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觅丨纪念圣人—孔子

 牛人的尾巴 2022-04-03

韦力,著名藏书家,故宫博物院兼职研究员。浸淫古书三十余年,私家藏书当世无两。留心古书版本、递藏掌故之外,致力于中国古代藏书家遗迹的考察与研究。

《觅圣记》

(附藏书票一枚)

图片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图片

图片
自序

2021411日是孔子逝世2500周年。十余年前,我就想到了这个特殊的日子,故从2012年开始,以寻访孔子遗迹作为对他的祭奠。但计划一度因为意外受伤而中辍,一年后我逐渐恢复,当时觉得距2021年还有较长的一个时段,故暂缓孔子遗迹寻踪,便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其他主题的寻访上。

到了2019年,我决定集中主要精力用于寻访孔迹,但刚跑了大半年就赶上了新冠肺炎疫情,无法到各地探访遗迹。疫情暴发半年多以后,各地防疫措施未见放松,然而我觉得再耽误下去,恐怕难以完成寻访计划,于是紧盯疫情报道,看到哪里确诊病例清零,就奔向哪里。但疫情诡异多变,经常出现反复,有时在寻访途中看到某地出现新疫情,因为担心困在外地,当即中断寻访回京,故十几趟的孔迹寻踪没有一趟能按计划完成。

图片

在此期间,我与一些朋友谈到自己心中的焦急,有朋友劝我说,这部书即便错过了今年,也丝毫不影响孔子的伟大。但我觉得人生还是需要一定的仪式感,2500周年是一个重要节点,以目前的医学发展来看,即使人类能够再长寿,恐怕也难赶上下一个整年份,比如孔子逝世3000周年纪念。因为疫情影响,我无法圆满地跑完计划中列出的孔门与孔迹,但还是努力地把重要遗迹尽量访到,而后将其截稿,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圣人。

为何要纪念孔子?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在中国古代名人中,没有谁能有孔子那么大的社会影响力,他在世之时,就受到弟子们的景仰。子贡说他:“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他的三传弟子孟子则称:“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司马迁在《史记》中第一次为孔子立传,引用了《诗经》中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语来评价他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司马迁接着说:“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此后历代都对孔子推崇备至,尤其是宋代理学家视孔子如日月,朱熹甚至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如果上天没有诞生孔子,不知人类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多久。孔子对中国的教育史和文化史所做出的贡献难以用语言来形容,这正如柳诒徵在《中国文化史》中的总结:“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

图片

其实孔子对后世的影响不仅仅限于中国,他对东亚甚至东亚之外的很多国家都有过重要影响,例如日本古学派创始人伊藤仁斋在《论语古义》中评价说:“夫子之德实为超迈群圣,夫子之道高于天地。”美国学者甘霖甚至认为:“孔子不独为一国之圣人,实为万国之圣人。”这样的评语太多太多,无法于此一一罗列,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在其逝世2500周年的重要日子里,我仅写了这么一本小书来纪念他,虽然这种纪念方式有如在大海里添入了一滴水,但我也只能用自己小小的行动来纪念这位伟人。

图片

为什么要用寻访遗迹的方式来纪念孔子呢?两千余年来,研究孔子思想的著述汗牛充栋,但以探访孔子遗迹的方式来纪念他的著述并不多,更何况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他有关的遗迹也在渐渐消失,虽然有些是旧址重建,但毕竟与历史的真实有了一定的区别。我的寻访之旅是以白描的方式写出我的所见所闻,虽然这个探访之旅仅是时间轴上的一个微小节点,却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当我面对一些遗迹时,真正理解了孔子所言“祭如在”的含义:他真实地出现在了那里,我能感受到他身上散发出的光和热,这种辐射能量使我的心为之激荡。

图片

就现有的遗址看,孔子讲学及出仕地均可寻得,他周游列国的一些地点亦有留存,为了能够系统梳理孔子的身世,故其先祖以及他的出生地亦列入寻访目标。孔子思想能够流传后世,跟他的弟子竭力宣传有着重要关系,故而,我把孔子弟子的遗迹也纳入寻访计划。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此即后世所说的孔门七十二贤,这些贤人乃三千弟子中的出类拔萃者,理应把他们都纳入寻访计划中。然而七十二贤有遗迹者仅三十余位,与这些先贤有关的遗迹分处在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甘肃、陕西、江西、四川等省份。近些年来,我将这些孔门遗迹一一访得,从宏观上理解了孔门的地理分布。

图片

关于七十二贤的生平,历史记载资料较少,其中一半以上的弟子仅存名与字,事迹阙如,然而有些儒学大家虽未受过孔子亲炙,但他们在宣传孔子思想上起到过巨大作用,比如孟子、荀子以及孟子的弟子万章等,将这些人列入寻访计划中,更能够看到孔门思想传播的完整性,因此我也寻到了他们的遗迹,并将相关之文作为附录列于本书之后。

正因为孔子对后世有着如此重大的影响,故千余年来中国各地建起了几千座文庙和孔庙,所以寻访文庙与孔庙也是纪念孔子的重要方式。我的探访孔子遗迹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孔子及其先人遗迹,二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遗迹,三是文庙与孔庙。我将前者命名为《孔迹》,中者命名为《孔门》,后者命名为《孔庙》,以此组成“孔子三部曲”。

然而在实际探访过程中,我发现文庙与孔庙遗迹有几百处之多,而孔迹与孔门仅几十处遗迹,比例相差悬殊,原本打算仅选省级孔庙和文庙纳入三部曲中,但这又涉及近三十个省份,虽然疫情暂歇,但并未结束,防疫措施亦未放松,跑遍各个省份在短期内难以实现,斟酌再三,最终将《孔庙》拿出,今后单独成书,此次仅将《孔迹》与《孔门》合为一书先行出版。

但是,在编纂书稿的过程中,齐鲁书社刘玉林先生提议:应当将曲阜孔庙列入本书《孔迹》部分,这是因为曲阜“三孔”孔府、孔庙、孔林已然成为纪念孔子的不可或缺之地,我觉得他的建议很有道理,于是不拘于体例,将曲阜孔庙纳入本书中。

图片

我的写作方式是通过描述与孔子或孔门弟子有关的事件,同时转述前人对这个事件的看法及评价之语,记录我寻访此遗址的过程、心境以及客观境遇,并感恩朋友们为我的寻访所给予的帮助等,这种混杂方式是否能得到读者的接受,对此我心怀忐忑,等待着读者的评判。文中所用史料,尤其是早期文献,有一定的异文,因本书并非文本考据,故在使用时会择通行说法而从之,文本中的异体字也尽量改为通行字,敬请方家明鉴。

韦力

2021411

图片


图片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