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中叶广东诗歌总集的姊妹篇

 love趣味对联 2022-04-06
       

清代中叶广东诗歌总集的姊妹篇
——《岭南群雅》与《岭南四家诗钞》

陈凯玲

(惠州学院 中文系,广东 惠州 516007)

摘要:清代广东地区的文化发展空前鼎盛,文学创作和编纂工作非常普及,因此诗歌总集也是数量众多、成就斐然。其中,《岭南群雅》与《岭南四家诗钞》是乾嘉时期广东地区重要的两部清诗总集。二者分别从宏观与局部两个角度总结了乾嘉时期广东诗歌的创作成就,相互配套,流传后世。

关键词:清诗;总集;岭南群雅;岭南四家诗钞

总集作为文学作品传播的主要载体,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成为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例如关于唐宋诗文总集,仅正式出版的研究专著,先后就有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再版,更名《唐诗选本提要》)、萧鹏《群体的选择——唐宋人选词与词选通论》(台湾文津出版社1992年初版)、陈尚君《唐代文学丛考·唐人编选诗歌总集叙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贾晋华《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群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张智华《南宋的诗文选本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祝尚书《宋人总集叙录》(中华书局2004年版)、金生奎《明代唐诗选本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贺严《清代唐诗选本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等,其他单篇论文,更是不胜枚举。

相对于唐宋诗文总集,为数更多的清诗总集研究却还甚少,并且集中在全国类,例如日本京都府立大学松村昂的《清诗总集131种解题》(日本中国文艺研究会1989年印行,日文版)、美国GRINNELL学院谢正光与香港中文大学佘汝丰共同编著的《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以及潘承玉的《清初诗坛:卓尔堪与〈遗民诗〉研究》(中华书局2004年版)等。而事实上,“在所有清诗总集中,地方类数量最多,所涉作家作品也最为广泛,因此客观上成为一个主体”[1],是一个更加值得探索的广阔学术空间。

如此众多的地方类清诗总集,倘以省域范围而论,当推广东最有特色。其中,清中叶同出刘彬华之手的两部总集——《岭南群雅》与《岭南四家诗钞》,堪称广东清诗总集的代表之作,对于推动广东诗歌的创作及传播,功不可没。本文即就两书的渊源关系作一番初步的探讨,以揭示广东清诗总集编纂的一些基本情况,并为地方清诗总集研究提供具体的参考。

《岭南群雅》属一般的普选类总集。全书凡8卷,其中《初集》3卷(附刘善士《笔耒轩吟稿》),《二集》3卷,《初补》上、下2卷。其辑选范围自乾隆初年迄嘉庆中期,约大半个世纪的跨度,凡93位诗人,1576首诗作①,“近人著作多借以传”[2]。在此之前,广东省域诗歌总集的编纂已经相当成熟,仅从存世的情况来看,已有明万历年间张邦翼辑《岭南文献》,康熙年间屈大均辑《广东文选》、黄登辑《岭南五朝诗选》,乾隆年间梁善长辑《广东诗粹》、陈兰芝辑《岭南风雅》等5种。但它们都是从通代角度辑选广东诗歌,而未有专选清诗者。因此,《岭南群雅》可以算得上是现存广东最早的一部“清”诗总集。

《岭南四家诗钞》则属于丛刻类总集,收录张锦芳《逃虚阁诗钞》、黄丹书《鸿雪斋诗钞》、黎简《五百四峰堂诗钞》、吕坚《迟删集诗钞》,每人1小集,不分卷次。所谓丛刻类总集,一般由2种以上别集或其选集组成,且内部各家作品可以独立成卷,并冠以专名。现存广东地区诗歌总集属于此类型者,据笔者所见凡9种,兹以表格形式著录于次:

表1 存世广东地区丛刻类诗歌总集一览表

该表所涉总集只取通省一类,而不包括省级以下地区。这些总集的编纂对象,一般为同时代的并称群体(除“粤十三家”以外),主要涉及明清两朝,且与清人相关的就有5种。其中,《岭南三大家诗选》是广东现存最早以丛刻形式编纂的清人总集,虽曾一度遭到清廷的禁毁,但其影响还是有目共睹的,即便是百余年后问世的《岭南四家诗钞》,从体例到书名,都明显是一个“翻版”。

