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本管理的8个常见问题

 乔诺咨询 2022-08-24 发布于上海
4月25日起,每晚19:30,
新增长之路论坛与你不见不散~

第一讲:方太新增长之路实践
分享人:方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茅忠群
(点击下方按钮,立即预约↓↓)
▪ 来源:乔诺专家团队
▪ 关注乔诺之声,做行业领导者(ID:geonol)

编者按


成本五讲已于3月宣讲完成,五位专家的精彩分享,撬动了很多企业成本认知的天花板。

在直播过程中,我们收集了客户关注度最高的部分问题,向实战经验丰富的专家请教,以下作为分享:

· 趋势篇
什么是极致成本管理?

上游是“巨无霸”供应商,我们该如何管理成本?

目标成本如何分解到各个部门?

· 研发篇
产品研发过程中,如何平衡效率和成本?
怎么把握“过设计”和“欠设计”的度?
市场需求多样性和个性化产品,跟减少SKU数间如何平衡?

· 物流篇
目前油价上涨,突发疫情又导致运费的增长,如何降低物流成本?
如何做好客户需求分析,实现综合成本最优?

……采购篇、落地篇,更多精彩问答,将在下次分享。




 问题一 

什么是极致的成本管理?

极致成本管理就是:有超越的目标、有充足的机会、有完备的策略、有预想的结果、有长效的机制。

对于极致成本管理,标杆企业内部定了这样的目标:

1. 平均端到端成本:比对手低20%(若没有对手,每年降20%)

2. 人均效益:每年提高15%;

3. 利润:一家利润之和等于行业其他家的利润总和…

以此推动企业持续改进,保持超强的成本竞争力。


苹果公司和国内标杆做的都很好,比如H公司“232成本战略”:老产品每年降成本20%;新一代产品相比老一代产品,成本下降30%;相对友商或竞手,具有20%成本优势



 问题二 

上游是“巨无霸”供应商,我们该如何管理成本?

我们服务过一家企业,他们60%原材料成本来自钢铁,供应商是巨无霸。

公司这类产品种类有20多种,有上千种规格;很多规格量太少,供应商经常不愿意接单,供应链采购的领导为此非常苦恼。
1. 看短期。要关注产业链的行情趋势,持续构建洞察能力与预见性,成本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只能随行就市。
2. 看中期。要持续内部聚量,与上游企业建立良好关系,获取相对竞争优势。
3. 看长期。从物料、模块、产品、解决方案等各层级寻找替代,做好备份预案。



 问题三 

目标成本如何分解到各个部门?

标杆企业目标成本基于设定的三原则(市场导向、竞争导向和自我改进导向),在产品概念阶段就定了目标成本,基于目标成本来确定设计方案。

假设新产品目标成本设为100块钱。此时研发、采购等都会参与进来,一起研讨用什么样的方案实现这100块钱的成本。

1. 研发:起初,研发会给出来方案A、B、C,对应着3条物料实现方案。
2. 采购:针对这些物料后续的价格走势,采购给出分析和预判,结合行业里每个物料未来走势或者新技术的趋势,再结合解决方案。
3. 开发:最后选出来一个能达成100元目标成本的主研发设计方案,进行开发。


很多公司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出在哪了呢?就是先有设计方案,基于设计方案再去确定并分解成本目标。

此时对采购而言,基本只有压供应商价格这一条路,或者换供应商、让研发在设计过程中做一些非常细微的调整。这个情况下,降本真的很难,因此也就很难做出具有成本竞争力的产品。



 问题四 

产品研发过程中,如何平衡效率和成本?

