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祭祀的意义:阅天地,见自己

 悦来阅好吧 2022-04-05

清明的重要含义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起源,源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仿效此举,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这是一种信仰,这种信仰远远的超越宗教组织的,我们所信仰的其实是我们自身的文明和文化,创造文明和文化的正是我们的祖先,所以我们信先祖。

清明,自然节气点,清明节的简称,原为二十四节气中“春雨惊春清谷天”中的第五个节气。清明背后重要的含义是彻悟智慧圆满,不昏沉不散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回到大道至简的境界,彻悟到无极,彻悟到天人合一。把心安住在虚空状态,内心没有任何污染,保持心灵一片清明。苏轼《东栏梨花》: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图片



因为多元,生生不息

杜牧《清明》中说:“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高启《送陈秀才还少上省墓》中说:“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老子说:“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

“善建者不拔”,建的是什么才能不被拔动或撼动?“善抱者不脱”“抱”的是什么才能不脱?建、抱的是“不易”。“不易”指的是永远不变的。只有真理是不变的,真理只有一个,是唯一的,那是“不二”。这个真理在不同的系统给它有不同的名词名相,或叫无极的境界,或叫天人合一的境界,或叫无上正等正觉的境界, 或叫“一真法界”,或N 维( N 趋于无穷大)境界,或叫自性的境界,或叫与神同在,或叫大我的境界......我们今天完全可以把它理解为清明。

“子孙以祭祀不绝”表达的是自然孕育,生生不息,道法自然的能量传递,这个就是我们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世界之所以能生生不息,就是因为有物种多元化,有不同的因素在不停地互相激荡,有不同的能量相互作用才会生生不息,而在生生不息中,只有在恭敬和感恩的能量流动状态下,才会循环不绝。

图片




人神沟通,上下交感

“祭祀”,本来是一种信仰活动,源于天地和谐共生的信仰理念。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产生于人类初期对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和感恩,由此产生了各种崇拜祭祀活动。祭祀天地大典,其实是在心理思维的终极意义上的人神沟通、上下交感的精神境界,实现人神天地和谐共生的信仰。

人神沟通,上下交感,真正表达的就是见自己。当我相全然进入无我的和谐状态,无执着,无妄想,分别的像全部被化解和超越,内在意识回归到无极境界,回归到自性境界,回归到N维(N趋于无穷大)与“自”完全合一的当下,即天人合一,即致良知。“已”的意识境界达到“自”的境界与格局,在这个状态下就叫见自己。

祭祀活动,进贡上香,叩拜行礼,庄重肃穆,一丝不苟。一种敬天、敬人、敬自然的能量流动的感恩状态!这一念真诚的恭敬下来,诚敬的一念专心,拜者本身就成功了。就是一念之间,已经顶礼了宇宙最终极的人生意义。

这个叩拜心行,当心中无一私欲杂念无条件恭敬的时候,完全谦下的时候,他行出的外形就是带着礼,这个是德,他的境界决定了他能行出这种生命状态。

这个心行是与本自具足的链接,是跟自己内在高维能量进行关联,而不是外求,只有外求的时候才是迷信。我们真正缺失的是我对本体的觉察。因为我对本体的失察,它就会停止显现,然后我会感到匮乏不足。因为我一直以来对本体的失察,我本体的某些部分不见了,但并不意味着它们从此消失了,它们从来不会消失,只不过是和它们断了联系。

图片

恭敬心产生大愿

在无限恭敬和无限感恩的状态下,我们的心能真正达到至善的境界,是我们“致良知”必经之路,是在本心清明纯洁中自然而然的发出,并非因为我们受到了启迪,或是动了恻隐之心下的产物。

恭敬心会产生大愿,大愿来自于内在的力量,越往内在走,就越有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纯化后的能量!所有的发生都是最好的,没有分别心的心量,都是来加持自己的,都是恩典!都是来圆满自己的生命的。

当我们内在升起无条件的感恩、接纳、原谅、包容的时候,会把这个博大放大到周围世界的所有方面,这才是真正的接受自己并爱上自己。这才是我们生活的依据,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为自己而设计,都在配合自己,成就自己。当我看不起外面一个相的刹那,就是内在自己与自己的博弈,受伤的一定是自己。纯粹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自己为难自己。

这就好理解了,对于圣人即“善建者”、“善抱者”的祭祀其实就是对道的传承。道不是用言语和方法来传的,只有自悟,子孙只有通过恭敬与感恩之心,去与道法自然的人神沟通,共享无心之感,上下交感才不至于道绝。

清明祭祀本身就是一种自我的成全,我想,这才是清明祭祀的真正含义。

世界上哪里有建起来的东西永远拔不掉,抱住东西永远不脱手的呢?没有的。

只有圣人知道本性的真实可靠,了解外物的虚妄不真实,舍弃外物而修炼自身,他的德行就积累下来。根本没有建立起什么来,他的建立就不可能被拔掉;根本没有抱持什么,他的抱持就不会松动。这样的觉悟由子孙以祭祀的方式传承下来。在自身体悟了道而无我相,自心造相于外部众生相,以相观相,借相修真,天下都无同无异。

— 至简心法健行手账 —

深度觉察 记录成长

点击图片扫码进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