《岭南群雅》与《岭南四家诗钞》于嘉庆十八年癸酉(1813)同时问世,又一并流传至今。前者已被近年问世的《续修四库全书》收入第1693册,底本为“浙江图书馆藏清嘉庆十八年[癸酉,1813]玉壶山房刻本”;后者有嘉庆刻本,中山大学图书馆以及日本早稻田大学宁斋文库均有藏。《岭南四家诗钞》作为《岭南群雅》的重要编纂背景,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下从成书时间与编选内容两个方面来考察。

首先,从成书时间先后来看。刘彬华着手编纂《岭南四家诗钞》的具体时间,可能比《岭南群雅》略早,大致以嘉庆六年辛酉(1801)为上限。据《岭南四家诗钞》卷首伊秉绶序:

番禺刘朴石太史,余素交也,促膝道故出所辑《四家诗钞》见示,且属为序。……嘉庆十有八年[癸酉,1813]四月朔。[5]

据此可以肯定,《岭南四家诗钞》在嘉庆十八年癸酉(1813)四月以前已经成书。而《岭南群雅·初集》刘彬华自序署款为:“嘉庆癸酉[十八年,1813]八月”[6]98,且《初补》序更晚,至当年十月才撰成[6]333,但也不排除有先成书后撰序的可能。另外,从《岭南四家诗钞》各分序所提及的四家别集情况来看,它们都有具体的卷数,即已经成书。据笔者考证,除黄丹书《鸿雪斋诗钞》一种以外,黎简《五百四峰堂诗钞》、张锦芳《逃虚阁诗集》和吕坚《迟删集》分别刊刻于嘉庆二年丁巳(1797)至嘉庆六年辛酉(1801)之间②,由此推知《岭南四家诗钞》成书的上限当不早于嘉庆六年辛酉(1801),是年刘彬华刚中进士,他在此以后着手编纂总集也是比较合理的。

另外关于黄丹书《鸿雪斋诗钞》,存世只有《岭南四家诗钞》本,而无单行本流传。据刘彬华撰《岭南四家诗钞》分序曾提及黄丹书著有《鸿雪斋诗钞》8卷,称是其殁后“搜其书迹”所得;又据黄培芳《香石诗话》卷三,述及四家诗集刊行情况时谓“张、黎、吕三君俱刻集,近岁虚舟已归道山,而遗集尚未梓”[7]云云,可以断定《鸿雪斋诗钞》于嘉庆十五年庚午(1810)即《香石诗话》问世之际仍未刻成。检今人骆伟主编《广东文献综录》,不见著录该集,而仅见柯愈春所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著录有南京图书馆藏“《鸿雪斋诗钞》一卷,刘彬华选,辑入《岭南四家诗钞》”[8]。由此推测,8卷本的《鸿雪斋诗钞》很可能没有刊刻或已经亡佚,那么《岭南四家诗钞》所选黄丹书作品便具有独一无二的文献价值了。

其次,从编选内容来看。《岭南四家诗钞》所收四家亦被选入《岭南群雅》,且篇目大体同多异少。比较两者收录的作品情况:张锦芳《逃虚阁诗钞》凡125首,《岭南群雅》凡85首,重复68首;黄丹书《鸿雪斋诗钞》凡101首,《岭南群雅》凡31首,重复27首;黎简《五百四峰堂诗钞》凡155首,《岭南群雅》凡91首,仅重复35首;吕坚《迟删集诗钞》凡83首,《岭南群雅》凡31首,重复21首。因此,刘彬华辑选张锦芳、黄丹书、吕坚诗歌重复的概率最高,唯黎简例外。如果上文有关《岭南四家诗钞》早于《岭南群雅》成书的结论无误,那么刘彬华在编选《岭南群雅》时,必然参照其编纂《岭南四家诗钞》的经验。从他对四家作品的两度斟酌取舍中,可见其较为严谨的编纂态度。

此外,关于“岭南四家”这一名号的由来,据黄培芳《香石诗话》卷三记载:

益都李南涧(文藻)称吾粤诗人,有“四君”之目,张药房太史(锦芳)、家虚舟广文(丹书)、黎二樵明经(简)、吕石帆明经(坚)也。张、黄、黎、吕,一时号齐名。[7]

