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学外语的两个重要思路

 逍遥_书斋 2022-04-03

你好,我是爱学语言的小杨,我将会在这个平台上记录我学习语言的过程、经验和资料。

外语学习没有捷径,只能老老实实地学。

但是能不能优化一下路径,让我们少走弯路呢?

当然是有的!

在尝试了多种外语自学的方法后,我总结出两个很有用的思路,有效地改善了我自己的外语学习。

尽早接触原文

这个方法是我从季羡林先生那里学到的。

他写过几篇学外语的文章,里面提到了中国与德国在外语教学上的差异:中国循序渐进,迟迟不让学生查字典读原著,德国正好相反。

尽早接触原文,勤查字典,这个方法确实卓有成效。

原文指什么?

外语教材之外的语言材料,比如外文书籍原著、视频、播客、新闻报道等(学了一段时间,总能看懂)都行,最好是新鲜一点的材料。

尽早是多早?

在接触原文之前,应当先学习一点基础知识:比如语音和语法框架,认识一下最常用的单词。

这些都可以搜到视频资料,简单学习,有基础概念和印象就行了。

为啥要这样?

词汇是“活”在语境中的,语法是从语言材料里归纳而来的。

词汇和语法是一门语言的基石和骨架,应该在语言材料里不断重复、深化和巩固,直至掌握。

#让语言“活起来”

一门新的语言,就是一个新的观察世界的角度。

如果只是为了在ABCD里选出一个正确答案,那这样的外语学习未免太枯燥了些。

大脑在处理完繁多的词汇和枯燥的语法规则后,将其转变为生动立体的情景画面,并加以储存。

这样的语言,是“活”的,而不是孤独地印在纸上的一堆看不懂的符号。

#有效的重复

什么是“有效的重复”?

次数多、情境多

尤其是词形变化丰富的语言,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中,根据性、数、格、时、态的变化而变化。

这样的多次重复,使学习者逐渐熟悉它们的词类变形规则。

词汇往往不止一个含义,与其抱着单词书或字典条目背上半天,不如阅读语言材料,在不同的情境下掌握其丰富的含义。

勤做对比

在自学初期,应尽早接触原文,熟悉该门语言。

在熟悉了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开始对比了。

为什么要对比?

这个方法是我从张培成先生的《汉英对比与英语学习》中学到的。

作为汉语母语者,学习外语时,常常会发现,这些外语与汉语差别极大,甚至让人无所适从。

好不容易习惯了这些外语独有的差异,一提笔或一开口,又不知道怎么说话才准确地道。

那么就需要勤做对比,在对比中深刻体会语言的差异,避免强行拼凑,生凹硬造出不伦不类,难以理解的表达。

什么时候对比?

在基本熟悉了一门语言之后,再开始对比。

“基本熟悉”怎么判断?有一定词汇量,学习了一些基础语法规则,借助词典能看懂简单的文章(粗略理解大概意思即可),这个状态就OK了。

尤其是词形变化丰富的语言,到这个阶段了,就比较容易看出单词的各种变化,熟悉一些相关搭配,能较为准确地划分句子意群和成分结构,便于对比。

要对比什么?

理论上说,所有不同的地方,都值得对比。

然后你会发现,一个句子10个单词,9个都不同,都需要对比。

不过,在实践中,倒不必这么麻烦,想对比什么,就对比什么:

最近学习了冠词的用法,那就可以重点关注冠词方面的不同;

如果发现语序差别很大,就重点关注语序的不同;

这种表达方式在汉语中没有,也值得关注一波;

......

要怎么对比?

对比其实就是找差异,找到差异后,还要处理这些差异。

如何处理差异?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个角度切入。

#形式

精细对比

前面不是已经发现不同了吗?这不就是形式的差别吗?为什么还要对比形式啊?

这一遍的对比是精细的对比,一个词一个词抠着进行对比,不是“晃一眼,不一样,圈出来”的粗略对比。

比如这句话:

He died penniless in Paris.

他死于巴黎,死时身无分文。

只观察语序差异,中文译文将“penniless(身无分文)”放到句子末尾,先交代了主要事件“He died in Paris(他死于巴黎)”。

“penniless”是修饰这个人“died”时的状态,是一个形容词,无论是原文还是译文,都放在了动词“死”后。

当然,也可以放在“死”前,而“在巴黎”也能提到句首:他在巴黎一贫如洗地死去。

这样,几乎整个语序都变了。

#内容

内容是核心

所谓内容呢,也就是这句话包含的核心信息点。

信息点较多时,就需要理清楚之间的关联,然后再重新组合起来。

至于怎么组合,那就交给词汇和语法规则处理了。

比如这句话:

1978年她刚来时可以说是个身无分文的难民。

She arrived in 1978 as a virtually penniless refugee.

假设,中文部分是我们想表达的意思,英文部分是我们表达的形式。

逐字直译肯定讲不通,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处理一下。

这句话有几个信息点:1978年她来了、来的时候是个难民、身无分文。

主要的事件——她1978年来了

增添细节:身份——难民;状态——身无分文

再看英文原文:

主要事件——She arrived in 1978

增添细节:身份——as a refugee;状态——virtually penniles

内容是核心,在此基础上,形式上变出各种花样都可以。

在第一步,观察形式上的差异并总结规律,“知其然”;

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内容表达上,“知其所以然”,让形式为内容服务。

总结

总而言之,外语学习,要重视两点:

一是尽快接触原文,在语言材料中不断重复、深化和巩固词汇和语法; 

二是勤做对比,精细学习,关注分析差异,提高敏感度; 

在对比中又要注意形式上的差异,分析它们是如何为内容表达服务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