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各家著名的取膏肓穴之法

 在水一方2 2022-04-02

宋代的取穴方法要求精细,体现在取膏肓一穴上。膏肓,位于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左右各一穴。主治咳嗽,气喘,肺痨,健忘,遗精,完谷不化等症。庄绰的《灸膏肓腧穴法》一书中记载了13种取膏肓穴的方法。

庄绰患疟疾被误治,酿成重病,亲身体验了翁家传灸膏肓俞之法,恢复康健后,对这一疗法深信不疑。从而收录了《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太平圣惠方》等诸家灸治膏肓穴的经验和方法,还包括石藏用、张济、潘琪、泉州僧人等人的经验著成此书。

书中列举了《备急千金要方》中对于灸膏肓穴的取穴方法:要求坐位取穴,充分暴露肩胛部,灸之才有效:“令人正坐,曲脊伸两手,以臂著膝前,令正直手大指与膝头齐。况且国内政治趋于稳定,经济和文化到了空前发展。

取膏肓穴之法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对膏肓穴引用了《备急千金要方》“无所不疗”的功效,取穴无论正坐还是侧卧,皆需将肩胛骨分离灸之才有效,如“令人正坐,曲脊伸两手,以臂着膝前,灸中间。从胛骨之里,去胛容侧指许,摩膂去表肋间空处,按之自觉牵引于肩中,灸两胛中一处,至百壮,多至五百壮。

当觉下砻砻似流水之状,亦当有所下出,若得痰疾,则无所不下也。灸之无验。此灸讫后,令人阳气康盛,当消息以补养。对于正统观念、夷夏之辨根深蒂固的儒家文化而言,南诏世隆纯粹是 个僭越者,史家不愿过多挥墨于他,时至今日对于世隆的研究也相当薄弱,很少有人涉及。

此外《灸膏肓腧穴法》中还收集了其他各家取膏肓穴之法:揣骨定穴高下法、定穴相去远近法、钩股按穴取平法、参验求穴法、坐点坐灸法、石用之取穴别法、叶潘等取穴别法等共计13种,并于法后附图18张,图文并茂的为后世临床施灸膏肓穴留下了丰富的参考依据。无论哪种方法选取膏肓穴,强调体位务必使两肩胛骨充分分离[取穴才会准确。《针灸资生经》中《卷二 点穴》中主要引用《明堂》和《千金》有关灸位、灸序的描述。讲求施灸要体位平直,取穴时和穴位点定后不能移动。书中写到:“《千金》云:凡点灸法,皆须平直四体,无使倾侧,灸时恐穴不正,徒破好肉尔。

(《明堂》云:须得身体平直,四肢无令拳缩,坐点无令俯仰,立点无令倾侧。)若坐点则坐灸,卧点则卧灸,立点则立灸。反此则不得其穴。王氏重视施灸体位对取穴准确性的影响,为了取穴精准,大多灸方后都有具体的折量方法。如“白浊漏精,灸大椎骨、尾龟骨并中间共三穴,以绳量大椎至尾龟骨,折中取中间穴。“腰痛不得俯仰者,令患人正立,以竹拄地。度至脐中断竹,乃以度度背脊,灸竹上头处,随年壮。”

依病确定施灸方法

《针灸资生经》中部分灸方则有特殊的施灸方法,如对于急症使用诸火齐下法,《卷四 中风》中记载“饮食不节,酒色过度,忽中此风,言语涩,神效不能具录,依法灸无不愈。《针灸资生经》尊崇《千金》先上后下,先阳后阴的原则,书载“《千金》云:凡灸当先阳后阴。言从头向左而渐下,次后从头向右而渐下,先上后下。”《卷四 中风》“其状觉心中乱,神思不怡,或手足麻,此将中脏之候。

不问风与气,但依次自上及下,各灸五壮,日别灸随年壮。”如书中《卷四 中风不语》记载“中风失不能言,语缓纵不随,先灸天窗五十壮,息火仍移灸百会五十壮,毕还灸天窗五十壮。若发先灸百会,则风气不得泄,内攻五脏,喜闭伏,仍失音也。所以先灸天窗次百会,佳。”中风失的施灸治疗中,要求施灸的顺序是先灸天窗再灸百会,可使风邪得以出路。

