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扶脾养胃治“复感儿”(各科临床)

 学中医书馆 2022-04-04
     江 乐 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儿科

    反复发作呼吸道感染的小儿称为“复感儿”或“易感儿”。此类患儿每次发作,常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病种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等。尤以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性哮喘等病种引起的咳嗽最为多见。

    复感儿患外感咳嗽之特点,常见痰多、不易咳出、日久不清,咳嗽迁延难愈。有的经西药抗生素口服或肌注、静滴十天半月也不见效。有时用中药治疗,单纯治肺攻邪,效也不佳。外感咳嗽,病位在肺,以邪实为主,当以治肺攻邪,此为共识。这对于正常小儿而言,确属常法,也有良效,无需赘述。但对于复感儿,根据笔者多年临床体会,在治肺攻邪的同时,须配合扶脾养胃法方能获取良效。

    一、脾胃不足、运化失常是复感儿外感咳嗽之本:

    复感儿外感咳嗽发病率高,与后天调养不当,脾胃功能失常密切相关。临床所遇易患外感咳嗽的复感儿,以5岁以内最多,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乳食不知自节,且又多为独生子女,备受家长娇宠溺爱,任其恣食甘甜补品、冷饮瓜果而助湿满中,阻滞气机,导致胃肠不清,日久则脾胃受伐。亦或有小儿随双职工父母骑车上班,晨出夜归,遭受雾露雨湿侵袭,此可伤肺,同时亦能伤及脾胃。此即先贤王海藏所云:“雾露入腹,虽不饮冷,与饮冷同,内伤饮冷,虽非雾露,与雾露同”之意。是故,复感儿外感咳嗽临床多表现为标实本虚,除有咳嗽外常伴有面色少华、虚胖或形瘦、多汗、食欲不振、大便不调、舌淡、苔腻白或花剥、脉细无力等脾胃不足、运化失司之象。脾胃为后天之本,小儿一身之营养来源,包括先天之气,无不有赖于水谷精微之补充,才能正气充盛,抗御外邪。脾胃不足,肠胃不清,运化失司则水谷精微不能上输于肺,肺不布精,所生弊端常见有二:一是肺卫之气不足,营卫不和,藩篱不固,抗邪不力,易遭外感。二则津液不化,滞留中焦,聚湿生痰,上贮于肺,蕴伏祸根,一旦与外邪相合,必致咳嗽。而且,脾胃功能不能恢复正常,则外感咳嗽迁延难愈。因此,脾胃不足、运化失司,实是复感儿外感咳嗽之本。

    二、扶脾养胃法用于复感儿外感咳嗽之要点:

    复感儿外感咳嗽多属标实本虚。外邪客肺,痰阻气道,肺失宣肃为标实,且以痰多、不易咳出,咳嗽迁延为临床特征。而痰多,正是平素脾胃不足、运化失常的病理产物。因此,治疗本病,既要疏邪宣肺化痰止咳,祛其标实,又须扶脾养胃固本以绝生痰之源。正如先贤丹溪所云:“凡治痰,用峻利药过多,则脾气愈虚,津液不运,痰反易生而愈盛。法当补脾胃,清中气,则痰自然运下。”祛邪为主兼以扶正固本则外邪痰浊去而病易速愈。若一味攻邪治标,病虽可能一时减轻,但因正气受伐,则痰随去而随生,反使病情迁延难愈。扶脾养胃法即针对复感儿外感咳嗽之本虚而设。

    扶脾:以益气健脾为主。主要用于外感咳嗽痰多见面色少华,精神不振,形体虚胖或消瘦,多汗,纳呆,痰多,大便不调,舌淡、苔白、脉细无力等脾气虚弱之象的复感儿。若在此基础上见有面白无华,形寒肢冷,大便溏薄日久,舌苔白滑,则属脾阳不振,当扶脾阳。这些复感儿常因恣食生冷或遇风寒即易发作。所以在发作期,一方面当宣肺散寒、化痰止咳,药如麻黄、杏仁、苏子、半夏、陈皮、莱菔子等。另一方面须益气健脾,可加白术、苍术、茯苓、甘草,甚至党参、黄芪之类。一般认为外感咳嗽痰多邪实,参、芪之品恐有恋邪之弊而常被弃之不用。古书《医统》告诫后学:“若以耗气之剂太多,脾肺气虚,痰愈甚也,不得过行燥削,使痰既消,津液亦槁。务使化痰复为津液,犹化盗贼为良民可也。”“治痰固宜补脾,以复建运之常。”对于复感儿外感咳嗽,若脾气虚弱之象明显,参、芪之品放胆用之非但无害,反而有益。有些迁延不愈的患儿用之常能速愈。且愈后疗效巩固,可减少复发。笔者治疗此类患儿常以炙麻黄、杏仁、半夏、苏子、莱菔子、百部、苍术、白术、茯苓、甘草为基本方。若见咽红、舌质红或伴有发热等肺热症状,加黄芩、葶苈子、薏苡仁、蝉衣等疏风清肺化痰。若见痰鸣、闻哮鸣音,加地龙。若见脾阳不振之象,必用参、芪,酌加少量细辛、附子以扶脾阳。

    养胃:以养胃阴为主。用于外感咳嗽痰稠兼见面色少华,形体消瘦,情绪不安,食少饮多,汗多,大便干结或数日一解,舌红、苔少或花剥,脉细等胃阴不足之象的复感儿。此类患儿平素喜食辛辣烧炙、煎

    性热等物,日久胃之气阴受伐,炼津为痰,肺卫失荣,抗邪不力,外感风邪,咳嗽易发,且易化热,痰稠难咳。治肺攻邪当以清肺化痰祛其实,药如:桑叶、桑皮、黄芩、薏苡仁、贝母、栝楼、葶苈子等。调胃补虚当以养胃阴固其本,药如:麦冬、沙参、石斛、乌梅等,甚至可用太子参、山药等。古人有云:“治痰用寒凉攻击过多而痰不祛,此必脾气虚而不运行也,亦须佐以温补。此乃治本之法,世谓医中之王道者。”笔者实践体会,此言可信。太子参、山药用之也无妨。笔者临床常以桑白皮、桔梗、甘草、黄芩、栝楼、南沙参、麦冬、苡仁、乌梅、百部、太子参为基本方。若风热表证未解,加炙麻黄、桑叶、蝉衣;闻哮鸣音,加地龙;挟有食滞加莱菔子。

    上述扶脾养胃之法用于复感儿外感咳嗽,可根据标实、本虚之孰轻孰重,酌情调整力度。若咳嗽痰盛,邪实特出而本虚不显,可先突击治肺攻邪二、三日,待邪实渐退时再配合扶脾养胃之法以标本兼顾,可缩短疗程、巩固疗效。若虽邪实特出而本虚亦显,患儿精神萎靡则不宜突击攻邪,必须标本同治。患儿邪实已祛,痰清咳止后,仍需用扶脾养胃法调理一段时间,这样可巩固疗效,延缓或减少复发,也可减轻复发时的症状。因为要求小儿长期服药较为困难,故提倡食疗扶脾养胃有益无害。要劝告家长,小儿咳嗽初愈,胃口稍开时,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切切不可早投滋补食品,生冷饮食当属禁忌。须待舌苔恢复正常,才可恢复正常饮食。若要调补,亦以清补食品为宜,可常食山药、苡米、荸荠、海蛰及少量生姜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