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3)三月初三

 春天书屋 2022-04-03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3)三月初三——上巳节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3)三月初三——上巳节

即将到农历三月初三了。您知道吗?农历三月初三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个非常重要的、有着古老传统的节日——上巳节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3)三月初三——上巳节

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禊(fú xì)的重要节日。什么叫祓禊?就是人们要结伴去水边沐浴,洗濯去垢,消除不祥,并在水边举行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也叫“(fú)除畔浴”、“祓除”、“禊事”等。《淮南子·天文训》讲“辰为满巳为平”都属于凶的范畴,逢凶化吉的方法就是祓禊。事实上,上巳的祓禊风俗在春秋战国时代之前就已经形成。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3)三月初三——上巳节

上巳之“”指的是十二地支的巳日,原来的上巳节是在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举行,具体日期没有固定。直到三国魏以后,为便于记忆,把上巳节固定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3)三月初三——上巳节

南朝梁 宗懔(lǐn)撰《荆楚岁时记》载于《四库全书》史部十一 地理类八(杂记之属)

上巳节活动内容相当丰富,除了在溪水旁边沐浴、洗头、野餐等“郊游”之外,还有娱乐性的曲水流杯活动。据南朝梁宗懔(lǐn)撰《荆楚岁时记》记载:“三月三日,四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临清流,为流杯曲水之饮。”何为流杯曲水?就是在弯曲的小溪边,朋友们沿溪而坐,各自守候一处,然后将盛着酒的杯子浮在水上漂流,借流水传杯,酒杯漂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并赋诗一首,以此游戏取乐。这种漂浮的酒杯,两侧有一对耳朵或翅膀,称作“羽觞(shāng)”。所以曲水流杯又称曲水流觞。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3)三月初三——上巳节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3)三月初三——上巳节

十六国时期金扣蚌壳羽觞 青海省博物馆藏

魏晋时期,在三月初三上巳节这天举行“曲水流觞”活动的非常普遍,也是朋友们借机聚会的极好由头,那时有“百戏俱临水,千盅共逐流”的盛大壮观之景象。上巳节经过几千年的流传与发展,在各地已经不止以上活动,有些地方还加入了“求子”、“纪念黄帝诞辰日”等内容。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3)三月初三——上巳节

过上巳节,学古文化。这次给大家带来的是晋代书法家、中国书法之“书圣”王羲之的文章——《兰亭集序》。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3)三月初三——上巳节

王羲之,西晋太安二年(公元303年)出生、东晋升平五年(公元361年)去世,一说东晋太兴四年(公元321年)出生、东晋太元四年(公元379年)去世,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南渡后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3)三月初三——上巳节

王羲之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衔右将军,人称其“王右军”。王羲之的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王羲之堪称中国书法第一人,被奉为中国“书圣”,他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3)三月初三——上巳节

有人会问还有天下第二行书吗?有的。公认的天下第二行书,是唐代颜真卿的《祭侄稿》天下第三行书是北宋苏东坡的《寒食帖》,元代书法代表人物是赵孟頫,明代书法的代表人物是董其昌,清代书法的代表人物是“墨猪”刘墉……扯远了。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3)三月初三——上巳节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浙江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之后写成的,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3)三月初三——上巳节

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公元353年4月22日)这天,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共四十二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曲水流觞,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集,并作序文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3)三月初三——上巳节

《兰亭集序》之所以流芳百世,除王羲之那行云流水、美妙绝伦的书法艺术之外,还在于它以自然、酣畅的辞藻,记录着一个时代的风貌,即魏晋之风。

魏晋人由于饱受三国时期国家四分五裂之祸和常年战争之苦,很多士大夫厌倦社会现实,选择远离政治,要停下来享受生活。其中典型的代表譬如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这七个人经常聚集在今天的河南修武一带,在竹林里,对酒当歌,肆意酣畅,在玄学的境界里追求自我意识、精神的觉醒和提升。正是这些人和这一时代的特征,使我们很多艺术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我们今天说的诗词文学音乐之风格、韵律、节奏,很多词汇都是这个时期产生并广泛应用的。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3)三月初三——上巳节

有人说魏晋是中国古代的一次文艺复兴,真是恰如其分。这时期的中国文化状况,是百家争鸣、空前活跃,在许多特点上都跟西方文艺复兴非常相似。魏晋时期中国各个门类的艺术文化,开始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新人辈出状态。

比如中国的造园艺术在魏晋时期蓬勃发展,后来的唐、宋、元、明、清,都有造园艺术,但都受到魏晋时期的影响;比如中国到处都有魏晋时期的石刻、石窟,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一系列的世界宝贵文化遗产;比如中国的画家顾恺之、文学理论家刘勰、诗人陶渊明,都诞生于这个时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派自由舒适的田园意境,这么有唐诗的韵味,要不细看,你还以为陶渊明是唐朝人呢(陶渊明比唐朝早300多年);再比如书圣王羲之……仅仅一个中国历史上排名第一的书法家王羲之,就让后人赞叹不已,至今难以超越。

可以说,魏晋时期的文化,为开创唐宋文化盛世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兰亭集序》就是在这种社会和文化背景下诞生的文化极品。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3)三月初三——上巳节

342年之后,唐太宗李世民对王羲之及他的《兰亭集序》推崇备至,曾亲撰写《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推颂其为“尽善尽美”。还将临摹本分赐贵戚近臣,并立下遗嘱,要以真迹给自己殉葬。一说当时的太子李治也酷爱《兰亭集序》,并没有将它葬入父亲李世民的坟墓——昭陵,而是将它给自己陪葬在乾陵。总之,目前存世的《兰亭集序》极品,都是临摹品,真迹保存在上述两个坟墓之一当中。下图是临摹的《兰亭集序》神龙版: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3)三月初三——上巳节


读古文,看视频,听音乐(建议最大化后横屏观看):

播放
00:00/00:00正在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兰亭序 (节选)·上巳

晋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领(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这篇创作于1669年前的序文,字面朴素易懂,境界酣畅淋漓、脱俗雅致。这可是千百年来书法爱好者们顶礼膜拜的圣品!

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整天忙碌于工作的人又有几分注意?抑或压根就对这个节日没有印象?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决不能在我们的手中丢弃,否则我们何谈文化自信?我们何不在这个既传统又有浪漫气息的节日里,走入大自然,沐浴在阳光下,祓禊身心的尘埃,听一听王羲之作词、著名作曲家戴于吾作曲、歌唱家于文华颂唱的《兰亭序·上巳》!

延伸阅读:《兰亭集序》第二部分: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讬(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惓(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俛(俯)仰之间,以(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揽(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録(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揽(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王羲之等四十二人在3月初三曲水流觞时所作的诗集——《兰亭集》(来源:《四库全书》之明代陶宗仪编撰《说郛》卷七十五下):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3)三月初三——上巳节

在上巳节里,老程谨以王羲之的妙文、于文华的歌声,给朋友们带去祝福!祝愿大家平安、快乐!


程彦林 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前 于北京

老程家的业余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