王执中认为施灸次序应着重考虑季节更替对人体的影响。在《针灸资生经》中《卷五·胸满》记载“小儿龟胸,缘胎热胀满攻胸膈所生,又缘乳母食热面五辛,胸转起高,灸两乳前各寸半上两行三骨罅间六处,各三壮。春夏从下灸上,秋冬从上灸下,若不依此法灸,十不愈一二。”施灸的顺序应多考虑综合因素,辨证施灸,书中所给出的灸序经验值得临床中进一步学习与考证。

《灸膏肓腧穴法》推崇《备急千金要方》和《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的思想理论,分别论述了《备急千金要方》、《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中有关灸膏肓穴的内容。《灸膏肓腧穴法》推崇《备急千金要方》中关于膏肓穴的取穴方法,书中引用了孙思邈对膏肓穴的论述,认为此穴有无所不治的功效,主治虚损、失精、咳逆等症:“膏肓腧穴,无所不治,主羸瘦虚损,梦中失精,上气咳逆,狂惑忘误。”

书中详述了孙思邈对膏肓俞穴施灸有效的方法,便是要找寻肩胛骨内侧“按之牵引胸户”的一点。他强调对膏肓俞穴要施以少则六百壮多至千壮的重灸,方得疗效。对于灸后的调养提出施灸后阳气充足,须多休息是机体恢复:“灸讫后,令人阳气康盛,当消息以自补养。取身体平复,其穴近第五椎,相准望取之。”

推崇古籍

次列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的灸膏肓穴的思想,认为膏肓穴主治虚损、失精、咳逆、发狂健忘等症。并记载了膏肓穴的定位方法,记录了灸膏肓穴时的感受,如灸感似砻砻流水状,是正常的感觉;若灸感向下放射,即是患有痰饮疾病。对已经困倦的患者施灸时,应令其侧卧取穴;对于不能久坐的患者,应伸开双臂,牵拉肩胛骨使之分离。

窦材初习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孙兆、初虞世、朱肱之书,“治小疾则可,治大病不效”,后遇关中老医,拜其为师,精研《素问》、《灵枢》,医术大进,疗效显著,被誉为“扁鹊再生”书载“每以扁鹊自比,谓医之正派,我独得传,乃扁鹊再出也,故自号扁鹊”。窦材晚年“将追随先师所历之法,与己四十余年稔之所治验”,欲“革古今医人之大弊,保天下苍生之性命”,将其医术心法尽传。全书共有上、中、下三卷,主要以介绍灸法为主。

卷上论施治的原则;卷中、下记载各科疾病的各类治疗处方,并附验案40余例,后列气海、石门、关元等“周身各穴”26个。全书语言简明,用灸法,且附有很多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医案。王执中尊崇古籍,但对书中可疑之处却不泥古。他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及《备急千金要方》等古籍作对比,校勘正误,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对是否可灸的承泣、肩井、心俞、天牖、尺泽、少海共计6个腧穴进行考证。如在心俞可否施灸方面提出“权其缓急”不可拘泥。“《铜人》云:心俞不可灸,可针入三分。世医因此遂谓心俞禁灸,但可针尔。殊不知刺中心一日死,乃《素问》之所戒,岂可妄针耶?《千金》言风中心,急灸心俞百壮,服续命汤。又当权其缓急可也,岂可泥不可灸之说而坐受毙耶?”

书中还对睛明穴应“针一分半”展开针刺深浅的考证:如“按《明堂》云针一分半,《铜人》乃云入一寸半,二者必有一误。予观面部所针,浅者入一分,深者四分尔。而《素问气府》注亦云刺入一分,则是《铜人》误写'一分’为'一寸’也。”考证穴位名称:太泉即是太渊。书中载“《铜人》曰太渊,《明堂》曰太泉,疑是二穴也。予按《千金方》注云:太泉即太渊也,避唐祖名改之。

结语

书中补充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中并未记载的11穴,如明堂、眉冲、当阳、神聪、前关、督俞、气海俞、关元俞、胁堂、风市及膝眼等。书中附有的穴图,使得阅读更加形象直观。《扁鹊心书》书中开篇就论及治病当明经络,强调学医之人必明经络,否则可能延误诊治,“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卷上·当明经络》)。

即不明经络理论则不知疾病的本源,而无法辩别阴阳:认为“盖经络不明,无以识病证之根源,究阴阳之传变”,“今人不明经络,止读药性病机,故无能别病所在。漫将药试,偶对稍愈,便尔居功,况亦未必全愈;若一不对,反生他病,此皆不知经络故也。”书中反复强调经络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性。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