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读原著 2022-04-02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孔子常教导学生要言行一致,不可巧言令色。对针对不同的学生,孔子的教学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有一天,子路对孔子说:“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 孔子说:“你有父亲兄长在,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

   孔子恐怕子路还未孝养父兄,就去杀身成仁了。过了一会儿,冉有也来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 公西华问道:“先生!子路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有父兄在。冉有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应该闻而即行。我弄不明白,请教先生?” 

   孔子说:“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武勇过人,所以我让他谦退。”

     丰子恺先生在《怀李叔同先生》一文中有记叙这样一个老师李叔同的细节—— 
    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不唱歌而看别的书,有一个人上音乐时吐痰在地板上,以为李先生不看见的,其实他都知道。但他不立刻责备,等到下课后,他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某某等一等出去。”于是这位某某同学只得站着。等到别的同学都出去了,他又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向这某某同学和气地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或者:“下次痰不要吐在地板上。”说过之后他微微一鞠躬,表示“你出去罢”。出来的人大都脸上发红。
 又有一次下音乐课,最后出去的人无心把门一拉,碰得太重,发出很大的声音。他走了数十步之后,李先生走出门来,满面和气地叫他转来。等他到了,李先生又叫他进教室来。进了教室,李先生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向他和气地说:“下次走出教室,轻轻地关门。”就对他一鞠躬,送他出门,自己轻轻地把门关了。
  俗话说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作为教师,同样有一点东西非常重要,即要非常清楚知道自己有什么,可以给到学生什么,能否给学生做道德上的榜样,能否在学问上给学生带来大的启发,清楚了这些,然后再去从事教师这个行业,才会有最基本的心安和从容,正如 《白虎通·三教》中所言:“教者,何谓也?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

   其次,要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类型,然后根据不通类型因材施教,辨证施治,才能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礼记·学记》中就说:“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用今天的话讲, 即学习的人有四种毛病,或者是不足之处,教育别人,传授知识的人一定要知道。主要是人的学习态度,有的人贪多求快,贪多而不求甚解;有的人蜻蜓点水,孤寡浅陋,视野不开阔;有的人急于求成,专找捷径;有的人畏首畏尾,遇难即止。这四种毛病,心思没有完全相同的。教书的人知道了这些人的心思,才能对症下药,纠正这类毛病。所谓教师,就是善于帮助学生澄明其善性,发挥其长处,并能纠正学生的失误的人。

   针对这些不同问题的学生,孟子最早提出了教师的五种必备教育方式。

  孟子说:“君子教育的方式有五种:有像及时雨滋润沾化,润人细无声的,有帮助养成品德的,有帮助发展才能的,有解答疑问的,有以身作则,靠品德学问使人私下受到有益教诲的。因材施教,这五种就是君子施行教育的常用方法。”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