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德哲学Ⅴ】单纯的人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可能是人类

 小播读书 2022-04-04

哲学家孔德说,单纯的人是不存在的,而存在的只可能是人类。

孔德实证哲学体系分为六个学科,并且有先后次序,它们是: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社会学。

而且社会学才是实证哲学唯一的目标。

01

“社会学”作为实证哲学的唯一目标?

为什么孔德把“社会学”作为其实证哲学的唯一目标?

因为孔德的实证哲学的目的是构建一个秩序和进步相一致的和谐社会,尤其是让普遍民众能受益,孔德说,神学面对的是精英和统治阶层,形而上学面对的是中产阶级,而广大的社会大众被排除在这个体系之外,而实证哲学的主要对象就普通大众,尤其是无产阶级。并且,孔德希望通过实证哲学构建一个统一的整体。

那孔德是如何构建的呢?

孔德认为,智慧和社会性,是人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

人拥有理性,发展出了智慧,但是人也是社会性动物,人也有伦理道德意识。

而在过去的神学和形而上学中,智慧的增长和道德成长之间存在巨大的冲突。

在古代的多神论机制下,道德完全从属于政治;在中世纪的一种神论体系下,道德被归于宗教的统一权威下,并没有独立性,宗教干预了重大的社会关系,并且深入到了家庭关系和个人生存的观念中,让伦理道德失去了独立性。

02

德领域缺乏实证精神作为基础

孔德说,在一神论的体现下,凡是道德规则的引入,在任何地方都要首先借助于神学的启示来进行。

而随着人类理性的觉醒,智慧的快速增长,这就形成了,人类智慧快速增长和道德独立性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冲突和裂痕。

在这种情况下,宗教控制下的道德,必然会越来越不被人信任。

后来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之后,宗教逐渐失去了道德权威,转而道德规则的具体实行主要靠人类的智慧,或者说精英阶层和中产阶级。

但孔德也指出,因为道德领域缺乏实证精神作为基础,道德领域的普遍性,也越来越受制于人的理性,还会受到人的欲望冲击。

因此,要树立普遍意义上的道德规则,就必须要借助实证哲学,而不是依靠每个人的道德自觉。

03

人与人之间产生了裂痕

孔德指出,唯有实证哲学可以确立深刻而活跃的观念,才能够强有力地顶住情欲的冲击。建立一种基于广泛经验而得出的道德规范,能准确地确定每一个人的行为,每一种习惯,每一种倾向或者感觉的直接或者间接的实际影响,得出最符合普遍秩序的道德规范。

甚至孔德指出,如果得到适当处理,它就有像几何学那样确定的结论。

孔德说,形而上学精神在道德领域还从未提出过任何有效的理论,而只提出过糟糕的利己主义体系。这里孔德可能说的是,英国哲学家边沁提出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原则。

孔德指出,虽然利己主义被广泛接受,但是它的局限只考察了个体的利益,而没有从整体社会群体的角度进行研究。

这种思想其实是根源于神学体系,在神学体系下,社会生活缺乏统一的目标,人类社会仅仅是个体的聚合,每个人都专注于自己的得失,只把参与拯救他人视为自己更值得获救的手段。

所以,这样的道德观其实不但没有起到连接大众的意义,反而让人与人之间产生了裂痕。

04

单纯的人是不存在的

但孔德指出,单纯的人是不存在的,而存在的只可能是人类,因为无论从什么关系来看,我们整个发展都应该归功于社会。个体只能通过群体才能延续下去,人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就像哲学家马克思也说,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所以,这里孔德其实从当时混乱的社会伦理道德体系中,找到了突破口,认为不管是神学还是形而上学,都没办法解决普遍被认可的道德观的问题。

从普遍的道德观出发,孔德指出,谋求公众利益,才是确保个人幸福最合适的方式,慷慨宽宏的性情是个人快乐的主要源泉,虽然这不会提供别的报酬,但是会给我们带来内心的满足,这可以成为每个人幸福的源泉。

孔德说:善意的情感是在社会状态下唯一可以自由发挥的情感,社会向其开放无穷的领域。所以,孔德从道德观出发,进而找到了人类普遍幸福的源泉,它根植于社会。

05

公众理性有别于个人理性

在今天的社会心理学中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就提出了著名的“五层需求理论”,它们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交往需要,被尊重和认可需求,以及最高的自我实现需求。人在满足这些需求之后,就会获得相应的幸福和满足。其实后面三个层次的需求:社交、被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都必须在社会中才能得以实现。在这里孔德就已经提出,单独的人是不存在的,人必须依靠社会,并且个人的幸福和快乐主要源自社会群体,可以说孔德的社会学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孔德说,就真正主动发扬社会本能的方面来说,实证精神必然高于旧的神学和形而上学精神。公众理性无疑会首先充分认识到它,然后相应的机构也会了解其良好属性。这里孔德还提出了社会学中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公众理性。

公众理性有别于个人理性,它是一个基于社会和群体的理性,他是公共领域中沟通、协调和统一的基础,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个人理性与政府理性,大众理性与精英理性的中介和桥梁。

06

神学只适用于上层阶级

实证哲学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把真正的哲学精神和普遍大众的良知直接连接在了一起,而良知才是真正哲学的前提。并且在此基础上,孔德希望通过实证哲学在普通大众中推广,尤其是在中下层无产阶级中推广,然后构建一个团结一体的理想社会。一旦建立与下层阶级的关系,能充分建立起来,实证哲学就会从中找到精神上和社会上的自然而然的重大支持。

孔德说,神学只适用于上层阶级,它们力图维持他们的统治;形而上学哲学主要面向中产阶级,支持他们的勃勃野心,而实证哲学才是真正属于中下层无产阶级的哲学,并且能在各阶级之间建立普遍的共识。

为了推广自己的理念,孔德对工人的科普教育工作干了近18年,孔德说,实证主义并不奢望能像神学和形而上学一样,每天在神坛上随意宣扬它们的优越的永恒教义,他只要求在市镇中获得一个固定的场所,用以直接说明自己的能力。让人们在精神上获得重建,在道德上获得重建,最后在政治上获得重建。

07

记忆的一些特点

所以,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孔德的实证哲学并不仅仅是一种哲学理念,也代表了一种政治立场,这种立场和后来马克思的立场是一致的,但孔德和马克思的差异在于,孔德试图采取了一种更加温和的方式实现社会的秩序和进步,而马克思采用了一种更加颠覆和破坏性的方式重建社会秩序。

但不管怎样,孔德的实证哲学思想,还有社会学思想,后来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产生了持续的生命力,求真务实的态度已经成为基本的科学精神,今天社会学也已经成为一门主流的学科。

最后,我用两句话来结束孔德的哲学系列,同时也向两位哲学家致敬。

孔德说:单纯的人是不存在的,而存在的只可能是人类。

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