圜钱,最早是由玉璧和古时的纺轮演化而来的。圜钱是沿用璧、环的专称来称其形体的。 本人藏有一品。面文“重一两十四铢”圆钱。实测 直径39-39.5mm,厚2.4mm,穿孔径8.5mm,重22.74g。面文铭镌重一两十四铢,光背。钱文深峻,字形硬朗,其包浆层次丰富,有黝黑褐色,红色、绿色、黄色、土灰;在币文和外缘凸出处包浆裸露部分可见到金色,在阳光下折射时金光闪闪。铸造精工,厚重沉手,老道耄耋,整体保存完好,品相极好。 ![]() ![]() ![]() 察其铸制特征,外缘非规矩圆形,其内圆和中心圆穿口均欠形,直径有大小差异,轮边未修,浇口凸起明显可见其铸柄。铸痕明显,正是春秋圜钱原铸之应有典型品貌。显而易见,本品是一枚难得之开门战国圜钱,具有极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搜狐泉友“青云辽阔”2019年4月2日发有一枚“重一两十四铢”银质钱。说是规格为直径:3.7cm重量:11.6g,现展于河南省新恒丰艺术馆。 ![]() ![]() 与直径3.9cm厚2.4mm,重量高达22.74g的本人藏品比较,这一枚直径仅比其小2mm,在不知厚度的情况下,假设厚度与本人藏品相当,但重量却轻达11.14g ,接近一倍之巨。 因无金相检测设备,我采用体积与金(AU) 比重计算式粗略计算后,减去中穿口的重量和钱币凹陷下去的部分(取完整圆饼体积的70%),该藏品币的重量理论值是22.148g。因此,大胆推测此藏品是金质钱币,如推测属实,则它比博物馆藏的那枚“重一两十四铢”银质钱应该是更为贵重! 2022年4月2日撰稿于成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