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

 读原著 2022-04-02
      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战国时,邯郸的大思想家荀况在他的不朽著作《荀子.大略》中,讲述了一个生动感人的《坐怀不乱》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柳下惠,他是春秋时鲁国大夫,任士师(掌管刑狱的官),是个道德高尚的人。有一次柳下惠到外地办事,耽搁了出城时间,此时,客店也已住满了客人,他只好到城门下夜宿。不久,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也来到城门下夜宿。柳下惠见那女子衣服单薄,冻得瑟瑟发抖,恐怕那女子冻死,就用自己的棉衣把她裹在怀里,一直到天亮,丝毫没有淫乱行为。
   柳下惠品行高尚,是当时少有的圣人君子一类人物,受到儒家的高度赞赏。孔子以他为“被遗落的贤人”,孟子尊其为“和圣”。

    初,孤竹君欲以三子叔齐为继承人,至父死,叔齐让位于伯夷。伯夷以父命为尊,遂逃之,而叔齐亦不肯立,亦逃之。伯夷叔齐同往西岐,恰遇周武王讨伐纣王,伯夷和叔齐不畏强暴,叩马谏伐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姜子牙曰:“此二人义人也,扶而去之。”后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饿死首阳山。

    伯夷、叔齐的高尚德行,同样为历代圣贤和文人墨客敬仰和称颂。姜太公曾评价说:“此义人也!”孔子曰:“古之贤人也。”但伯夷叔齐肯定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修到这种品质的,正如管子曰:“故伯夷、叔齐非于死之日而后有名也,其前行多修矣。”

   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也者。”在四圣中,孟子最佩服的仍然是孔子,孔子是集大成的人。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此书福泽千秋万代,影响深远。

    汉代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对孔子这样赞道——

    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史记》)

    孔子不仅在当时是社会上最有德,最博学的人之一,在世时即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真正实现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他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德参天地,道贯古今 ,其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孟子说:“圣人是百代人的师表,伯夷、柳下惠即是这样的人。所以,听说过伯夷的道德风范的,贪婪的人会变廉洁,懦弱的人会立定志向;听说过柳下惠的道德风范的,刻薄的人变得厚道,狭隘的人会变得心胸宽广。圣人在百代之前奋发有为,百代之后,听说过他们风范和事迹的人,没有不振作奋发,感发兴起的。不是圣人,能有这样的感召力吗?百代以后的尚且还有这样的影响,更何况当时亲身受过圣人熏陶的人呢?”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