我们经常遇到企业研发反馈,因项目进度紧张,忙着设计赶工,没时间降本。

1. 企业高层决策。项目时间进度是否高度敏感?即使赶工,也要为成本优化等留有预案。
2. 卷入外部资源。研发设计开发过程中,早期就通过采购卷入外部资源,让更多人一起投入来做成本工作,而不要把问题烂在自己的篮子里。
3. 时间管理。要审视研发团队的时间与资源管理,原则上投在“重要又紧急“及“不重要紧急”的事项最长不超过20%!如果比例过高,建议要学习研发项目管理中的时间管理部分。



 问题五 

怎么把握“过设计”和“欠设计”的度?‍‍‍‍

这个度就是“刚刚好”。

欠设计——局部而非全局最优的设计
过设计——客户不愿意为之买单的设计
刚刚好——商业成功的设计

根据商业成功的目标,“刚刚好”的把握也不一样。例如:

1. 打通商业模式的产品,尤其在创新品类做MVP验证,不关注设计的完善,只关注主功能的可用就可以,设计要快速迭代。
2. 面向高端大品牌的产品,引起行业关注,这样的产品就是要酷到亮瞎眼,那么盈利就不是TOP目标。
3. 规模发货的主流产品,是公司主要盈利来源。那就要在设计、成本方面做到极致。规划设计的时间要提前,设计细节要考虑到极致,卷入前后端并行开发,发布前守住好秘密避免对手知道和跟进。这些都很重要。
4. 为竞争而做的设计,其目的是为了误导竞争者,或者应对恶性竞争者,那么设计原则,平衡点又不一样。



 问题六 

市场需求多样性和个性化产品,跟减少SKU数间如何平衡?

根据行业来实事求是审视,关键是深入洞察自己行业的商业模式。

如果行业更重视谁做得又快又好,且每一个品类完全不相干,那就深度构建定制化的独特能力:人员、组织和流程。

如果行业更多靠规模盈利,同时也要多样、个性化产品,最常见的就是80%-95%的产品SKU不赚钱,5%-20%的SKU赚钱。那就要朝如下目标努力:

1. 洞察。把场景洞察力作为核心竞争力深入建设;
2. 归一化。研发努力实现从定制化到产品化、产品化到平台化、模块物料归一化。

给大家分享一个SKU平衡的最极端案例:2B的软件行业。

在这个行业,不定制就没生意;如果做定制,则甲方付的钱往往低于开发费用,这样的结果就是:存在大量网上定制版本,人均收益持续被压缩。

我们辅导了两个2B软件的龙头企业,他们都陷入了定制化版本过多的困局。

通过对他们产品系列的商业分析,结合我们自身软件产品线的血泪史,以及对这两个企业深入理解,我们判定:“再这么定制化是没有商业前途的,因为多版本的长尾效应-维护成本将会吃掉公司所有的利润。”
这种情况下,只有定制化到产品化,产品化到平台化,模块归一化,才能实现规模杠杆效应,才能长期盈利吸收越来越优秀的人才(在软件行业,优秀的人才1个顶10-50个),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

当然这个决策中的风险、投资平衡点和团队转身是痛苦的:

1. 从投资上看,就要一边继续做定制化,一边要抽出部分牛人来构建上述三个能力。
2. 从团队转身上来看,就是做事的方法,产品设计开发的方法都要发生变化,还有构建研发体系的深入洞察能力去和市场一起形成双轮驱动。

一个形象的比喻是“高速路上换轮子”

最终,两家企业根据各自的行业、资金实力、战略目标,选择了不一样的路径来走这一条长征路。



 问题七 

目前油价上涨,突发疫情又导致运费的增长,如何降低物流成本?

在当前环境下,物流费用确实增长非常快,物流费用很高,包括运费。并且在疫情影响下,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降本:

1. 优化物流网络布局及运输路径;
2. 通过物流工艺技术优化装载率、包装工艺;
3. 优化服务商合作策略,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此获取价格优势。



 问题八 

如何做好客户需求分析,实现综合成本最优?

关于客户需求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1. 建立销售预测机制。依据客户需求波动情况、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对产品未来的销售计划进行预测分析,给出预测量,并不断滚动刷新。
2. 依据销售预测制定物流计划。依据销售预测量转化物流货量单位,测算所需的物流资源,并依据销售计划的波动情况滚动调整物流计划。
3. 建立销售、物流协同运作机制。建立一套预测机制,协同审视预测结果与实际履行的差异,并且不断审视预测不准的因素和影响因素,来客户需求预测的准确性。

公众号回复“成本”,获取更多成本五讲的相关干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