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廿四节气 | 春和景明云感念,清润双花艾团青

 看只看 2022-04-05

图片

清明,三月节

按《国语》曰,时有八风,历独指清明风,为三月节。此风属巽故也。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图片

仲春与暮春之交,太阳黄经达15°,斗指乙,清明风至。此时万物吐故纳新,呈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

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岁时百问》

清明兼具自然节气与传统节日两大内涵,代表着时令物候变化以及传承纪念意义。

图片

天地有物候

初候 | 桐始华

白桐花是清明始的标志,次第绽放,春满枝头。

图片

二候 | 田鼠化为鴽(rú)

清明五日后,阴气潜藏,阳气渐盛。田鼠常在夜间活动,喜阴便躲入洞穴不见;喜阳的鹌鹑类,至此纷纷出来活动。

图片

三候 | 虹始见(xiàn)

云薄漏日,日照雨滴则虹生焉。清明雨纷纷,而后初晴,日穿雨影,则现七彩虹桥。

图片

祭祖念故人

图片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春祭大节。主要以扫墓祭祖的形式,来寄托对先人的缅怀与思念之情。

清明祭祖体现了中华民族以孝为先的优良传统,意在礼敬祖先、慎终追远。

▎承载“寒食”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融合了寒食节的习俗。寒食节在清明前一日,北方地区颇为流行。

春三月正值“改火”时节,把前一年的火种熄灭掉,重新钻燧取新火,在新火未到时,要禁生灶火,只吃冷食

到了唐宋时期,寒食节逐渐式微,由于日期相近,逐渐被清明节取代地位,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墓祭风俗。

图片

▎春易节哀

亲友离去时,常以“节哀”作安慰,同时多把笃念先人放在春天来进行,而非秋季。

秋天是容易悲伤忧愁的季节,即“悲秋”,此时行祭拜哀思的行为,心情不容易调节过来。

而春季是万物生发、充满朝气的时节,把祭祀活动放在这时,心情会更好调整些,人更容易“节哀”。

图片

清明节充分体现中华民族顺应天时、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

图片

艾叶清明粿

作为传统节日,清明节也有当令的食养文化。广为流传的是江南一带的传统食俗——吃青团

青团,捣青草为汁,和粉作粉团,色如碧玉。

——《随园食单》

图片

以糯米粉混合艾叶汁作皮,也有根据应季、应地混入鼠曲草或麦苗汁等材料。

清明前后,正是艾草最鲜嫩的时候,充满生发之气,正好帮助人体生阳御邪,又有温经脉、逐寒湿、舒肝脾之性。

糯米是滋补的,其性偏温,可以增补气力。

清明气温宜人,但雨落纷纷,不时会有降温。艾草和糯米成团,既是迎春,也是驱散春天的最后一丝凉意。

图片

人家自造米面团饼,多伤脾胃,最难消化,老人切不可以饥腹多食,以快一时之口,致生不测。

——《遵生八笺》

最早的青团,以甜口为主,如糖豆沙、芝麻、花生等。这是因为古代平民百姓的食物匮乏,不太能吃饱,所以趁着节日滋补一下。

然今人平素多食肥甘厚腻之品,再加上缺乏运动,体质多为脾虚。同时此时节多雨,不宜多食甜腻的食物,以免滋长中焦湿热

青团作为糯米制品不太容易消化,虽然艾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滞腻之性,但对于老人、小孩、脾虚、消化功能偏弱的人来讲不太友好。

图片

我们在制作青团时可以加入马兰头、荠菜等时鲜蔬菜,马兰头性味辛凉,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消肿之功效,也取“青”意。

青团偶尔少食无妨,但不可一下子吃太多,以防碍脾胃。同时最好配一些解腻、助消化的茶饮。

清润双花茶

图片

清明是一个发陈的季节,我们应当借着清气上升之势,将身体也清理一番

春天肝气上升,像一些经常熬夜、压力大、情绪暴躁,或者饮食过饱、过于油腻,就会增加肝木化积解郁的负担,反而容易郁热上火。

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给大家推荐一道蒲公英双花茶,以6种药食同源之品为原料制作:

图片

/原料/:蒲公英根、杭白菊、金银花、枸杞各3g,红枣1颗(掰开),甘草2g

图片

/做法/:取上6味,加入250ml沸水,焖泡片刻即可

图片

/功效/:清热降火、养肝明目、补中益气

图片

这道双花茶很适合肝虚火或者实火上炎导致的眼睛干涩、咽喉肿痛、口腔溃疡、口臭食积等上火的问题。

▎蒲公英

蒲公英至贱而有大功,惜世人不知用之。

——陈世铎《本草新编》

蒲公英入肝、胃经,有清热解毒、利尿除湿、清肝明目、健胃利胆的功效。

图片

蒲公英一身皆可入药,其根部略带微甜,富含有抗肿瘤之功的蒲公英多糖,以及多种活性物质。

此物得春气而生发,可除肝胆火,以缓解眼睛肿痛等问题;通肝经,可消女性乳痈、乳腺肿痛等问题。

蒲公英亦泻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可以长服久服而无碍。

——《本草新编》

蒲公英清胃火,不伤脾气,还有很好的清食毒作用。对于胃火旺盛导致的胃痛、反酸、便秘、口臭、咽痛、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等问题,皆可清解之。

图片

春天初生的蒲公英,贴地萌发,又名“婆婆丁”,也是餐桌上的常客。其茎叶中含有绿原酸成分,是“天然的抗生素”。

但要提醒大家一下,疫情期间,不建议大家在小区的绿化带里挖野菜。毕竟这些地方打农药没有限制,而且若是认不清的话很容易误食。

▎金银花 杭白菊

蒲公英与金银花、菊花,俗称下火三剑客。

图片

金银花甘寒质轻、芳香疏透,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功,与蒲公英都能消痈肿热毒。

这里选用的杭白菊,长于平肝明目,亦能宁神静思,适合大多数人群以茶饮。

清火之品性质略寒,所以与健脾益气的温和之品搭配,对脾胃虚弱的人群更适宜。

图片

▎枸杞 红枣 甘草

在“清火三剑客”蒲公英、菊花、金银花之外,加入滋补肝肾的枸杞、健脾和胃的红枣和甘草

调和诸药,既平抑肝火也舒缓了寒凉之性,清肝同时养护脾胃。

图片

图片

运动中开阖

▎踏青

清明时节,天气回暖,生机勃勃。我国自古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人们远足踏春、探春、寻春,亲近自然,可谓顺应天时。

此时踏春有助于吸纳大自然纯阳之气,驱散积郁的寒气和抑郁的心情,有益于身心健康。

▎插柳

图片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

古谚云“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将柳枝插在屋檐下可以预报天气。

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插柳的习俗据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祈求长寿的意蕴。

春天气候变暖,病菌毒虫开始繁殖,古人会折柳戴头或插在家门口,寄希望于插柳来避免疫病,也是对健康的美好期盼。

▎导引功法

图片

如今疫情尚未消散,还是不建议大家做踏青郊游的,我们提倡尽量减少外出,如果有必要外出,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疫情宅家,许多人运动量过少,气机也不通畅,再加上起居饮食不规律,就容易出现上焦上火等热证、郁证,下焦则因气血不足而有腰膝无力等症状。

这套开弓射箭的功法,可以疏通全身的气机,平衡人体三焦的虚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