按李文藻,山东益都人,先后官广东恩平、潮阳知县及桂林同知。他热心识拔后进,特别欣赏富有才华的青襟寒士,对张锦芳、黄丹书、黎简、吕坚四人诗歌予以很高的评价。有心者更欲为之推波助澜,以编纂总集的方式提高四家的知名度,即如广东惠州知府伊秉绶《岭南四家诗钞》总序提到:“念……四家诗未有裒为一编者,欲辑之而未暇也。”[5]可见,“岭南四家”这一诗歌集团从诞生到成名,与寓贤的奖掖品评有着莫大关系。这种现象在清代广东诗坛十分普遍,并因此产生了大量的并称名号,即如早前的“岭南三大家”及后来的“粤东三子”、“粤东七子”等等。对于此种现象,曾有清初广东诗人廖燕表示非议,他不满王隼纂辑《岭南三大家诗选》“创此名目”,认为编者有“涉于私”之嫌[9]。如果不从编者的主观意图而从客观的影响来谈,若干个作家联合而成的集团或流派,无论如何也比分散出现的同类作家要大得多;尤其是具有相同地域背景的作家群体,往往能以鲜明的地方色彩和传统风格,使其在清代诗坛上独标一帜。正如人们普遍认为“岭南三大家”的诗歌整体上显示出一股特有的“雄直”之气,而赢得“岭南犹似胜江南”的美誉[10]。“岭南四家”被认为是继自明末清初“岭南三大家”后提振广东诗坛的又一批领军人物。因此,刘彬华辑《岭南四家诗钞》与王隼辑《岭南三大家诗选》实有异曲同工之妙:不仅直接促进诗歌集团的定型及其知名度的提高,而且对于扩大诗人乃至整个广东诗歌的影响都有积极意义,不可狭隘地一概予以否定[11]

《岭南群雅》与《岭南四家诗钞》分别从宏观与局部两个角度总结了乾嘉时期广东诗歌的创作成就,两者相互配套,流传后世。类似这样的编纂思路,前有屈大均《广东文选》与《广东文集》,后有温汝能《粤东诗海》与《粤东文海》,可见清代广东总集编纂活动的多元化与系统性,亦是清代地方类总集编纂的特色之一。

注释:

①2006年6月中山大学宋迪硕士学位论文《岭南诗歌总集研究》统计该集94人、2129首诗,实际重复1人,且诗歌总数误差较大,见第25页。

②据梁守中校辑《五百四峰堂诗钞》,《前言》说明该集于嘉庆二年丁巳(1797)付刻,见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第21页;据骆伟主编《广东文献综录》著录《逃虚阁诗集》最早为“嘉庆六年[辛酉,1801]刊本”,第254页;据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初编卷四十六“吕坚”名下著录《〈五百四峰草堂诗〉刻成,余〈迟删集〉亦锓板,醉占长句,兼调二樵》一题,可知《迟删集》与《五百四峰堂诗钞》刊刻时间相当接近,见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第680页。

参考文献:

[1]朱则杰.关于清诗总集的分类[J].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08,(5):125.

[2]伍崇曜.楚庭耆旧遗诗:卷九[M].南海伍氏刻本. 1850(清道光三十年):2a.

[3]宋迪.岭南诗歌总集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06.

[4]骆伟.广东文献综录[G].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5]刘彬华.岭南四家诗钞[M].刻本.1813(清嘉庆十八年):1b.

[6]刘彬华.岭南群雅[M]//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第169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7]黄培芳.香石诗话[M].岭海楼刻本.1810(嘉庆十五年):33a.

[8]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中册[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1099.

[9]廖燕.廖燕全集:上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216-217.

[10]洪亮吉.洪亮吉集:第3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1:1244.

[11]朱则杰.读清初廖燕《二十七松堂文集》三题[J].韶关学院学报,2004(11):2.

[责任编辑 文 俊]

①收稿日期:2016-03-27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资助项目“广东省域诗歌总集研究”(批准号:GD15YZW02)、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资助项目“明清广东诗歌总集汇考”(批准号:2012WYM_0121)的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陈凯玲(1982—),女,广东广州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207.2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513(2016)03-0030-0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