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扫无过骨肉亲,一年唯此两三辰。 冢头莫种有花树,春色不关泉下人。 ——唐·熊孺登《寒食野望》 山泉淙淙,绿草茵茵。寒食时节,我们总会缅怀远去的逝者,到祖先的墓地上祭奠一番。 远人无坟水头祭,还引妇姑望乡拜。 ——唐·王建《寒食行》 为什么会选定这一天去祭祖扫墓呢?时光荏苒,人们似乎淡忘了发端于寒食节的故事。寒食节在冬至后的105天,所以又称“百五日”,按照农历算法当在清明节前一两天,清朝汤若望修订历法则固定在清明节前一天。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 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 魂魄山河气,风雷御宇神。 光烟榆柳灭,怨曲龙蛇新。 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 ——唐·卢象《寒食》 寒食节是纪念介子推的。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 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唐·沈佺期《寒食》 因而沈佺期诗里说:寒食家家禁火藏烟。自己漂泊在外,不知道哪里的火可以温暖游子的这颗心。“寒食”和“清明”两节时间相连,后来人们干脆合二为一只过清明节了。其实,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农耕节气。寒食则是民俗节日,二者并不相同。祭扫先人本是寒食节的内容,后来给先人扫墓也成了清明节的内容。当今好多人选择清明节前一天上坟,当是寒食节祭扫的遗韵。 晋阳寒食地,风俗旧来传。 雨灭龙蛇火,春生鸿雁天。 泣多流水涨,歌发舞云旋。 西见之推庙,空为人所怜。 ——唐·王昌龄《寒食即事》 史载春秋时期的介子推,帮助晋国公子重耳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之后,陪母亲隐居深山。晋文公精励图志,为了让他出山佐政,放火烧山,结果火焚而死。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设立了寒食节,诏告全民进行祭奠。规定这一天不能生火,只能吃冷食,后代就称寒食节。 江头疏雨轻烟。寒食落花天。 翻红坠素,残霞暗锦,一段凄然。 ——宋·陆游《极相思》 西汉末年到魏晋时期的寒食节还只是晋地(山西)的地方民间节日,节俗单一,仅有禁火和寒食。但汉朝的晋地“禁火寒食”特别厉害,冬至到一百零五日的寒食节前都吃冷食,严重影响了当地人的健康和正常生产活动。 《后汉书·周举传》中记载:“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炊,老小不堪,岁多死者。” 建安十一年,并州刺史高干举兵叛曹,曹操率大军亲征,并州再度回到了曹操手中。不久,曹操了解到一个情况,当地有一个恐怖恶习:并不是《后汉书·周举传》所言“一月寒食”,而是“冬至后百有五日皆绝火寒食”。这一百多天,当地百姓竟然不生火做饭,只吃储备的冷食。 曹操便颁布了一道《明罚令》:“闻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绝火寒食。”“北方近寒之地,老少羸弱,将有不堪之患。令到,人不得寒食。若犯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 在古代,对既有的传统节日要移风易俗不容易。由《明罚令》看得出,曹操头脑清醒,行事果断,勇于革新,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关心黎庶疾苦、体恤民情,关心百姓的可贵精神。 无月无灯寒食夜,夜深独立暗花前。 忽因时节惊年几,四十如今欠一年。 ——唐·白居易《寒食夜》 寒食节除了纪念介子推忠孝之举的人文意义外,到南北朝时,其节俗活动从地方性单一的“禁火寒食”,开始和清明节向全国娱乐性方向发展。这个季节,杏花春雨,绿柳含烟,桃花带露,花开千树,绿叶成荫,清和润泽,大地呈现出春和景明之象。 春城闲望爱晴天,何处风光不眼前。 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日出万家烟。 ——唐·王表《清明日登城春望寄大夫使君》 人间春浓之时,除了寄托心中深沉的哀思外,也是一个远足踏青游玩、亲近自然、感受春日愉悦清新的好时节。 秋贵重阳冬贵腊,不如寒食在春前。 ——唐·王冷然《寒食篇》 这是唐人对寒食节的描写,说明寒食节在唐代的突出地位。唐代大一统,社会安定,物质富裕,呈现蓬勃向上的“盛唐气象”,游戏娱乐在唐代达到鼎盛。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唐·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原本是凄凉悲惨与神灵、禁忌有关的“寒食”,被唐人改造成全民性娱乐节日。 朱骑传红烛,天厨赐近臣。 火随黄道见,烟绕白榆新。 ——唐·韩濬《清明日赐百僚新火》 唐朝的寒食节,举新火是重要的仪式。皇帝青睐的权臣,可以提前在寒食节的黄昏得到皇宫送来的新火种。清明节百姓都能“新榆木取火”。“举火”之后,家家恢复正常的生活。 焰迎红蕊发,烟染绿条春。 ——唐·王濯《清明日赐百僚新火》 点新火,看春花,就算是祭祀,也是热闹的,到处人山人海,香车满路。寒食落花雨,清明日当春。 寒食春过半,花浓鸟复娇。 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 斗敌鸡殊胜,争球马绝调。 睛空数云点,香树百风摇。 改木迎新燧,封田表旧烧。 皇情爱嘉节,传曲与箫韶。 ——唐·张说《奉和圣制寒食作应制》 寒食节,是少男少女游春的欢乐节。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打马球、插柳、笙歌韶乐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真是丰富有趣。 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 ——唐五代·云表《寒食诗》 寒食节注定是一个思念的节日。尽管此时草长莺飞,繁花盛开,如烟似雾。也最容易引发人的悲喜情怀。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唐·孟云卿《寒食》 江南二月,独行他乡,偏又遇上寒食节,孤独困苦三餐不济,断炊无烟火,并不单为明天的习俗去纪念介子推啊。寒食节让诗人感到的是无限的悲凄。 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 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 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 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 ——唐·杜甫《寒食》 轻烟袅袅,日色晖晖。杜甫的寒食节,独自走在远离家乡的偏僻江村小路上,没有亲朋好友的欢闹,真叫人悲伤。 寒食月明雨,落花香满泥。 佳人持锦字,无雁寄辽西。 ——唐·崔道融《春闺二首·其一》 雨中花落,泥染花香,闺中少妇心如寒食里的绵绵春雨,多想让北归的大雁,将相思捎寄给辽西心上人呀。 晋阳寒食地,风俗旧来传。 雨灭龙蛇火,春生鸿雁天。 泣多流水涨,歌发舞云旋。 西见之推庙,空为人所怜。 ——唐·王昌龄《寒食即事》 晋文公纪念介子推,是因为他十几年陪着晋文公颠沛,为国君“割股充饥”是忠臣。功成身退,放弃高官厚禄,只愿陪着母亲过平淡的晚年,是忠孝治国的表率。所以介子推的事迹获得广泛的推崇。 绿肥红瘦的深春时节,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一切都是生机盎然,一切都是鲜活美好。在这岁月轮回中,既有生离死别的伤心泪,也有一派清新自然景色。古人曹操尚能对民间的寒食节进行改革,让它有新的特点和意义。 数千年的农耕文明理应与时俱进,民俗节日,要体现优秀民俗文化的特点,在感受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中,让传统节日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这样才能令人情牵梦绕,陶醉其中! 寒食节里,去做想做的事,去见想见的人,去完成那些还未企及的心愿。怀念故人、缅怀过去,亦憧憬明天、祈祷未来,且对“千古一人”表达出深深的敬意! -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