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晋南北朝哲学

 直尾昂述 2022-04-06

魏晋南北朝哲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哲学

思想、理论的统称

369年中

只有西晋统治的

35年才是统一的

其余时间

政局持续分裂

这决定了魏晋

南北朝哲学的

多元化特点

这一时期

哲学思想

主要是有:

魏晋玄学

南北朝佛学

儒教经学

道教思想

魏晋玄学是

继两汉神学经学衰微

思想界复杂多变之后

简约精致、

思辨性强、

覆盖面广

的形式出现

正始年间,何晏、王弼凭借三玄

《老子》、《庄子》、《周易》

阐发玄学的贵无理论

认为:

有之所始,以无为本

欲将全有,必反于无

提倡“天地万物以无为本”

来会统多变全有的现象界

并强调

“崇本息末”、

“举本统末”

变秦汉宇宙生成论

为魏晋宇宙本体论

理论思维上有了

一个很大的发展

就本体论而言

郭象反对,有一个

世界万物,的主宰

认为万物

自生独化

裴则,强调万物

即是,自然产生

“本体”就是“有”

提出“崇有”思想

王弼贵无理论的现实意义

是以自然为本,名教为末

玄学家的末流则以此

作为放荡虚浮的根据

因而受到

裴对自然无为的批评和

郭象对儒道自然名教的调和

阮籍、嵇康

因对司马氏集团

虚伪礼教的反感

表现,反儒的倾向

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

玄学家

在取三玄阐发玄旨时

还强调发挥义理之学

提出了与玄学本体论一致的

“得意忘言”、“得意忘象”

等方法

欧阳建

对此,作了批评

强调,言尽意论

除此之外,魏晋年间

还有一些哲学家以其他形式

提出自己的思想

杨泉提出:

立天地者,水也

成天地者,气也

的自然观

鲍敬言针对

门阀士族的

腐朽堕落提出

“无君论”思想

东晋时期

玄学与佛学

趋向于合流

名士与名僧

以讲佛教般若学来

补充发挥魏晋玄学

从而产生佛教玄学

其后又

出现佛教

般若学的

六家七宗

当时中国僧人

对于佛教理论

有了深入研究

已不满足于

对外来佛典的翻译

而是结合中国实际

有所创新、发展

形成佛教中国化

并因

统治者的支持

佛教在南北朝,占据了统治地位

以及形成一个,特殊的僧侣阶层

此时的

佛教学者鸠摩罗什

及其弟子僧肇等

在关中形成一个

般若学研究中心

道安及弟子慧远等

在庐山形成一个

兼容大小乘的

佛教研究中心

道生

阐述独创的

涅槃佛性论

南北朝时

佛教宣扬:

灵魂不灭、

转生轮回、

因果报应

适合了

当时统治者

欺骗人民和

自我麻醉的

需要

但也遭到一批

反佛学的无神论者的反对

导致当时神灭与神不灭之争

东晋末年的戴逵、

南朝初的何承天

以东汉桓谭

“烛火喻形神”

的神灭思想

反对

神不灭和

三世轮回

范缜,继承发展了

前人的无神论思想

宣传富贵贫贱

皆是自然现象

否认萧子良

所宣扬的

佛教思想

其后范缜

又作《神灭论》

以及《答曹舍人》

论述

“形神相即”和

“形质神用”的

思想

批判了

佛教神学的

理论基础即

神不灭论

范缜思想

已克服了

先秦以来

唯物主义者

以烛火喻形神

理论上的缺陷

将无神论推向新的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

道教也得到了

进一步的发展

并由民间的

原始道教,上升而成

为统治者服务的道教

当时道教的代表人物有:

葛洪、寇谦之、陶弘景

在道教哲学上

葛洪等

视“道”为

造化之根

神明之本

天地之元

道教徒

还将“道”人格化为神

将老子神化为天尊等

葛洪、陶弘景

还大力

提倡炼丹

以求秘方

长生之术

其中还保存着不少

药物学、

原始化学

天文学科学

的知识

魏晋

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和道教

在诸如生死、形神等问题

看法不同,但也互相吸收

北朝寇谦之撰

《老君音诵诫经》

模仿佛教戒律形式

南朝陶弘景撰《真诰》

记述真人弟子学佛

吸取佛教的

地狱转生说

佛教中

也有学道教

炼丹求长生

思想影响的

地方

其时佛教和道教

还存在互相为争夺

宗教正宗地位的斗争

魏晋南北朝时期

儒教经学

尽管丧失

独尊地位

但还是

官方肯定的维护封建

宗法制度的经典依据

仍然保持着

思想文化的

正宗地位

王肃是魏晋朝

廷典章礼制

的重要顾问

何晏的《论语集解》和

王弼的《周易注》构成

玄学经学

东晋偏安江左

经学也得到发展

韩康伯以玄学解《易》

范宁集解《春秋穀梁传》

其时经学力破汉代经学家法界域

融合儒道,义理、训诂并行不悖

南朝经学因为

封建宗法制度的需要

在政治、伦理、哲学

等方面都有经注

并在

训诂之学、

义理之学

方面得到

很大发展

北方少数民族

因社会制度的需要

更热心于儒教经学

并因北朝

封建制度的建立

道德风俗的树立

更热衷于,训诂典章制度

呈现出了,南北不同学风

魏晋南北朝的

儒、道、释三教之间存在着

互相排斥和互相争辩的情况

互相争辩

促使三教

互相融合

为以后,宋明理学

的产生,打下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