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一个人开始真正惟精惟一的专注于自身的进德上时

 读原著 2022-04-02
   弟子晚上总是失眠,根本原因在胡思乱想,想过去的人,想当天发生的事,想未来的千万种不确定。最扰乱他心神的,是那些生活中所遇小人,以及他们所做的诸多心机重重之行为,想不通为什么明明自己做得好了,却还是有很多时候都得不得理想中的结果。

    先生对这一切早就看在了眼里,一日讲学期间,先生跟他道:“一直以来,你的人品在师兄弟中间都是很出类拔萃的,但你知道吗?你事做合格了,你的神色却并不太好,这样下去,并不能为你带来多大的福气,你的心还是放出去的多,收回来的时候少,当有一天,你能把心真正全部凝聚于一,复归于初,全神贯注到自我本身的进德上时,你的生命境界才会真正廓大开来。
   
   王财贵先生曾教导弟子道:'凡是你心下觉得有点扭捏,有点烦闷,有点沮丧了,你都要立刻知道你是一个自私的人。凡是自私的人都很可怜,为什么?因为他很可恶,他根本就是一个贪心的人。他贪求什么呢?贪求自己有名声、有地位、有掌声,他希望什么人什么事都顺着他,但那是不可能的。从今以后,你要顺着人顺着事,然后以你的德来让人让事能各安其位各得其所。’

     人世间所有那些称之为'情绪’的东西都是因自私而来,都只是你习惯性的只为你的小我着想,没有以成圣为立志,没有以天地之心立命,以此生命总是耗费在鼠目寸光的眼前患得患失中,为小我的欲望不能满足而不断生出无限怅惘忧怨,终究小局一生,苟且一生。

    还记得孟子所言的'浩然之气’吗?

    ——'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元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元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注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 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对于人情世故 ,只要尽心,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就好,自己的慊心是最重要的,外来的反馈无关紧要,不要去期望结果。'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人家暂时对你的不了解,对你的误会,对你的嫉妒恨,对你的一切不如你意的表现都会随着你在进德修业上的心无旁骛,你逐渐无声变得强大后而自然冰释。

   但同时,你也要深记得,对于自身的完善,有个集义的过程,每时每刻提醒自己以行慊于心为检验处,曾经的不良习气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自然更正涅槃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欲速不得。养心如养苗,不养就杂草丛生,祸害无穷;养则日新一日,以人一己十的功夫不断精进,绝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总想着'义袭而取’,更也不能求之过急,想毕其功于一役。

    一个人这一生所真正拥有过的真切人生只有一种,那就是从自己的真心,精诚于己,唯有这种东西才是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其他的任何东西,求不一定得,得了也不一定能长久心安的把握得住,生命潜能更是无法尽性展发出来。”

     听了先生的启示后,弟子焕然新生,多少年后,当他站在人生之巅谈起自己生命的最大转折时,第一时间感恩了先生当年的那一席点拨,自己还补充道:“ 在那以前,我总是很敏感,对身边所遇不顺人事投入了太多不必要的精气神,去将其当回事,耽搁了自己。后来当我把人生的宝贵精力只用在自身的精进日新上时,我整个人俨然就如有神助,干什么都越来越从容,越来越能游刃有余,举重若轻,事半功倍,进而熟能生巧,人无我有,人有我绝,人绝时,我早已能出神入化了。当我高出人群很大一截时,我蓦然发现,我身边的境况也越来越顺了。原来,当一个人开始真正惟精惟一的全力专注于自身的明明德,自身的所好,自身的精进上时,世界真的会境随心转。

        除此以外,我的附带收获还有量随德进,——德大,量不自然的都变大了,先前不能原谅的,不能接纳的,后来都能原谅,都能接纳了;先前看不惯,看不顺的,后来都能看淡了,看开了;先前见人有好人,坏人,后来只见其善,正如《传习录》中的一个典故,——又一日,董萝石出游而归。见先生曰:'今日见一异事。’先生曰:'何异?’对曰:'见满街人都是圣人。’先生曰:'此亦常事耳,何足为异。’  '见满街人都是圣人’,这正是一个人德提升到一定程度后才有的廓大天地。很多人终其一生都走不到这里,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跟我当初一样,人生路的走法一直是颠倒了本末,没有把无价的生命精力用在刀刃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