矢志于世救世,但赞赏隐士“贤者避世,其次避地”的做法。历史脉络表明,道家渊源于隐士思想。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惯来命名的寒食节,就是为着纪念春秋时期晋国隐士介子推而设立的。晋公子重耳被逼逃亡时,介子推亲随十九年,期间“割股奉君”救其危难。待重耳归国为晋文公遍赏功臣时独遗漏了他,介子推愤怼他人势利,背上老母亲躲进绵山,缄口“不言禄”做了隐士。他这一“隐”激起晋文公幡然醒悟,立马派人搜山,无果。有人出馊主意放火烧山,意图逼其出山,岂料介子推和母亲被烧死仍不下山,死后留下一诗:“割股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晋文公命将介子推死难日设为禁火凉食的寒食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一个农历节日便有了“隐士”文化背景。

但凡有名有事见诸史册的所谓“隐士”,不管是“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还是“心隐”或“身隐”,都是在“隐”与“显”两者之间权衡、选择、取舍, 但无一不是以功利为目的来决定的,有的甚至把“隐”与“显”直接作为捞取功名利禄的工具。有一个成语叫做“终南捷径”,出自《大唐新语·隐逸》,原本是指唐代卢藏用举进士不受重用,继而隐居终南山赢得高洁的名声,果然被召任官的故事。卢藏用者,乔装隐士,实质上以“隐”为桥,搭建通往功名利禄的便捷之路。实际上,“终南捷径”早已有之,只不过没有象卢藏用手指终南山,颇有深意地说:“此中大有佳处,何必在远?”不料遭遇上真隐者司马承祯道士一语戳破:“以仆所观,乃仕宦捷径耳。”才留下这一典故。距此上千年的姜子牙,饱读诗书满腹韬略,可直到70岁还闲居乡间。闻知周文王狩猎将路过家门,他故意设计在渭水之滨用直钩垂钓,四处宣称“宁愿直中取,不愿曲中求。”终于“偶遇”文王官拜“太师”尊为太公望,辅佐文王、武王兴旺霸业,消灭商纣,建立周朝,政绩卓卓。典故“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说的就是其人其事。至于欲仕故隐的假隐士的代表,首数人人耳熟能详的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谋名仕推荐,使刘备三顾茅庐,定三分天下,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美名,留《隆中对》、《出师表》、《诫子书》千古名篇,因其业绩煌煌,即使隐士的“假”也作为高明计谋被后人津津乐道,“孔明”鲜为人知而“诸葛亮”成为“聪明人”的代号。

历史上对做官争议颇大诟病甚多,褒贬不一,但对隐士总是与“高士”“处仕”“雅仕”“名流”形象联系在一起,似乎都是一边倒的褒义,名气盖过许多做官的人。毕竟在众多趋之若鹜的求官潮流中,隐士为反其道而行之的逆行者,是为极少数,又表现为弱者的具象,自然搏动人们的怜悯之心。

与世俗社会发生冲突,绝世者选择决绝辞世自行了断,绝望而又想延续生命者选择出家断绝红尘,失望而又心中不甘彻底割离者才走隐仕这条道。可见什么境界的“隐”都隐而未断,甚至是一种故弄玄虚,欲“隐”更“显”。所以,史上有点名望的隐者并非彻底意义上的隐者,大都将自己“藏诸名山”,目的还是为着“东山再起”或者“传名万世”。

精通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南怀瑾认为,中国文化几千年来,影响最大的并不是孔孟,也不是老庄,而是隐士思想,至少对隐士思想的推崇有着三千年传统,除了道家思想里形成了一个学派,而一般国人的脑子里或多或少都存有隐士思想。

现代社会的所谓“隐者”,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与现实时空或者身边的一些人事格格不入,继而采取避世的生活方式,算不得真正的隐士,包括《空谷幽兰》记下的和我们所遇见的,毕竟现代社会交通、通讯、资讯如此发达,到哪里去寻觅与世隔绝之地和完全独立遗世之人。不过,有“隐”这条路,使生活不遂意者同样怀揣希望与憧憬去到一片恬淡宁静之地,于山野中林泉旁换一种活法,不也是一种适得其所?诚然,这些个以不妨碍他人和社会的生活方式生存的人,偏居一隅,修心养性,既是适合其个性特点的生活状态,也为当今多元化社会所包容。

解析隐士现象在于扬弃,取其远离喧嚣浮躁而静心修身养性的做法,以期健全人格,磨砺心志,跟上大时代的步伐,奔向伟大辉煌的未来。

作者原创文章:

宋庆华:笑着往后退

宋庆华:母亲喝茶

作者:宋庆华,职业警察,偶有文字见诸报纸杂志网站

精彩回顾
以色列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为什么打仗打得越来越强?
龙应台:每个时代都有不思考的人
马斯克警告:人工智能威胁,比核武器还要大

我们都是幸存者 ——对生命和灾难的思考
人渣是怎样炼成的
史上那两场因“调戏妇女”而引发的著名战争
清朝临近崩溃的时候,为什么不退守东三省?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